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财:我有一个金手指
作者:特级战神 | 分类: | 字数:40.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6章 潘家园
第二天,何润东来到了谭家。
谭红早在门口等着。
同样等着的,还有谭青。
谭红坐在一辆吉普车的驾驶位,对何润东说,“上来。 ”
何润东上了副驾驶位,后面,就坐着谭青。
谭青扒在何润东的椅背上,“姐夫,知道为什么去潘家园吗? ”
何润东摇摇头。
谭青说,“我爷爷下个月,过七十四岁大寿。”
何润东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俗话说“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就是说,老人,有两个大杠杠。
一个是七十三岁,一个是八十四岁。
谭老爷子过了七十三,那么,是得庆祝一下。
何润东问,“老爷子喜欢什么?”
谭青说,“字,画,这两样。 ”
喜欢这两样不奇怪。
很多的人,是两样都喜欢。
因为这两样是关连着的。
很快,车子到了潘家园。
三个人下了车,向着街内走去,
他们不知道,一个人看到了何润东,马上去公用电话亭,打了一个电话。
“何公子,他要找的那个人,刚才进了潘家园。 ”
何润东在摊位处,转了起来。
所看过的东西,太多的假货了。
谭红对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谭青说,“姐姐没事,就喜欢来这里捡漏。 ”
何润东问,“捡到了没有? ”
“十件没有一件! ”
谭红听到了后面的谈话,回头瞪了谭青一眼。
谭青马上闭上嘴,不敢再说了。
转了一圈,何润东也感到,这样瞎找,是找不到的。
他便在心中问道,“如何发现这潘家园有好东西? ”
“你可以动用回溯镜,去看未来发生的事。一天一万,十天十万,百天百万……”
何润东想,看未来一天发生的事,一万块,还划的来。
“那就看这条摊位街,未来一天,发生什么事? ”
很快,何润东的脑中,出了一个视频。
这视频是关于明天早上零点,到晚上十二点发生的情况。
整个白天,即将过去,都是很平静的。
何润东感到,这一万块钱,可能要白费了。
就在这时,一个老人来到了一个摊位的边上。
老人看了摊上的东西,拿起了一个帖,问,“这要多少钱? ”
老板看了老人一眼,说,“这是古迹,一千块! ”
老人笑了,指着那左下角的印章,问,“知道那章上的字是什么体吗? ”
老板答不出来。
“那是简体。简化字是从哪一年开始的,知道吗? ”
旁边的一个客人说:“ 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布并成功得到贯彻实施的简体字方案和字表,是1956年由政府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并最终制定出了一个《简化字总表》。”
老人笑着说,“五六年后的东西,怎么个古迹法? ”
老板知道自己说岔了,“那你说多少钱? ”
“五块!我拿回去,给孙子练字。 ”
老板不同意,要十块。
最后,讨价还价,七块钱成交。
那老人拿到了字帖后,便回去了自己的家中。
拿出了一把很薄的小刀,将那字帖分开了。
何润东亲眼看着老人拆帖。
最后,在那字帖的内面,还有一张更薄的纸。
这个纸,上面是一幅王羲之的字帖。
因为是背后与四角粘在上面的字贴上,所以固定成了一体。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老人看到了这个字帖后,惊喜万分。
他不禁喊道,“《如常帖》,我拿到了《如常帖》。 ”
这是宋代人临摹的王羲之的字帖。
在中国书法史上,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书圣,他的墨迹受到历代书家的推崇,然而,据史书上记载:王羲之的真迹早已失传,传世的王羲之的书法墨迹都是后世的临摹本,但就是这极为稀少的临摹本留传到今天已经都是稀世珍宝了。
老人马上拿出笔纸出来,照着字帖临摹起来。
一共写了五十多张,终于发现了一张与字帖相近。
老人便收起了自己临摹的字帖。
然后,拿起了那张临摹的王羲之的字帖,说道,“字帖我已经欣赏了,也临摹了,那么,就让你变成钱吧。因为,我喜欢钱。 ”
之后,老人去了一家有名的古董店,将那一幅字帖,卖出了五百万唐币。
在这个时候,五百万,是不少的钱了。
重生前,何润东知道,2010年在中国的一场拍卖会震惊了世界。
当时,文物界人士得知嘉德秋季拍卖会即将拍卖一对王羲之的《平安帖》,自然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以及那些收藏家和巨商。
那个时候《平安帖》的起步价都快结束了。一亿,所以大部分人只能凑热闹,只有极少数人真正来抢这个《平安帖》。
最终,《平安帖》被拍出3.08亿元的天价。当然,实际是2.75亿元,因为手续费也算进去了。
总共只有41个字,也就是说一个字的成本约为751万。
所以,这个时候的五百万,也不算很高了。
回溯结束了。
何润东依然蹲在地上。
没有人发现他刚才做什么。
站起身来,何润东四下里看了看。
最后,找到了那个老板。
何润东一路看过去,看到了那老板的摊前。
那老板发现是一个年轻人,一点兴趣都没有。
这样的人,不喜欢文雅。
想在他们身上赚钱,那是很难的。
但是,何润东却停了下来。
他对谭红说,“这里有字帖,卖几本回去练练字。 ”
谭红马上明白了何润东的意思,她故意说,“这东西你也要买?东大街的那个废品收购站内一大堆,你想要,可以找出几百本来。 ”
旁边的人笑了,“这姑娘说的对,这些老板,就是从那废品收购站论斤称出来的。 ”
老板也懒得理这些人。
他见惯了眼色,听惯了嘲讽。
只要能赚钱,你让我干什么都行!
能在这个地方摆摊的人,哪一个不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