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作者:键盘战斗家 | 分类:历史 | 字数:175.5万

第四百七十三章 打不过就加入

书名: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作者:键盘战斗家 字数:3549 更新时间:2025-01-27 01:30:14

“先民自古有浑天说和盖天说等。”

“我本人更倾向浑天说,大地是圆的,并且更支持地有四游,地日行一度,风轮扶之;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上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其中矣。”

“因为根据上海县水手们的说法,他们在海平面上,最先看到的是风帆,然后才是船身。”

“所以大地应该是圆的,正如浑天说,但是我认为我们脚下的圆球,应该是围绕太阳的。”

“宋代贤者提出的,地与星辰倶有四游升降。”

“四游者:自立春,地与星辰西游;春分,西游之极,地虽西极,升降正中,从此渐渐而东,至春末复正;自立夏之后北游,夏至,北游之极,地则升降极下,至夏末复正;立秋之后东游,秋分,东游之极,地则升降正中,至秋末复正;立冬之后南游,冬至,南游之极,地则升降极上,至冬末复正。”

“此是地及星辰四游之义也。”

“凡上种种,而推测月亮围绕圆球转,而圆球围绕太阳转,我取名为太阳说。”

“只有太阳说,才能把浑天说,四游说,以及四游升降说连贯的解释起来。”

……

技术报。

刊登了京城的文章。

京城最开始分为司天监和回回司天监。

回回司天监最初的官员,就是洪武二年,从土耳其移居来的父子三人。

后来回回司天监取消,只保留了司天监。

有天文、漏刻、大统历、回回历四科,是专门观察天文,并推算历法的部门。

但这些都不足为奇。

神奇的是京城最有名的却是马蓬瀛,原籍河北昌黎,洪武二十五年迁居京城。

自幼聪慧,随父读书,逐渐成为精通历数、天文的奇女。

是洪武朝吴伯宗死后,公认的天文大家。

朱元璋都听到过此女的才能,召此女多次入朝堂历任尚宫司宫,推动天文的发展,包括未来的朱棣也重用过此女。

“这个妇人胆子真大。”

“胡说八道。”

事物的发展始终充满了争议。

就如外星人是否存在。

不信的人不信,信的人深信。

而此女更是破了技术报的先例,从创刊以来,第一位被刊登文章的妇女。

“尊敬的马先生。”

“第二届大明科技与技术会,乃至行业交流会,将定于洪武三十年十一月十五日召开。”

“此次学术年会诸多着名的学者参加和交流,共同探讨各类知识,会议期间并有颁奖过程。”

“大会已经邀请到了五百名学者,涉及理化,发明运用,数学,生物和医学奖,文化,社会理论等各方面。”

“关于马先生在天文领域的才能和成就,特邀请马先生在大会上做学者报告。”

“诚邀请您的参与,一切差旅费由大会负责。”

……

京城。

一户普通的宅院。

妇人手里拿着北平送来的书信,脸上满是犹豫。

“你想去就去吧。”

她的夫君笑道。

妇人的才能绝对是顶尖的一批。

但也离不开她的夫君的支持。

和普通的男人不一样,妇人的夫君刘公直,并没有要求妇人在家一心相夫教子,而是支持妇人研究自己的爱好。

正是有家庭的支持,才有了妇人的成就。

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女天文学家,是有明一代,第一位获得品级俸禄的女官。

马蓬瀛得到了夫君的支持,不再犹豫,打包好了行李赶往了北平。

她很早就想去北平了。

每期的技术报,马蓬瀛都会阅读。

在技术报上,无数整合出来的知识,让马蓬瀛大开眼界,仿佛推开了新大门。

加上上海县的开放,马蓬瀛又研究过水手们的言论,才有了她胆大的推测。

不过她内心并没有把握。

因为工具的限制,这个世界上有名的天文学,都是以地心说为主,包括中国也是如此。

连浑天说,世人都难以接受,何况马蓬瀛提出的日心说。

这太超过普通人的三观了。

马蓬瀛按照大会组织社书信上指出的最优路线,先乘坐漕船抵达山东,山东有了铁道,开始乘坐火车。

几日的时间就抵达了北平。

这趟远行令她大开眼界。

各新城区,道路,铁道不提。

根据书信的地址,她最先找到大会组织社所在地,会社的工作人员得知她是马蓬瀛,连忙慎重的招待了她。

并且为了照顾她在北平的生活起居,专门安排了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带领她熟悉北平的生活。

北平大量的女性加入了工作。

北平的社会风气,更让马蓬瀛爱不释手,她已经不想离开北平了。

她在犹豫,要不要劝夫君搬来北平。

大会召开的前夕。

一场又一场的学者交流会,马蓬瀛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与这些人的交流,让马蓬瀛的思想发生激烈的碰撞。

