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西汉搞建设

作者:刘珊珊 | 分类: | 字数:30.7万

第17章 三公之变

书名:穿越西汉搞建设 作者:刘珊珊 字数:3096 更新时间:2024-10-21 14:15:26

在卫昭还在给弟弟盘算着拜个名师的时候,朝廷中到出了个大事——当朝丞相卫绾被罢免。

三公乃群臣之首,不可谓不位高权重,每次变化,仿佛地动山摇。更何况,这次被罢免的是卫绾。卫绾是三朝老臣,侍奉过汉文帝、汉景帝两位先帝,又是景帝指给当今皇帝的老师。虽无大功,但光这份资历就很是难得。这次被罢免对朝廷来说,可谓是一次地震。

对外的缘由说的是卫绾老迈,身体不好,已经无法胜任丞相职务,可卫昭知道,并不是这么回事,主要原因在于其提出了罢黜纵横家和法家的理念——得罪了窦太后。

卫昭并不懂法家和纵横家这两个学派有什么问题,她甚至根本不知道法家和纵横家到底是个啥。但对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操作,她是认可的,秦朝统一六国才过去多少年,不客气地说,民族这一观念还在建立之中,如果没有统一的思想,没有中央集权,很难把握未来历史的走向。在这一点上,她是完全支持汉武帝的。

但是话说回来,儒家思想是否完全正确,得打一个问号,卫昭知道什么思想是对的,什么是好的,如果有机会,自然要见缝插针地送到古代来,她的观点也很朴素,我们的国家是最好的,我们的人民是最好的,最好的人民当然应该用最好的思想。

这些又扯远了,罢免了卫绾不久,汉武帝开始了登基以来第一个大的人事任命——任命窦婴为丞相,任命田蚡为太尉,任命赵绾为御史大夫,三公总算是齐全了。

窦婴——没啥说的,这是个外戚,平定七国之乱中立有大功,又是太皇太后的侄子,虽说性格有一些缺陷,但整体来说,还是有一些能力的,做个最高行政长官,还是可以的。不过这个任命的时间点,让人觉得有些不好。刚刚迫于太后的压力罢免了卫绾,马上把太后的侄子推上相位,卫昭这样的不懂朝堂的人,都觉得窦家吃相有点太难看了,更何况那些景帝一朝的老人。

田蚡——这个是皇后的弟弟,虽然有两个美貌的姐姐作为皇妃,但自己长得身材矮小,其貌不扬。汉代这个时候,还是个很讲究以貌取人的年代,田蚡这个外形自然被人不喜,在皇帝登基前,也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小透明。可惜时来运转,有了个太后姐姐、皇帝外甥,也就显贵了起来,成为了大汉最高的军事长官。

赵绾——皇帝的师傅,崇尚儒学。

虽然这三个人看起来是2个外戚和1个帝师,完全是任人唯亲的典范,但卫昭总觉得皇帝这么任免不仅仅为了给自己的关系户谋福利,毕竟,汉武帝是出了名的对自己人狠,说晚年亲自夷了自己三族的人任人唯亲有点说不过去,只是其中关联卫昭还没找到罢了。

其他人自然看的是云里雾里。

太皇太后和窦婴这个侄子并不亲厚,但是看到孙子登基后专门免了自己的老师给窦家人腾位置,心里也是舒坦的,觉得孙子还是很尊重自己这个祖母的;王太后也很高兴,自己跟儿子提了一句,儿子就照办了,儿子还是很乖很向着自己这个母亲的。

皇帝本人——皇帝本人更是高兴。

其一,提拔了两个外戚,位置如此显贵,应该可以给外臣提个醒吧?官位就这么多,你们再支持后宫干政,早晚这些好位置全是外戚的,你们什么也捞不着。

其二,朝中受太皇太后影响,依然崇尚黄老之学,自己举步维艰,新提拔的三公,全都是披着外戚衣服的儒道之人,自己通过不显山不露水的方式,让最高官中儒道占了优势。

拍良心讲,其实刘彻本人对道统看的不如祖母那样重,他还是个比较实用主义的人,看疗效而不是名字。黄老之学和儒学只要有用,其实都无所谓,但鉴于自己年轻,地位太浅薄,不能拉拢足够的人才,朝中可用之臣都聚集在祖母麾下,祖母也仿佛成为黄老之学的一面大旗,聚集着道学人才。想要人才,只能换个赛道了,正好儒学也甚合自己胃口,也有人才基础,改换门庭,利用祖母对其他学说的排斥,把其他学派的人才吸引至自己麾下。

至于太傅卫绾——只能遗憾了,反正年龄也大了,回家养老也刚好。更何况主张罢免卫绾的不是自己,自己也不过是遵循孝道,顺水推舟罢了。

区区一个皇帝,头上顶着太皇太后和太后,还能干什么呢?

