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委书记走向官场巅峰
作者:虹玲 | 分类: | 字数:32.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7章 甜蜜故事
37.甜蜜故事
拿到那位荔枝种植大户的老板的电话号码,曾一南就马上给他打了电话。
“喂,张总吗?我是飞云县荔花村的第一书记,我叫曾一南,我们县农业局的局长李天明推荐我们来您的荔枝种植基地考察,他说呀,您是荔枝种得好,肥也用得好,让我们好好地向您取经呢。”
曾一南怕自己年轻,说话没有份量,就打着李天明的旗号说道。
张总听了很是高兴,在电话那头说:“哦,李天明局长介绍的?你们李局长是我的老朋友啦,既然是他推荐的,我们热烈欢迎你们来这里考察。”
曾一南听了十分高兴:“好好,真是太好了,张总。”
张老板问:“你们打算哪天来?”
曾一南还没有计划好,只好说:“最近吧,等我们确定了日子,再给您打电话。”
张老板说:“好的,好的,随时欢迎!”
曾一南挂了电话,又犯起难来啦。这组织村民出去考察,至少也是二三十个人,不但需要钱,还需要车,虽然离得不是很远,早早去晚点回,一天时间也足够了,可是租车要钱,路上也要吃的,至少也得要个三四千,自己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到哪里去协调呢?
县里的第一书记有一个工作群,他把自己的困难在群里和大家一说,好几个第一书记很快就反馈信息过来了,因为那几个村也种了荔枝,村民也没种好,听说可以去参观考察,都想跟着他们一块去。
曾一南头脑灵活,一想这个办法更好,自己就不用带那么多人去了,而张大刚的生物菌肥,还可以有了更大的销售渠道。
于是,他约了十二个村的第一书记,每个村出一辆面包车,每车七个人,一起到荔枝园去参观。
约好后,他又让村委会出点钱,包了一辆面包车,把几个种植荔枝的农户和张大刚叫上,由他开着车子,在约定地点和其他第一书记汇合后,就浩浩荡荡地朝荔枝基地开去。
为了造势,他在车头上贴上了“第一书记考察团”的牌子,还为其他车辆贴上了“1号车、2号车、3号车……”
两个小时后,他们到达了目的地,张总一见这阵势,搞不清楚这么大的队伍究竟只是飞云县的,还是红杉地区的,还是有省里的,一点也不敢怠慢。
车队扬起的灰尘还没散尽,早早就从基地里迎了出来,又是发矿泉水,又是递烟,忙得不亦乐乎。
曾一南碰了碰张大刚,小声说:“学着点,以后你的基地呀,也会有人来取经的。”
张大刚听了马上跑上前去帮张总:“张总,我们第一书记时常夸您太能干啦,我们是真心实意来学习的,您就别忙了,端茶送水这种小事就让我来吧,您去给领导们介绍介绍情况。”
张总听了,把手里的活交给他,赶紧去招呼一溜儿的第一书记,让他们把队伍召集起来,把自己用生物菌肥种植荔枝的经验给大家讲了一遍。
讲完了,种植户还没搞得清楚,他就说:“大家不清楚的话,就跟着我去地里看看吧。”
说完带着人往荔枝基地里钻去。
当时正值阳春三月,荔枝树上开满了密密麻麻的花儿,荔枝花的清香阵阵扑来,一群群蜜蜂正在花丛中忙碌地采蜜。
村民们被这生机勃勃的场面惊呆了,忙着问道:“张总,你的基地不打农药吗?这些蜜蜂怎么能活得这么好?”