无数的思想火花诞生。

“马先生,您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和眼界,已经是顶尖的人才,我建议您接受技术司的邀请,去参加评定流程,获得北平的人才补贴金。”

一名学者认真的提议道。

“获得了人才补贴金,您还可以去粮票银行申请购屋贷款,北平在这方面,对于获得人才补贴金的人,会有单独的高额补助。”

学者穿着整洁的工字装。

他的眼里并没有把马蓬瀛当做妇人,而是当做一名可以平等交流的伟大学者。

学者很温和,笑容也柔和。

“金钱对于我们这些人又算的了什么,但是有了保障的生活,才能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爱好不是么。”

学者的话,让马蓬瀛忍不住咬起唇。

越了解北平,她就越舍不得北平。

“报纸上常说规模化才能提高工厂效率,其实知识也是如此,只有更多的学者形成交流,才能有更高的成就。”

“我回去后和我家夫君沟通一番,如果我家夫君能同意,我就来北平。”

马蓬瀛说道。

“既然如此,可以先参加技术司的评测。”

“还是等我和我家夫君商讨后吧。”

“我能理解您的顾虑。”学者解释道:“通过了技术司的评测,并不是一定要留在北平,无论日后您来不来北平,都不会有影响的。”

“而且获得北平学者称号后,还有一定的政治待遇,好处有许多。”

“谢谢。”马蓬瀛松了口气。

“不客气。”

大会组织社不但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场地,还提供了优越的居住环境和就餐环境。

同时送给了大剧院,歌剧院的门票。

只有一个宗旨。

服务好学者们。

马蓬瀛在空闲的时候,按照手里门票的日期,准备去看看北平大剧院的戏曲。

她这段时间结交的一些朋友们,都说北平大剧院值得去看看。

等离开了学术圈的氛围,她才发现北平的市井有些莫名的风气。

每个人的脸上,好像都有愤怒。

亦力把里的事情,在北平通过马行的盘子,闹得人人皆知,可谓是群情愤慨。

社会报这才主动透漏了亦力把里,铁道工程队被袭击的消息。

北平的百姓们受不了。

现在是北平百姓们自信心最强盛的时候。

自家的王爷要成为储君。

自家的经济模式正在推广北方。

许多百姓成为了工人,从工人成为熟练工人,一批又一批的支援各地,成为大小的管事。

新军立军以来,所面对的战争从来是势如破竹,无一合之敌。

他们踊跃的参加各项社会活动。

有许多的组织交流。

突然间知道了亦力把里的事情,他们觉得自己被冒犯了。

人们谈论着亦力把里的事情,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军队想打。

军工企业想打。

商人们更想打。

而地方的军户和民户们,他们的言论中同样是报复。

唯独棉花商人们不想打。

马蓬瀛对北平的印象再一次被震撼了。

这位妇人已经不年轻。

年幼时。

她是经历过兵荒马乱的,百姓们最不喜欢战争,可北平的百姓们竟然要发动战争。

“叮铃铃。”

公车到站。

妇人,孩子,男人们从车厢下来,北平大剧院随着年关将近,每场戏都爆满。

马蓬瀛随着人流前行。

在这里。

到处是穿着花枝招展的妇人们,妇人们画上精美的妆容,穿着漂亮的裙子,披着好看的披风。

男人们喜欢穿工整的工字装,因为天气寒冷,他们没有穿棉衣,而是套上了同样工字型的大衣。

从穿着上就能分出他们的职业。

那些穿着厚棉衣的,一般都是军户,而穿着工字大衣的,则主要是工人们。

北平大剧院的舞台上,剧场工作人员们上演的是保家卫国的戏曲。

哪怕是马蓬瀛,连她都已闻到了硝烟的味道。

“北平不惧战争!”

第二日。

社会报上六个大字。

“揪出杀人的凶手!”

“踏平所有敌人!”

学校的学社,孩子们自发的走上了街头。

万事万物都有利弊。

学校对于学生们自行组织的各社,采取了鼓励的态度,那么这些学生们就敢走上街头。

几百名穿着学生装的中学生们,在寒冷的北平街道游行。

道路两旁的人们不但没有退开,反而纷纷为学生们拍手叫好起来。

这就是北平的社会。

在减少批判,增加赞扬的倡导中,人们会为一件小事都能喝彩,何况这帮孩子们呢,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赞扬。

在赞扬声中。

少年们昂首挺胸,意气奋发。

一夜之间。

朱高炽发现许多事情,突然不需要他的引导,已经有了自我发展的势头。

这同样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

而对于沙迷查干和脱脱,两个互相敌视的年轻人选择了和解,一起向朱高炽极力的辩解。

“如果北平要动兵,我们愿意派兵加入。”

沙迷查干这段时间终于想出了完美的主意。

那就是加入北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