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西汉搞建设

作者:刘珊珊 | 分类: | 字数:30.7万

第116章 扬名

书名:穿越西汉搞建设 作者:刘珊珊 字数:3554 更新时间:2024-10-21 14:15:26

卫昭阴恻恻地说:“虽然我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是我劝你善良。”

去病没有理会泼冷水的姨母,高兴道:“我和襄儿讨论过了,这士人推崇的品质,无外乎就是忠、孝、诚、仁、信什么的,舅舅当初扬名是忠,自然是最好的,可是我现在只是个半大的小子,忠、仁什么的都很难做出什么大事啊,最好弄的就是诚、孝、信,其中孝又是我大汉最推崇的。”

卫昭听着去病在给自己分析这些功利的东西,觉得很是不协调:“所以你要孝顺了?那我真替我姐姐开心。”

去病撇撇嘴:“我对我母亲很孝顺了,陈家人都夸我孝顺呢。我自己琢磨了许久啊,这孝顺的典故,比如啮指心痛、百里负米、鹿乳奉亲什么的,基本上都有共同点,就是家里实在贫穷或是受人欺负。可是现在家里条件这么好,我母亲又是皇后姐姐,哪有人不长眼睛欺负她啊,我这想孝顺母亲都难。”

卫昭心想,不错不错,都会归纳总结了,就是这说的话有些欠揍。

曹襄看舅妈脸色不善,连忙替去病转回正题,防止舅母暴走:“所以,我们觉得,要想扬孝名,从去病父亲那里入手比较好。我已经查到了,去病的父亲还在平阳做县吏,日子过得挺苦的,若是去病认下他,给他许多钱,再宣传一下,一定能扬孝名。”

卫昭想了想,觉得也没什么不好,这大汉没什么新闻,人又没什么独立思考能力,嗯,去病要扬名也挺好,否则确实难以服众。

就是这俩小子最近似乎很懂厚黑啊,也好,省的自己担心他们不够圆滑。作为大人,对孩子提出的方案还是要给予帮助的,卫昭听了下两人的想法,补充了些意见:“你俩的计划多少有些粗糙了,不够醒目,不如这样……”

旬日后,平阳公主又要带着仪仗回封地,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除了正常的亲卫外,皇后说平阳公主次子过于年幼,路上恐有危险,便把刘彻给自己的百来号亲卫全都安排上,由亲外甥去病带领,一路护送公主回封地。

公主和皇后的关系之好,大家也都清楚,故也没什么人多说什么不合时宜的话。

至于服不服去病这个少年……只能说,这队人是听皇后的,皇后安排自己外甥掌管队伍,谁敢说什么?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到了平阳,声势之浩大,惹人注目。归根到底,就是多了那100皇后的禁卫军。

这区区一个未束发的少年,就可以领这雄壮禁军,真是堪比现代霸总开劳斯莱斯上大街一般瞩目,去病也有了一个高富帅的形象。

不知道古代有没有人会有高富帅爱上我,高富帅给我一大笔钱什么这种爽点,但是霍仲孺这个小吏确实是赶上了——高富帅居然是我儿子。

据说,到了封地,皇后这个父不详的外甥不知听谁说起,其亲父居然是个叫霍仲孺的小县吏,可惜生活贫困。

这去病大惊,丝毫没有嫌贫爱富,反而连忙派人恭敬地把霍仲孺一家请到平阳县舍内。

霍仲孺哪见过这种架势,哆哆嗦嗦地以为自己犯事了,还被连锅端了,不然何必要他带着一家老小来县舍呢?

霍家人哭哭啼啼地来到县舍,却看到一个尚未束发,却颇为富贵的公子在等着他,正是那整县知名的高富帅。

确认完身份后,这公子居然不顾身份地位,跪在地上,恳切道:“霍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没有尽孝。”

霍仲孺一天抚养的责任也没尽过,甚至还抛弃了卫少儿母子,不顾他们死活,多少有些心虚,惭愧不敢应声,只是回答说:“老臣得托公子,此天力也。”