如果卫昭知道刘彻打的什么主意,一定会告诉他,这就是弯道超车理论啊。不改换赛道,怎么可能在旧的领域超过领先者?就如同后世的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都是全新的领域,大家拉到同一起跑线,借助工业实力,可以反超掌握汽车产业的老牌发达国家。

这次任免,让卫昭发现了一个很好弟弟师傅的人选——被罢免的御史大夫直不疑。

直不疑此人,崇尚黄老之学,为人低调,喜欢按制度办事,为人的信条估计是清者自清。最出名的是两件事。

其一,有次他的同房郎官中有人请假回家,错拿了另外一个郎官的黄金。黄金的主人发现了黄金的丢失,便胡乱猜疑是直不疑干的。对此,直不疑并不解释,他买来了同等的黄金,交给了失主。过了几天,错拿黄金的人把错拿的黄金交还给了失主,失主十分地惭愧,向直不疑道歉,直不疑十分地大度,没有任何怨言。

其二,一次上朝时,有人评价直不疑说:“直不疑相貌很美,唯独可惜他和嫂子私通啊!”直不疑听说后,只说了句:“我是没有兄长的。”就不再辩解。

这种做事风格让卫昭不能理解,但大为震撼。毫无疑问,这是个品行很好的人。卫昭觉得这样的人很适合给弟弟做老师,一个这样的老好人,想来,比其他人更可能收弟弟做徒弟。如果能拜师成功,虽然可能导致弟弟过于忠厚,但是忠厚总比心术不正要好。

想来想去,卫昭觉得很心动,忍不住开始盘算起来。

史书上对直不疑记载很少,自己应该怎么打动这位前三公呢?卫昭觉得自己仿佛后世为了给孩子搞一套学区房而努力拼搏的家长,很不容易了。

虽然位列三公,直不疑却为人谦和,生活节俭,住的地方并不算富贵,离卫昭所住的地方并不远。卫昭不知道应该如何打动这位老者,只好派人去收集他的讯息,看看这位老人有什么偏好。

然后她得到了个消息——这个大佬喜欢钓鱼。

原来是个钓鱼佬。

卫昭感慨,钓鱼佬真是历史悠久,就是不知道空军是否一脉相传。

不过喜欢钓鱼的人一般耐心很好,毕竟一等就要等好久。据说这位一直喜欢钓鱼,可惜做官时需要早朝,并不能天天去垂钓,这次被免官,反而可以开开心心地每天早起钓鱼。

旁人赞美直不疑地美德,卫昭却不知道这是不是无奈之举。现在摆在卫昭眼前的问题是——如何讨好钓鱼佬?

据卫昭了解,一个钓鱼佬最喜欢的事,就是钓上鱼之后带着大鱼满世界跑,逢人就说自己钓了大鱼。不过鉴于直不疑谦虚的性子,卫昭觉得这位大佬很可能会钓到鱼就回家或者放生,根本不会给自己溜须拍马的机会。她想了许久,决定加入钓鱼佬的队伍,钓到鱼后就现场赞美,刷刷好感度。

卫昭这次没有把郑青当作小孩子,反而带上了他一起去钓鱼,一方面是为了刷好感,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每次辛苦谋划弟弟都能有一点参与感,希望他更珍惜学习的机会。

郑青很愿意跟姐姐在一起,高兴地答应了,两个人便调了作息时间,准备清晨一起去钓鱼。

钓竿好准备,饵料犯了难。

卫昭只在现代的网上看过搞笑钓鱼视频,对钓鱼的印象只有2条,一是不能用绝户网,大鱼小鱼一起捞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二是钓鱼要大量撒饵打窝。

在现代,几百斤的饵料往水里扔可不心疼,就当喂鱼了,可在生产力低下的汉朝,人都吃不饱你还喂鱼?卫昭都觉得如果自己打窝,良心会痛,搞不好还会被参一个骄横奢靡,全家遭殃。自己好歹也混了个出身,要是因为钓鱼打窝被后世记载,那可真是……

于是她开始向周围侍女小厮求助,然后发现,汉代的饵料很单一,还是活饵,也就是要挖蚯蚓。

卫昭有些接受无能,这玩意多少触碰了她的底线,活捉蚯蚓和活捉蟑螂可能手感也相差不大。

好在郑青是见过世面的,手拿蚯蚓对他来说是小意思。想了想这个年龄段的男生抓虫子似乎是基操,卫昭心安理得地安排弟弟帮她挂饵,然后耐心地等明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