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作者:键盘战斗家 | 分类:历史 | 字数:175.5万

第四百三十九章 南方的态度

书名: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作者:键盘战斗家 字数:3588 更新时间:2025-01-27 01:30:14

朝鲜年年几波去京城的使团,按照朝贡线路要经过北平,对于北平的发展是看得见的,其中的利益他们也眼红。

很早就有朝鲜使团的官员和随行人员,在北平从事贸易行业,把北平的商品带回朝鲜。

但朝鲜的官员和随行人员们,已经不满足小打小闹。

朝鲜很穷。

但是两班阶层不穷,他们的地下有大量的银子,以及有庞大的社会资源,属于两级社会。

“朝鲜的班臣卢顺义、高金权等人,想要在北平开设商团。”金忠不敢做主,来请示朱高炽。

朱高炽摇了摇头。

见状。

金忠以为朱高炽决绝了,说道:“我回去打发他们。”

朱高炽叫住了金忠。

“朝鲜的事情,我是有计划的,既不能让他们成为北平商团的竞争对手,但也不能把他们排之门外。”

金忠不太明白。

“全国一盘棋,在我的规划中,有统一的标准,形成一套用工规矩,既满足工厂的发展,又保障工人的地位和福利。”

“但如果允许朝鲜来北平开办商号,他们招聘自己本国的人,不用遵守我的这套规矩,那么在成本上,可以说没有哪个商行是他们的对手。”

“不会吧,朝鲜人哪里这么聪明。”金忠笑道:“朝鲜使团年年去京城,也没有学会南方的水稻技术啊。”

大明南方的水稻技术,是宋朝培育出来的,和古代的水稻技术已经有了质的发展,是这个世界最顶尖的。

种植技术不只是栽培方面,有许多配套的工程,主要是灌溉体系。

没有这个灌溉体系,光靠种植是不行的。

所以朝鲜一直到明末,都没有学去大明的宋朝发明的新水稻种植技术。

朝鲜当下使用的技术,是古代中原地区流传去朝鲜和日本的古种植水稻技术。

一直到后金崛起。

在后金屠戮辽东数百万人口,先杀穷户再杀富户,此时大量的汉人涌去了朝鲜。

为朝鲜带去了各项先进的技术,充足的先进人力,这个时期,特别是明朝灭亡的时候,大量的明人涌入了朝鲜。

朝鲜才学去了大明的种植技术,开始有了宋朝发明的水稻种植方式。

在清朝的时候,朝鲜人又开始在辽东部分地区种植水稻。

谁让那时候的辽东没人了呢。

偌大的无人区的辽东,朝鲜的百姓们慢慢的侵蚀。

所以又有了后世部分“学者”提出的观点,东北的水稻技术来自于朝鲜人。

这是出于某种不能言明的原因发表的文章。

金忠当然不知道这些历史,但是他不认为朝鲜有这么高的学习效率。

“当然了,这个可能性很小,或者几十年内不会出现,但还是需要警惕的。”

朱高炽有通盘的计划。

工业模式他会引导数十年,这个过程中,什么朝鲜人,日本人都不要想学过去。

除了这两国自古学习中华文明的国家,东方其余的地区,并不是这些地区没有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而是无法自给自足,或者文明程度太低,朱高炽并不用担心。

“那我回去拒绝他们。”金忠说道。

“还是要利用的,允许他们投资北平商团。”朱高炽笑道。

这些人。

以后都会是朝鲜的“大是大非没有立场”“能独立思考者”,为大明传播世界文明之光。

二十年后,三十年后。

朝鲜有开始办工厂,朱高炽就可以指责对方没有人性,必须遵守大明的用工制度,从根上断绝他们赶超的机会。

不过朱高炽觉得未来不会有这么一天,存不存在都是回事。

金忠虽然不明白小王爷打的什么算盘,但是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几位朝鲜勋贵,部分失望,部分满意的离开了世子府,他们只能投资,不能参与建设商团。

既然无法亲自参与,能获得红利也是好事。

朝鲜的资金只是少部分,朱高炽看重的还是南方。

远洋海贸没有恢复。

中国自古远洋贸易对象的那些国家,目前还在铁蹄之下,文明陷入倒退中,和未来的清朝一样,陷入全面倒退。

而西方还在黑暗时期,愚昧时代。

跟谁去做远洋贸易?

