扫码手机阅读

快乐生活之学子情深

作者:沉默1958 | 分类:都市 | 字数:17.1万

第16章 龙门石窟补遗憾

书名:快乐生活之学子情深 作者:沉默1958 字数:1398 更新时间:2024-10-10 15:45:44

驱车来到龙门石窟景区,正赶上景区停车场扩建,路边一位当地妇女上车,帮我们找到了临时停车场,收“领路费”50元。交了停车费,步行来到景区售票处。在一块刻有“世界文化遗产一龙门石窟”的巨石前留影。走过崭新的景区大门(景区入口),眼前豁然开朗,一条二三百米宽的大河,烟波浩渺,缓缓流淌,不远处一架三孔仿古大桥,横跨河面,想必这就是传说中的龙门了?果不其然,沿着河边的林荫大道,来到桥头,桥孔上“龙门”ニ字赫然在目。前行不远,右侧崖壁上石窟遍布,甚是壮观,大大小小的岩洞佛像,让你目不暇接,随着如织的人流,只能看个大概,根本没有时间细细品赏。就是这样沿着河岸两侧走一个来回,也用时接近两个小时。要想深入了解龙门石窟,我们还得补上一课: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都城,把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隧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西山石窟中的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寺内中间的卢舍那佛像,据说是按照女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通高17点14米,头高4米,耳长1点9米;这也是石窟中最受游人喜欢、知名度最高的佛像。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和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石窟尽头有一座桥连接两岸,过桥来到对岸,回望龙门石窟,更加惊叹它的宏伟。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优美,更是许多石窟难以比拟的。来龙门游玩,与其说是视觉的盛宴,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朝拜。充满灵性的石窟静卧在古老的河畔,沐浴在蔚蓝的天空下,历史的沧桑凝重与艺术的感官冲击,让人在感叹先人智慧创造的同时,对宗教的信仰与艺术的震撼,也油然而生。

龙门石窟东山的香山寺,是武则天时代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诃罗”的遗身,而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前经常来此游玩。白居易去世后,根据他的遗嘱,将他葬于香山寺以北,就是今日的白园(白居易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