一家相认后,霍去病不愧是高富帅,大肆在乡间给父亲买田产、奴婢,十分孝顺。

这卫氏也是本地大族,自然也是知道去病的,看到去病如此照顾生父居然没什么眼红的,而是大肆宣传起这孩子孝顺。

此外,还有许多轶闻。

据那些买给霍仲孺的奴婢说,天气炎热,这皇后外甥霍公子,居然亲自守在父亲身边,睡前为他扇凉凉席,晚上为他扇扇子,还说若是冬天,一定要用体温为父温暖床榻。

这平阳县居然有扇枕温衾的俗语传开,形容人孝顺。

这县令自然不是个不懂事的,或者说在平阳侯之子曹襄的暗示下,上表了霍去病的感人孝行,建议全国推广……

这个故事也以惊人的速度流传,很快,半个大汉都知道了,长安也知道了,毕竟,如此孝顺是很符合大汉价值观的,义务教育学校拿这个故事作为案例,鼓励学子们孝顺。

几个月下来,霍去病成了大汉的孝子典型。

刘彻是在朝堂上听到别人引用这个扇枕温衾的短语后,才知道这个故事的,整个人一愣一愣的。额,还是要褒奖的,毕竟孝道怎么推崇都不为过……

而且皇后外甥也算是外戚了,干点好事也有利于皇族形象不是……省的天天说起皇亲国戚就是通奸乱伦什么的……

就是这手法是不是有些太眼熟了些……

刘彻回宫跟卫昭求证这事,卫昭表示这事她不是个策划,最多算是个顾问……都是两个孩子搞出来的,她觉得论迹不论心,至少是个正向指引也就支持了。

刘彻也说不出来什么了,反而看向自己的两个孩子,感慨不知道这两个孩子将来能不能孝顺……

去病……嗯,现在终于可以叫霍去病了,现在有了正经姓氏和感人事迹。为了对得起这俩孩子的辛苦谋划,刘彻给霍去病安了个羽林军校尉一职。

几个月后,去病又跟随着平阳公主车驾返回长安,还带了个叫霍光的小孩。

卫少儿二婚,去病住在陈掌家都有些尴尬,再带上母亲的继子住在继父家就更不像话了,索性就把霍光寄养在舅舅卫青家。

薄质丽也没法子,只得同意了外甥这个想法。

去病解释说,自己本来没想带这个孩子回长安的,但是架不住曹襄觉得这个叫霍光的小孩十分聪明,或许可以干点大事。

卫昭倒是对这个叫霍光的小孩十分感兴趣,很快就见了他,赏了他一堆东西,又把弟妹薄质丽叫到宫里,让她多对这个孩子上点心。

霍光这个人,说一句谨小慎微不为过,对大汉的功劳也不小。可惜妻子没娶好,居然敢杀皇后,还成功了……只能说,汉宣帝收拾他们家不算冤枉,就算不考虑爱情……今天敢杀皇后,明天是不是就杀皇帝了?

为了避免悲剧,卫昭决定对霍光的婚事关注些。

这段时间,刘彻依然日子不好过。

先是收到了赵国来的弹劾主父偃的奏疏……赵王怒斥主父偃此人居心叵测,学习纵横术多年,居然敢暗害刘姓诸侯王,陷天子于不仁,其心可诛。

刘彻其实真没这个意思,他只想削弱诸侯王而已,只想老老实实打仗而已,还真么想让齐王死……可是谁知道齐王就自杀了。

这简直是天降的一口大锅啊。

刘彻没想到赵王如此做派,居然直接弹劾主父偃……可赵王毕竟是自杀的,主父偃又十分好用,刘彻着实为难啊。

新提拔接替直不疑的御史大夫公孙弘却谏言说,如果不杀主父偃,恐怕没法给天下交代……

在自己没法交代背上滥杀诸侯王的锅和一个好用的人之间取舍了半天,刘彻还是下令处死了主父偃,但是内心更加不忿,对赵王也越加警惕。

要是能找个机会收拾下赵王就好了。

这时,有个消息传到长安,新任的两千石赵相郑季自杀了……

一个新任的两千石,高高兴兴地上任,然后自杀……怎么看都是有猫腻吧?特别是朝上到处都是两千石,对这事是义愤填膺。

别看郑季出身不行,他们都看不上,但这人也是两千石,一个两千石不明不白地死了,其他两千石颇有种兔死狐悲地感觉,故而一个个都觉得不能容忍赵王了。

甚至还有人结合了前段时间赵王用齐王死逼迫陛下的事,揣测了下刘彻的心思——别说,两件事还真挺像,虽说都是自杀,但是直属领导逃不掉嫌疑嘛。

于是,弹劾赵王的人越来越多了起来。刘彻也十分满意,这次一定要让赵王大出血一番。

赵王还是挺硬气的,他又不是皇帝,不需要那么要脸,皇帝还派兵在外,他死不承认郑季之死和他有关,皇上还真不能直接拿他怎么样……刘彻是气得肝疼,回到椒房殿跟卫昭大骂自己这个哥哥。

理论上讲,卫昭也是苦主来着……这赵王害了的郑季是她同母异父的弟弟的亲爹……

但是卫昭跟这人没什么感情不说,这人还虐待过她弟弟,她也喜欢不起来。作为一个现代人,她不觉得这种自杀能怪到别人身上,所以情绪反而比刘彻要稳定的多。

不过刘彻不开心,作为忠心的臣子还是要帮他想办法的,两人盘算了下,决定让刘彻派特使去赵国查看。明着派廷狱的人去,暗着派南镇抚司的人去。

是的,经过不断的完善,锦衣卫的框架搭的很完善了,但跟大明的锦衣卫差别也很大。

目前,锦衣卫还是分为南北镇抚司,北镇抚司专门办各种差事,日常办公所需要的就是名单和坐标,接到上级命令就去抓人/杀人;南镇抚司是个神秘的特务机构,甚至这南镇抚司的统领和成员都没人知道是谁。

这个算是卫昭的专门设计,其实有些不搭配。

历史上大汉是有自己的特务机构的,汉武帝设置的绣衣使者说是皇城司、锦衣卫、粘杆处这些特务机构的祖宗一点也不为过,按理来说卫昭设置机构时应该沿用绣衣使者这个称呼的。

可谁让绣衣使者出现了个江充呢?

这人利用直指绣衣使者的身份,罗织冤案,炮制了巫蛊之祸,让卫昭对这个机构恶心坏了。

就算她不是卫子夫,她也崇拜卫霍,同情卫太子啊,所以刚来大汉的时候,想都不想就跟刘彻谏言成立锦衣卫,直接把绣衣使者干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