张总说:“我们使用的是生物菌肥和生物菌剂喷雾,可以有效灭杀上百种害虫,所以我们是不使用农药的,我们的蜜蜂养殖起来,一是可以给荔枝花授粉,二是还可以收获上等的荔枝蜜,一举两得。”
张总一边介绍,张大刚一边紧紧地跟着,生怕听漏了自己不清楚。
七八十号人在荔枝基地里走了一圈之后,被张总的科学种植和生物菌肥的科学使用深深折服了。
曾一南趁机把张大刚推了出来,说他已经取得了飞云县生物菌肥的销售许可,大家有需要就可以找他购买。
张大刚趁机把大伙的微信全加上,又把大家在基地里参观考察的图片发了朋友圈,趁机宣传自己销售的生物菌肥。
解决了肥的采购问题,大伙又问起张总,他的荔枝园是什么品种,有没有苗。
张总听了哈哈大笑,说自己种植的品种就是飞云县的贵妃荔枝,最早他就是从飞云县拿来的种苗,经过自己的不断摸索和嫁接枝术进行改良,现在是核小肉厚味甜,非常受市场的欢迎。
曾一南说,他们也想改良县里的荔枝园,问能不能与他合作?
张总求之不得,马上热情地留他们吃饭。
曾一南看出张总有些急于求成,便吊起他的胃口,又端起考察的架子说:“张总,吃饭就不用了,我们还要到其他地方继续考察,看能不能寻找到更合适的合作伙伴。”
张总一听这话,有些着急了,马上拉住曾一南说:“这样,领导,你们可以先拉一批苗回去试种,这批苗我不要钱,苗成活了,你们荔枝园里的荔枝树让我来出技术教你们嫁接,技术我也不要钱,你们种成了,荔枝都卖给我,有多少收多少,一公斤至少五六块,一亩地一年下来,种植户稳打稳赚两三万块钱,你看怎么样?”
第37章 甜蜜故事
曾一南其实早就心动了,但他还是担心地说:“试种倒是可以,但这嫁接技术,可不是一般人一学就会的。”
张总说:“领导,你们真的想改良荔枝园的话,今天你们就可以把人留下来学嫁接枝术,我保证十来天就让他把技术学到手,还不用交学费。”
曾一南听了,放心了,便说:“那好,我们回去研究研究再说吧。”
张总说道:“我已经让食堂准备了简单的午餐,大家去吃吧。”
曾一南见他这么大的产业,还免费送苗送技术的,肯定不差这餐饭钱,就带着大伙去食堂吃了饭,这才打道回府。
车开到半道,他们在一家加油站下了车,几个第一书记碰头站着开了一个短会,觉得这个项目行得通,回去后各派一个技术员来学嫁接技术。
曾一南呢,就负责让张大刚搞好生物菌肥的销售和批发,让几个村的荔枝园重新恢复生机。
晚上,张总便给曾一南打来电话,问:“领导,你们研究得怎么样了?”
曾一南握着电话,心情激动地对他说:“张总,你人非常好,我们可以合作,你暂时拉两千株苗过来吧,我们分几个点种下,等苗长大了,就开始改良荔枝园。”
“好咧,好咧。”张总说:“我一直想着要怎么扩大种植规模呢,没想到你们就送上门了,这下可好了,可解决了货源的问题了,那些拉荔枝的老板呀,牙都会笑掉的。”
刚挂完电话,张大刚又给他打来了电话:“曾书记,你猜怎么着,我的店开张了,而且一开张就是一个大单子,今天我赚了两千三百块钱呢!”
曾一南高兴地说:“好好好,你要好好干,早点脱贫,那样我的挂钩任务就完成啦。”
张大刚又说:“我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咧,你猜是什么好消息?”
曾一南说:“你的荔枝苗我让张总明天送来啦,是这个消息吧?你和他都姓张,都是一家人,以后你可要好好跟人家学。”
张大刚说:“学学,当然要学。但我想跟你说的这个好消息呀,是孩子他妈回家啦,今天晚上回到家,我还赶着热饭吃了咧!”
曾一南听了乐了:“好好好,这真是好事一桩接着一桩,三喜临门了啊,你这次一定要好好戒酒,把日子给过红火啦。”
张大刚说:“酒我早就戒了嘛,有了曾书记的帮忙,这日子要是过不红火,我就不姓张!”
曾一南笑骂道:“别给我贫嘴了,明天赶紧让媳妇来守门市,你给我找张总学枝术去。”
张大刚点头道:“是是是,一定执行到位!曾书记,等我学成归来,再请你喝酒啊!”
曾一南道:“去你的酒吧!”
