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
作者:镶黄旗 | 分类:都市 | 字数:496.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2章 轰动
第202章 轰动
11月下旬,是京城的秋味儿最浓的时候。
这个时节,该下来的果子早都下来了,最后只轮到金灿灿的柿子在市面上压轴儿。
而那早些已熟透的红果,几乎都变成了冰糖葫芦。
正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出现在京城闹市之中。
无论男女老少,只要买上一串冰糖葫芦,歪着头咬上那么一口。
嘿,甜中裹着酸的滋味,便会让人们脸上泛起和煦的笑容。
当然,这样的笑容也不仅因冰糖葫芦好吃,关键还是在于大家心里痛快啊。
要说起来,这一年的11月份,发生的好事儿,那可实在太多了。
首先是影响到千家万户生活的重要变化。
本月月初,京城市政府首次宣布,电视机被允许“敞开供应”。
这就意味着在京城,工业用品凭票购买的时代基本划上了句号。
尽管有许多人积攒的工业券都白白作废了,不免心疼。
尽管彩电仍旧还是普通老百姓难以问津,难以买到的紧俏高档商品,
可再怎么说,大伙儿生活一下变得方便多了。
像肥皂、灯泡、蜡烛、袜子、电池、茶叶、烟囱、炉子、锅碗瓢盆……
这些日用工业用品短缺的日子,算是就此一去不复返了。
这样的好处可是实打实的,人人都能体会到。
谁还能不高兴呀?
其次,11月16日,还有一件扬我国威的大事。
我国女排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决赛中,以7战全胜的战绩夺战胜上届冠军日本队,荣登冠军宝座。
终于实现了中国三大球在世界比赛中,金牌“零”的突破。
要知道,七十年代国际上老有一个说法。
认为我们国家小球还行,大球没戏。
而事实上呢,在很长的时间里面,我们国家在三大球方面也确实没怎么出成绩。
所以女排的夺冠,等于是一下子粉碎这种偏见,给了我们全体国民一剂强心针。
再加上这一年,我国在国际上的体育成绩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乒乓球在世锦赛上的大满贯。
国家冰球队第一次从世界冰球锦标赛C组升入B组。
国足又在世界杯外围赛中连克西亚劲旅。
我们的男排击也败日本和韩国,夺得亚洲杯冠军。
这一切的一切,把人们的幸福感累积在了一起。
于是京城的老百姓自然而然就在家坐不住了,势必非要跑到街上宣泄一下才行。
这天晚上的天安门广场成了欢庆的海洋。
京城自发庆祝的人潮,全都涌向了这里。
有的人甚至放起了过年余存的鞭炮和烟花。
还有人在广场上跳起了庆祝的舞蹈。
现场一张张兴奋的面孔,成为了1981年的京城,永不褪色的影像。
最后,还有一件轰动京城的世界性新闻。
那就是来自于法国的设计大师皮尔·卡顿在京城创办的时装陈列室开幕了。
11月22日,法国皮尔·卡顿时装公司与京城市对外贸易公司在天坛公园的斋宫联合举办了隆重的开幕仪式。
并同时还在京城饭店的西大厅里举行了一场服装展览会。
按理说,其实对这样的新闻,本来京城的老百姓是不会太关注的,更不会引起多少轰动。
因为往往类似的外事商贸活动,仅限于官方和内部参观。
常言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嘛。
老百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那又有什么意思?
跟着瞎捧什么臭脚啊?
可这次却不太一样。
因为开幕式的当天既是周日,地点又在公园里头。
而且《京城晚报》、《京城日报》和《京城青年报》,提前报道了相关新闻。
都写明了,说天坛斋宫的开幕式还为市民准备了服装表演节目,不另收门票,欢迎广大群众前往参观。
那白看的西洋景儿,谁还不想去啊?
于是自打这个消息一见报,一传十,十传百。
周日一到,有时间、愿意看热闹的人,几乎全都奔了天坛公园。
这可让天坛公园的领导们乐坏了。
当天门票足足卖出了一般周末的三倍,接待量逼近了两万五千人次。
可也得说,凡事有利必有弊,园方没高兴多会儿,烦恼就随之而来
因为这些人目标是一致的,差不多都涌向了斋宫外的表演台。
那是人潮汹涌啊,乌央乌央的。
里三层外三层围着搭建好舞台的演出场地,连天坛的西门都滞行了。
看这声势,真要是活动开始,这场地哪儿容得下啊?
主办方真是被吓坏了,没别的辙,赶紧联系园方,让赶紧急抽调人手来维护秩序。
然后和公园领导一合计,临时采取了三项举措化解混乱的现场局面。
一是拿来门票和园方的大红章赶制门票,仅限六千人参与活动。
二是疏散群众,有序的引导和组织现场游客排队领票,避免造成踩踏事件。
三是为了平息领不到票的那些群众不满。
用主办方的红章再做六千张参观票,同时发放,下午加演一场。
总之,要说这次开幕式的热闹场面,估计就连明清两代,正儿八经的皇帝祭天都赶不上。
众多的游客们怀着对外国时装的极大好奇,以及对法国设计大师的敬仰,基本上是上午下午两场,全都爆满啊。
当然,现场的表演也确实真对得起大伙儿的等待和期待。
以上午这场为例,首先由区领导,京城对外贸易公司副总经理、天坛公园领导和皮尔·卡顿、宋华桂,一起为开幕式剪了彩。
跟着演出开始,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舞狮表演和传统京剧的火彩表演。
再之后,皮尔·卡顿的服装模特全员出动,就连伤口刚刚痊愈的曲笑也登台了。
一听音乐响起,看着男的气宇轩昂,女的天生丽质,先后二十四个模特依次身着盛装款款走出。
现场的观众们登时就轰动了!完全是遭遇冲击波的反应!
不过与其说这些模特们人长得美,倒不如说是她们身着的服装美。
虽然这些服装在巴黎司空见惯,但是对共和国的老百姓,可是连想都想象不到。
如花瓣边的裙子、金银线织成的蝴蝶结领带,以及橙色和黄色的男装睡衣。
锦缎晚礼服、用金属小圆片装饰的轻飘美观的服装,以及裙叉高至大腿以及高至腰部的裙子……
说白了,这些新奇的服装就像强有力的磁铁。
把成千上万双眼睛,牢牢吸引在了那张高出地面一米、宽三米、长二十五米“T ”字型的台子。
而随着台上那轻盈松快的猫步,模特儿们或单个,或成对,或三五一组,在不同节奏的音乐伴奏下,往返穿梭于天桥两端。
尤其是曲笑和石凯两个丫头,走到中间和尽头时,还要做上几个旋转动作,以让观众从不同角度加以欣赏。
这就更让现场的气氛热烈到了极点,仿若煮开锅的水一样。
掌声如潮中,所有的人仿佛都停止了心跳,齐齐都睁大双眼,不愿错过哪怕是仅仅一瞬的细枝末节。
每一位有幸目睹的观众,此时有的惊慕不已,恍如隔世。
有的如醉如痴、目瞪口呆。
几乎所有人类能够达到的兴奋、满足都在这里暴露无遗。
就连坐在宾客席上的几位领导也瞠目结舌,成了“忠实的观众”。
但反应最为热烈的还是京城的记者们。
他们立即将镜头对准台上,毫不吝惜胶卷,争先恐后把眼前的盛况记录下来。
“喀嚓喀嚓”这通拍啊,一秒不停地抓拍下一幕幕精彩场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