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火红年代,我在山里当咸鱼

作者:骑着蚂蚁去赶集 | 分类:都市 | 字数:88.8万

第248章 一路向西踏归程

书名:重生火红年代,我在山里当咸鱼 作者:骑着蚂蚁去赶集 字数:4788 更新时间:2025-02-24 01:30:34

这次回去。

多出来了招娣、盼娣,货车驾驶室就坐不下了。

韩晓康冲着小马说道,“要不,你坐火车去?”

小马一听,脸都白了!

这倒不是他没资格坐火车,也不是买不起火车票。

而是因为小马级别低,即便是要去坐火车,那也是没资格做卧铺的。

坐在又闷又挤、又臭又颠簸的硬座车箱里。

睡没法睡,坐也坐不安稳不说,时时刻刻要防着小偷,还要注意火车进站的信息,以免错过了换乘的车站。

不仅如此。

由于在这个时期。

火车晚点,这种情况那是太正常不过了,只有准时准点到达,才会让人觉得奇怪。

所以在换乘的过程当中,那是非常煎熬人的。

比如说两列火车之间,间隔时间为3小时。

这种情况下,需要换乘的小马还可以在候车站里、或者是火车广场上坐坐,也不算特别受罪。

可问题是:下一趟火车如果他给你晚点8个小时,而且车站还没法给个具体通知。

怎么办?

去找家招待所休息不是,坐在那里干等也不是!

遇到这种情况的话,那就会变的特别特别的折磨人。

另外,

坐火车并不能直接点对点到达目的地,中间不但要换乘好几趟,而且也有可能需要倒几次客车。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人不瘦个10斤8斤、搞得整个人憔悴无比,那是不可能的!

见小马不乐意让位置。

韩晓康伸出一根手指头,“再给你加100斤海带,以原价转让给你。”

100斤海带,在鸽子市场上稳住价钱慢慢卖的话,中间能整出个40-50块钱的差价。

即便是图洒脱,一把批发给那些隐藏着的小贩。

那也是利润乐观。

这笔钱,别说对于学徒小马有吸引力,就算是王师傅也是会心动的。

都快顶上别人2个月工资了,真还不是一个小数目。

小马犹豫不决。

韩晓康问,“你知道我们来的路上,在三湘大地遇到那8个小混混,他们今后将会是个什么生活状态吗?”

“这我哪知道?”小马一头雾水。

“他们当中,有3个最坏、蹦哒的最厉害的家伙,下半辈子都将与轮椅为伴。

而其他5个小混混,他们这辈子,恐怕是离不开拐杖了.而且是双拐。”

韩晓康幽幽道,“没办法,那些小混混是骨子里的坏,要是让他们还能活蹦乱跳的话。

那是对当地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负责任。”

小马头皮发麻,“这么狠?”

韩晓康冷哼,“光废掉一条腿,你觉得他们从此以后就会改邪归正?屁,哪个地方都有蹦的欢的跛子、独眼龙,这种家伙,反而心更黑、下手更狠!”

艰难的咽口口水,小马尝试着还价,“150斤?”

“成。”韩晓康答的毫不拖泥带水。

车厢里现在超高超宽,拉了足足1万斤海带。

按照自己丰巢柜的增重功能来计算,可以多出来2000斤海带。

分出去区区150斤,倒也没啥大不了的。

“可是,这批海带装车的时候,整个过程曾副科长也亲眼目睹了的。”

小马有点不放心,“出发之前我们商量好的,我和师傅每个人可以分150斤。

如今你又再给我150斤,那就是450斤了,中间这么大的差距,可怎么办呢?”

“没事,海带晒的再干,也有水分,所以供销社允许这批海带有3%-5%损耗率。”

韩晓康拍拍小马肩膀,“放心吧,你只管把你该得的海带拿走。至于我和曾副科长之间怎么弄,那是我和他的事情,与你无关。”

听韩晓康这么一说,小马顿时放下心来。

因为在揭羊旅馆里的时候。

曾副科长曾经苦苦哀求王师傅,想借钱摆平麻烦事。

但后来,他再也没有提过这事。那就说明,曾副科长与韩晓康之间,肯定达成了某种协议。

所以小马相信,韩晓康是可以搞定曾副科长这边的。

至于说曾副科长,他怎么去摆平供销社那边?这就不是小马他们应该操心的事情了

既然可以多搞到150斤海带,对此心动不已的王师傅半真半假的问:“能给我150斤海带么?”

小马吃了一惊,“师傅,您不开车了?”

王师傅大笑,“你是我的徒弟,我又怎么忍心,让你一个人去坐火车呢?万一把你搞丢了咋办?”