“哈哈哈——”张大刚在电话那头开心地笑了。
第二天中午,张总就派人把荔枝苗送到了,曾一南把苗分送给昨天一起去考察的农户,让他们去种下,养成采穗苗。
这一棵苗五块钱,两千棵就是一万块,曾一南让农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
张大刚领了二百株,让回来的媳妇赶紧拿去地里种下,趁着春雨,让它赶紧成活。
交待完,他就跟着送货的车送完其他村委会的苗,然后又跟着人家去张总的基地学嫁接枝术去了。
十五天后,等他回到家,荔枝苗都发新芽了。他把家里的荔枝园砍了,留下树桩,等把园子清理干净,又十多天过去了,拉来的荔枝苗已经练过阳光雨露,可以嫁接了。
他和媳妇用心地把15亩荔枝园嫁接好,又施上了生物菌肥,原本以为这一年没有收入了,只想等明年再说。
没想到生物菌肥的功效竟然让新嫁接的苗开花结果了,虽然花开得晚了一个多月,果子结的也不是很多,但是在别人的荔枝卖完之后,他们家的荔枝才上市,竟然卖了个好价钱,15亩地竟然卖了28万元。
消息一传开,这下不得了了,人们纷纷跑来买他们家的生物菌肥,还要请他去给荔枝园做嫁接,这样一来,他又赚了嫁接技术的钱,家里的日子只通过一年时间就全面改善了。
曾一南讲到这里,苏元贞问他:“那个张总为什么要白送荔枝苗,又白送技术呢?”
曾一南说:“前面我就讲过啦,他的荔枝好吃,货源不足,想扩大种植面积,可是自己又管理不了那么多,正好我们要种,所以是一举两得的事。果子他负责收购,从中他又赚回去啦。另外呀,他送了一点苗,等于打了个大广告,后面还有好多人去找他拉苗呢,这样一来,他赚到更多啦。”
苏元贞说:“那个张总真聪明,我们呀,还真得跟人家学习。”
曾一南说:“那当然啦,现在张总和大刚哥是合作伙伴啦,他们俩呀,一个管一个县的荔枝代办,这收入可是水涨船高,一年比一年好呀。”
曾一南讲故事的时间,张大刚早把蜜水调好了,抬给他们喝,苏元贞喝着这荔枝清香的花蜜,心里十分高兴。原来,飞云县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不是贪官遍地,还是有干部一心一意地为群众着想,为大家脱贫攻坚努力的,她胸中更是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这时,张大刚的手机响了,是他媳妇叫他带着曾一南他们回去吃饭呢。原来张大刚见他们聊得带劲,早就悄悄打电话给媳妇准备了饭菜。
苏元贞还想推脱,曾一南道:“走吧,我的大姐,吃完了饭,正好去看普六奶奶。”
苏元贞站起来,答道:“行,今天就听一南安排了。”
几人说说笑笑,离开了荔枝园,张大刚没忘记带上几瓶蜂蜜,作为特产送给他们。
他们开车来到张大刚的家,曾一南才发现他们家盖起了三层楼的大房子,忙啪了张大刚一下,说道:“瞒得挺严的呀,我都不知道你盖新房啦。”
张大刚说:“刚盖好,还没进新房呢,想等过几天选好日子,再通知你的,没想到你先来啦。”
苏元贞看着这新盖好的新房,也为张大刚高兴。是呀,短短两年时间,一个贫困户就在曾一南的帮助下脱了贫,还盖了房,这个速度已经算是飞速了。
张大刚的八岁的小女儿穿着一身新衣从屋里飞过来,扑到他的怀里:“爸爸,爸爸!”
张大刚抱起小女儿,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他媳妇儿听到声音,也走了出来,热情地招呼:“曾书记,快带大哥大姐进屋,饭菜都摆好啦。”
一行人高高兴兴地进了屋,看到满桌子摆上了乡村的土鸡、咸鸭蛋、小河鱼等等无公害食品,高兴地抬起碗吃饭。
几人吃得正尽兴,屋外传来了零乱的呼叫声:“快点快点,赶紧送医院,再晚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