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抗战之血肉丛林

作者:疙瘩 | 分类:军事 | 字数:814.1万

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师归国

书名:抗战之血肉丛林 作者:疙瘩 字数:1925 更新时间:2025-01-17 10:04:27

机,协助英军收复缅南。

但是英国人却无耻的欺骗了中国远征军将士们,他们压根就没打算要在曼德勒协同中国远征军跟日军打一仗,他们口头上说按照计划实施,他们负责西线作战。

但是当中国军队枕戈待旦磨刀霍霍构筑阵地,准备迎击日军的时候,英军却一声不吭的撒丫子撩了,他们惶惶如丧家之犬,抛弃了他们的防守区域,把中国远征军丢在背后,朝着印度狂奔而去。

等中方发现英军那边不太对劲,去询问情况的时候,英国军队已经跑得没影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因为第五十六师团长途迂回奇袭腊戍,切断了中国远征军主力的退路,最终导致了中国远征军的集体溃败,数万中国将士丧生于缅甸的莽林之中,亦或是死在了日军追击的枪炮之下。

戴安澜将军就是其中一人,壮志筹身先死,最终没能坚持到活着回到国内。

所以这一次史迪威策动的这次攻势,新六军上下都憋着一股气,准备一雪前耻,在曼德勒跟日军大干一场,把曼德勒收复。可是不等作战计划下达,他们接到的却是后撤回密支那的命令,这让许多人感到不解,但是很快他们的疑惑便得到了解释,那就是现在国内战局吃紧,日军前锋已经进入贵州境内,而且其主力在完成豫湘

桂会战之后,又蠢蠢欲动,有迹象表明日军有可能趁势对西南大后方发动进攻。

所以国内的蒋委员长为了保护西南大后方,决定将驻印军调回国内,而新六军则被选中,调回国内。

于是这些新六军将士们只能带着一丝遗憾,把阵地和占领区移交给了英国人,然后全速赶往英多,在英多这个时候,已经组织了几列火车,装上了他们,将他们运回到了密支那。

到了密支那之后,新二十二师官兵才知道,史迪威已经被解职调回美国了,现在驻印军已经换将,换上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魏德迈将军,但是目前魏德迈正在重庆,所以他们现在已经见不到史迪威了。史迪威在新二十二师的普通士兵和低级军官心目中地位还是相当高的,史迪威很体谅他们,在这两年里,给他们提供了相当不错的后勤保障,让他们可以安心领到应该发给他们的军饷,并且给他们提供了

良好的武器装备,还给他们提供了相当不错的医疗保障。

现如今他们要离开缅甸,登机回国参战,回望一下身后这片土地,很多官兵居然产生出了一种不舍的情绪。

他们之中很多弟兄永远的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很多弟兄在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现在他们要离开这里了,很多人少不得缅怀一下那些永远倒在这片异国他乡土地上的弟兄们。

但是由于国内情势紧张,刚刚走马上任的魏德迈来不及处理其他事情,第一件事便是要解决怎么才能把已经敲定回国的新二十二师和第十四师运回国内。

现在由于中印公路还有个南坎没有打通,所以走路是不可能迅速把这些部队运回国内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动用大量的运输机,方能在最短时间内,将这两个师运回国内。在这一点上,魏德迈走马上任便表现出了他的能力还有眼光,魏德迈也算是个中国通了,他在以前就不太同意史迪威对待中国的一些态度,特别是对待蒋介石的一些态度方面,魏德迈不认同史迪威的做法

而且魏德迈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即便做了功课,对中国目前国内的战争状态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评估,对于蒋介石这次提出的要求给予了充分的理解,现在中国国内战场的形势确实太过紧张了。

谁都不清楚下一步日军会不会趁势集结兵力,再对云贵川发动大规模的猛烈攻势,如果日军真的冒险的话,那么对于中国来说,无疑将会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为了打通中印公路,现如今中国国民政府已经把他们手头的几乎所有精锐,都投入到了滇缅战场上了。

而他们从这次豫湘桂会战之中国内军队的表现来看,现在国内前线的军队损失和消耗都非常巨大。

仅仅目前,国内的国民党军兵力损失就高达五六十万之多,国内重要的产粮区还有工业都被日军占领,工农业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经济更是到了彻底崩溃边缘。

这个时候蒋介石不着急那肯定是胡说八道,着急上火更是理所当然,确确实实现在需要一支精锐回国助战,来稳定军心民心,更需要补充大量的战略物资和武器弹药,来重振军力。

史迪威没有考虑这些,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也难怪会被蒋介石逼宫,迫使美国人将史迪威解职调离。魏德迈不打算效仿史迪威,跟蒋介石把关系闹得很僵,而且他也认为,这个时候中国对于美国是很重要的盟友,这个时候两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说降到了冰点,他打算上任之后首先弥合一下双方目前紧张的

关系。所以当他接到命令飞往重庆的时候,在见到蒋介石之后,听了蒋介石的要求,当即拍板同意将部分驻印军调回国内,但是考虑到运输的问题,还有接下来中印公路打通的问题,他提出先只调部分驻印军回

国。最终在跟蒋介石协商之后,魏德迈同意将新六军调回国内,但是由于运力的关系,决定先把新二十二师和第十四师运回国内,而新一军和新六军的第五十师则暂时留在缅甸,继续完成缅北作战任务,将中印公路彻底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