所以广东福建,主要是东南亚贸易,体量并不算丰厚,他们的资金盘,只能说是属于次等阶梯。

真正的还要看江淮地区。

整个大明,江淮核心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大明的三分之二。

政告书,就是朱高炽拉拢南方力量的手段。

遍地金钱,来不来吧。

来。

当然得来。

一个北平的大开发,让北平的商人们登上了大明顶级商团的行列,让杜松,丁英永,冯胜之等南方商人成为了最大的商行。

就连陶杰这个在应天府开办蒸汽机厂关门的商人,东山再起,不但解决了债务,还顺风而上,成为江淮的大红人。

更有祁胜安这等小商人,父亲客死他乡,本要家道中落的态势,竟然也立起来了,成为南方不大不小的商行。

一个接一个的事迹,听起来像神话,而事实就是事实。

什么挣钱速度都不如北平的开发模式。

哪怕当下大明最挣钱的盐商,他们的挣钱模式,被北平开发模式甩下十倍不止。

这已经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而是不加入这个模式,就会被商业上的对手们一个个甩下身后,最后被淘汰出局的生死问题。

如今是四省大开发,光启动资金就高达一个亿。

鸟枪换大炮。

只要是从商的人,就没人会错过这个机会。

和读书一样的道理。

读书不就是为了科举,哪怕嘴上说自己不在乎做官,实际上也是为了名。

名利名利,谁能拒绝的了。

所有想要参与大开发的商团,都要在北平登基,特别是向工民联合部缴纳保证金。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加入的,必须有门槛。

这个门槛,是为了保障工民的权益。

短短的一个月。

北平新增加了五十余家商行。

在北平兴起了许多的行业,担保行业,融资行业,商业介绍行业等等。

北平最有名的盐商是杜松。

但是在江淮,杜松并不是最大的盐商,最大的盐商是韩家人。

韩家当家人韩策,亲自来到了北平。

“只用自己的资本,是最原始的经商方式,绝对竞争不过别的商团。”

一家咨询公司的东家,亲自招待了韩家人。

天下最有钱的是盐老板。

盐老板挣钱快,资金雄厚,出手大方,是咨询公司最喜欢的客户群体。

“目前北平的商业模式,主要由商人们建立的商行,运作良好的局面下,可以向工业促进银行,或者能源开发银行申请经营性贷款,其次是抵押贷款。”

“不过韩东家的资产都在江淮,恐怕申请无法通过抵押贷款,而经营性贷款,韩东家也不符合条件。”

“哦。”

韩策笑着看向咨询公司的东家。

在别人的地盘做生意,韩策懂得要遵守别人的规矩,按照别人的规矩来。

盐商是最懂规矩的商业群体,在明初是如此,所以韩策第一时间请了北平最贵的咨询公司。

东家没有继续卖弄,点出了问题就行了,都是聪明人,没必要把事情搞得都不开心。

“我建议韩东家找一家担保公司担保,加上韩东家在粮票银行存放的股本,利用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把摊子铺开,此时就符合了经营性贷款的条件,有八成的把握,可以通过粮票银行的审核。”

“好,我请你们咨询公司专门负责我商行的贷款项目。”韩策痛快的说道。

咨询公司的东家,露出开心的笑容。

果然是盐商,出手痛快,给钱又多。

担保公司。

成为了银行向外地商人,进行抵押放贷的重要的环节。

只有担保公司加入担保,证明外地商人在外地资产的真实性,以及不会违约,银行才会通过外地商人的抵押贷款。

相当于把违约的压力,转嫁给了担保公司。

担保公司愿意承担这份压力,因为利润巨大,金融的利润,才是让人疯狂的。

但是想要成立一家担保公司可不容易。

需要在内地有深厚的关系,能了解被担保商人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不会轻易的为人担保。

一张张的商贸关系网。

宋朝商贸发展出来的多边化形势,彻底在北平绽放了出来。

抵押,牙行,合本,借贷,中人等等各行形势,一夜之间在北平露头。

宋朝高度的文明,有全方面的体现。

例如担保行业,有抵押人,质押人,保证人等,并且有法律上的详细规定。

在担保交易发生争议时,宋代也制定了相应的诉讼制度,如适用《律师议》和《宋律疏议》等法律文件,通过司法机构来解决争议和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如上种种,发展出了发达的社会商业信誉体系。

这些社会商业模式,比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商业模式要先进许多。

此时。

方孝孺的得意门生廖镛,这位勋贵之后,奉恩师之命前来北平。

看着社会一片祥和的北平。

廖镛手足无措。

恩师在京城跟他说北平正陷入民怨,对此廖镛深信不疑。

可哪里有民怨?

你们的地被收走了,你们卫所的权利被取消了。

说好的民怨呢?

廖镛是勋贵之后,又背靠皇太孙一系,恩师是方孝孺,可谓是黑白通吃。

这位年轻人有干劲。

终于找到了他想要找的人。

“小王爷过河拆桥,辜负了我们,当年不是我们支持燕王,燕王哪里有今天,结果呢,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

卫所的千户大骂。

廖镛连忙小心道:“小点声,小点声。”

“前番都说圣人有易储之心,我们不敢反对。”

“这是谣言,并不是真的,储君是皇太孙,皇太孙又没有犯错,地位稳固着。”

“该死的谣言,可惜现在北平无人可以反抗小王爷,你来迟了一步。”

“不迟。”

廖镛笑道:“我既然来了,背后有我恩师的主意,定然是有应对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