说着,

王师傅掏出他的驾驶证塞到韩晓康怀里,“驾驶室里挤4个人实在是不舒服,干脆我也去坐火车得了。”

回去的路上,王师傅开车。

副驾驶位置上韩晓康和招娣盼弟她们挤挤,倒也没啥。

问题是路途遥远,很多时候王师傅扛不住了,就得由韩晓康来开车。

这么一来,

王师傅坐副驾驶的时候就有点尴尬了,没错,司机是馋女人,但人家又不是缺女人。

第248章 一路向西踏归程

更何况干巴巴的招娣盼娣,真还不是王师傅喜欢的那种菜.人家王师傅比较喜欢吃肥肉。

没看见画片上那些姑娘,一个个都是圆盘大脸、浑身鼓囊囊的类型?

只有那种姑娘,才是这个时代人们的最爱。

韩晓康收下王师傅的驾驶证,随后开口问,“万一遇到检查站,或者是临时拦车检查的,该怎么办?”

王师傅拉着韩晓康到一边,压低声音道,“要是那种大检查站,车上有‘支援兄弟省市爱心海带’条幅,通常没事。

像那种大检查站,都是在大马路、交通要道上,忙着呢!万一有人走过来初检,你给他两包烟就好,包你顺顺利利过去。”

“若是遇到县道有人检查,对方4、5个人的话,你在驾驶本里夹进去5个人情。

保证很懂世故的他们,会用小马单身25年那种手速,眨眼间抽走人情,最后连你的驾驶证本本都不会打开。”

王师傅从驾驶室里,把他的背包扯下来,与小马肩并肩往外走,“要是对方是1,2个人,那反而还得多一些.敢冒着脑袋上被人拍板砖的巨大风险,跑出来查车的人,那可不好打发。

晓康兄弟你就给上他们10个人情吧!一路上只要你懂世故,自然就不会有事故.”

小马问,“师傅,你为啥要和我一起去受罪?真是为了那点海带?”

“那一点点?小马,你飘了啊,150斤呢!倒手卖给某个人1斤,他还得对你连番感谢。

你也不想想,我总共能拿到300斤,这能做多少人情?”

王师傅瞟一眼远处的韩晓康,“再说了!这家伙本事大,下手也狠我不趁机好好做个人情,那以后再想和韩晓康好好交往,可就没这么好的机会咯。”

“既做了人情,又还能猛赚一笔,这种好事,傻子才不干!”

等到王师傅师徒走远。

韩晓康这边也开始做发车准备。

招娣盼娣没什么行李,也就一块用蓝布卷起来的包裹,里面是她们两姐妹的贴身衣服。

不但陈旧不说,而且还破破烂烂的。

真的可以说是穷的连耗子来了,都得骂骂咧咧的走。

发动汽车,开始沿着公路前行。

招娣两姐妹恋恋不舍的伸出头,贪婪的看着这个不是家乡,却又承载着她们太多回忆的地方。

等汽车驶入揭羊县城。

韩晓康掏出50块钱,让她们下车买东西。

毕竟这两姐妹生活艰难,没什么姑娘用的隐私物品,得让她们自己拿钱去买齐了。

总不能走到半道上,哪个说她来亲戚了什么的,还得让韩晓康去给她买吧?

另外,如今公路沿途的饭店并不是那么密集,想吃饭也不是那么方便。

而且路况也不好,突发情况多,开车赶路,是没法提前制定作息行程的。

因此韩晓康还让她们去买点吃的,以防不测。

不仅如此,

韩晓康还要求招娣两姐妹,各自去买一身拿的出手的衣服,最好装扮的像某单位干事那种。

人靠衣裳马靠鞍。

招娣盼娣本来就出身巨富之家,她们身上的内在气质原本就不差。

起码比巴蜀小乡镇上的那些公社女干事,真还洋气不少。

等招娣盼娣跟着自己回去之后。

她俩衣服光鲜、整个人的气质反衬出来,韩晓康还会让招娣去帮自己办点事。

到时候,穿的太寒碜了可不行。

拿着钱,两姐妹欢天喜地去了。

至于说没布票,怎么能买到衣服?韩晓康相信,出身于商贾之家、而且是在揭羊这种商业氛围最浓的地方。

这点区区小事,还难不倒招娣盼娣俩。

等到两姐妹买好东西,一行3人坐着车一路向西,踏上返乡之旅。

路上无聊。

一刚开始的时候,招娣和盼弟还增着一双大眼睛,很好奇的看看窗外的风光。

没多久她们也就腻了。

于是,韩晓康便和她们闲聊起来。

这不聊不知道,一聊到还吓一跳“”原来招娣和盼娣,人家的出身还真不赖。

她们家原本在那个佛国,还算上小有名气,家产颇丰。

她们的爹是天朝商会会长,开着不少店铺、作坊,手底下好歹也是工人上1000,家中佣人都有20多个。

明明上,招娣爹做的是实业。

其实暗地里,他还是佛国大大小小天朝商人们,与内地家乡父老乡亲之间的输血管。

那个时候要想汇款是很不方便的。

所以在海外经商的天朝商人,往内地老家捎钱回去,通常都有一条私人通道。

而招娣的爹,干的就是这营生。

在他的帮忙下,位于海边这个黄氏一脉,当年可真还没少受恩惠,人家又是捐钱建祠堂、又是出资赞助族里的年轻人继续深造。

所以老族长才会老是提到,他们欠招娣祖上的恩情.

招娣家的日子原本还不错,红红火火的很有盼头。

只可惜,后来局势大变。

招娣一家人被人从大城市赶到了小城,随后小城也待不下去了,随后又躲去了乡下。

最终一家人惶惶不可终日的躲避在深山老林里,靠着挖木薯、摘香蕉、抓竹鼠竹蛆为食。

招娣盼娣的娘,最先扛不住这种艰难的生活,没多久便撒手人寰。

在丛林中东躲XZ,日子越来越艰难。

最后连抓竹鼠,挖竹笋,跑野番薯来吃,都难以为继了。

实在是没办法了,招娣的爹,打算冒险出丛林去找以前的熟人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彻底逃离这里。

不管是去南洋发展,还是回天朝,反正也比一家人在丛林里,像老鼠一样东躲XZ强。

于是,招娣的爹和小姨便在一个深夜里,双双消失的无影无踪

“你爹还在人世么?”韩晓康一边开车一边问。

“不知道啊。”招娣很茫然的回道,“当时局势实在是太乱了,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持枪搜山的人。

不过,我爹他很有本事,认识的人也很多,我想.他应该能逃出生天。”

招娣的爹和小姨跑了。

在丛林里又东躲XZ了10来天的招娣三姐弟,最终饿的实在是没招,就只能一路向北拼命地逃。

最后越过撩窝国、逃到了爱吃螺蛳粉的地方。

又从那里一边东躲XZ、一路乞讨、挖野番薯、吃芭蕉芯,艰难的继续向北。

当时招娣都大了。

从小听着自己老家故事长大的她心里知道:只要自己带着弟弟妹妹,逃到了祖籍所在之地,黄氏宗族就会收留她们、给她们给予保护

“不容易啊。”

韩晓康忍不住感叹一句。

的亏招娣老爹他们逃的早,要是再过10几年的话,那时候.恐怕就逃不掉了。

接下来的一路上。

韩晓康和两姐妹不停的停停歇歇、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旅途有多艰难了。

这一路走来,出乎意料的顺利,压根就没遇到多少检查站。

可能是因为人民公社成立在即,大家伙儿都沉浸在一种天下大同的喜悦当中了吧。

反正这一路开车,韩晓康就没遇到过检查站的工作人员前来刁难。

路途上倒是挺顺利的,可就是晚上住宿的时候有点麻烦:

招娣盼娣两姐妹有户籍证明,也有那个族长给她们开具的《生产队社员出行证明》。

但两姐妹却不愿去路边招待所住宿。

韩晓康也曾给她们开了房间。

可这两姐妹宁愿用稻草、芭蕉叶垫在车厢底下睡觉,也不愿意睡招待所。

一问之下韩晓康才知道,原来她们一看到那些身穿草绿色上衣、头戴绿军帽的人都害怕。

而且还是那种控制不住的恐惧,一见到这种装扮的人,两姐妹就会情不自禁的浑身发抖.

这是应该是在丛林逃亡生涯中,给她们留下的抹不去的记忆。

没办法了。

以至于后来,韩晓康索性一到招待所大院停好车,就让两姐妹在车里呆着不露面。

而他自己则去招待所登记室,交了住宿费,就把人家房间里的被子抱出来,三个人直接就在货车驾驶室里过夜。

韩晓康还对招待所工作人员美其名曰:自己需要看守车辆,守护好公家财物。

卡车驾驶室并不宽敞。

不过老话说,夫妻睡觉不嫌床窄。

和瘦瘦的招娣、相对来说稍微多肉一点盼娣挤挤,倒也能凑合。

丛伱众坐的,忙的不亦乐乎。

只可惜丰巢柜那边有个缺点:第一轮工分多,到了后面,任凭韩晓康再怎么忙,也没多少工分可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