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被费珍娥杀死
作者:醉枕风 | 分类: | 字数:32.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零九章 孤城
谈判的双方是刘良佐和阎应元。
二人在城外一安全地点相谈,刘良佐拿出了博洛的条件,清军做了很大的让步,说只要江阴城把“大明中兴”的旗号换成“大清”,然后把陈明遇、冯厚敦、许用等几个倡议反清的首要分子砍头,其余人可暂时不用剃发。
江阴要反清的主要目的就是剃发,这等于完成了战前的诉求目标。
但是阎应元一口回绝了对方的要求。他大义凛然地说道:“我一人死可以,江阴所有军民无罪,皆不可杀。”
刘良佐见阎应元如此硬气,不禁说道:“阎大人典吏再想想,江阴反叛朝廷,不死一批人是不可能的,陈明遇等人是死有余辜,我们保证你的安全,只诛最早闹事之人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
阎应元摇摇头,道:“我怎么可以为了一人的安危而陷同僚于不顾。”
谈判就此破裂,战斗继续开始。
接下来,清军依然用大炮轰击,连日不绝。
时间进入到永宁元年,也就是这个时空中一六四五年的腊月。大年降至,城中却没有一点过年的氛围。许用仿照楚歌,作了首歌曲,让人登上高台,一遍又一遍地大声高唱:宜兴人,一把枪。无锡人,团团一股香。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常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江阴人,打仗八十日,宁死不投降!……
歌声悲壮,响彻云霄。
之所以许用会这么写,是因为江阴人在起事之初,本以为周边地区都会群起响应,没想到除了百里外的松江、嘉定等地外,附近同属常州府的其他四个县(宜兴、无锡、武进、靖江)居然全都顺从地剃了发,连个屁都没敢放!
一府四县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正是因为这样,才造成了江阴城如今孤掌难鸣、独木难支的悲壮局面!
而从“江阴人,打仗八十日,宁死不投降!”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此时的许用和城内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如今外面大兵压境,里边弹尽粮绝,城破不可避免,现在距离他们殉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除夕当日,阎应元邀陈明遇、冯厚敦、许用等人小坐,命城中歌姬反反复复吟唱这首曲子,不想那歌姬唱着唱着,众人经流下了眼泪。
阎应元劝勉众人道:“我等既然愿意留在这江阴城内,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为大明留千里江山,志士成仁实乃我等之幸也,不必为此悲戚。”
说罢,阎应元猛然喝完了杯中酒,他本不会卷入这场战争之中,但陈明遇等人找到了自己,便义不容辞。
“我等自是不怕死,但无奈大明子民虽多,华夏贵胄满地,却找不到几个铁骨男儿,常州府的宜兴、无锡、武进、靖江居然全都顺从地剃了发,在东虏的淫威下,竟然连个屁都不敢放。”作词的许用感叹道。
一边的冯厚敦也附和道:“是啊,江南江北,敢于反抗清廷,支援我江阴小城的力量几乎找不到了,上个月城内徽商程璧先生散尽家财,共得白银十四万两,他带着这些银子四处奔走,竟然找不到能支援我们的抗清力量,何其悲哉。”
说到这里,陈明遇忽然想起之前被扣下了,自称是罗虎手下将领的韩晓来。虽然当时陈对罗虎愿意来援助的事将信将疑,但在现在江阴已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时,这个不那么可信的消息似乎就是救命稻草。
“各位,小弟在之前逮捕一名疑似细作之人,他对我讲他是山东总督罗虎的手下,罗大人现在已经占领东南大岛台湾,他这次行动的人物就是密切关注江阴城内情况,并把消息传给平辽军,平辽军若接到我们启事的消息,一定会派大军来营救。”
众人皆是一愣,阎应元率先问道:“鄙人听说过山东的平辽军,他们战力彪悍,曾在德州败东虏宿将巴哈纳,然后在济南等地又连续打败东虏王爷豪格,实力当真不俗,但不知道此人是不是冒充的,或是他本就是满清细作,为了活命诓骗我们的。”
为了弄清真假,众人再提审问韩晓,只见这时的韩晓经过数日的软禁竟然胖了不少,他面对江阴城四大要员的询问竟然哈哈大笑了起来。
“各位大人,小的说的句句是真,罗大人至今未到,可能是在筹措战备,我相信他一定会来的……”
罗虎迟迟未来的确是在筹措战备,他从郑氏手中租借了百十条海船,为的就是把十万江阴义民,尽可能多的带到台湾去。由于还要跟荷兰人打仗,他这次出海只带了辽宁号和二十艘一号福船,其他百十艘海船皆是运输船。
但这时江阴城的战斗也陷入了焦灼,清军从南京又调来了二十四门威力更大的巨炮。同一天,受多尔衮委派、从京城专程前来助战的一位高僧,他在经过多日的观察后向博洛建议:江阴城形似芙蓉,若是打它的花瓣,只会越打越紧。必须打花蒂,花蒂碎了,花瓣自然也就散掉了。根据我的判断,江阴城的花蒂就在东北角的花家坝。博洛闻言大喜,当即下令把大炮集中到花家坝。博洛命大炮一齐开火,不停地猛轰江阴城的东北角。
此刻,罗虎的大军已经渡海而来,这次,他只带了一千重甲步兵,五百火枪兵,二百炮兵和各式大炮八十多门,以及卢常捷和李巡的步兵营,还有五百水兵,两千预备司官兵,合计战兵八千余人,好好荡荡从长江口进入,向江边的江阴城赶来。
进入长江后,罗虎曾遇到过一支满清的巡逻舰队,经过短暂交手,对方狼狈逃窜而去,平辽军迅速接近江岸的君山地区。
罗虎在辽宁号上江阴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可谓悲壮至极。
江阴城破之日,阎应元正在东门城楼,向人要了一支笔,在城门上写下了这么一句对联: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随后他把笔一扔,带着数百义民,向西拼杀,想从西门突围。但清军实在是太多了,他们能冲出一次包围圈,两次包围圈,三次包围圈……却不可能冲出一重接着一重无穷无尽的包围圈。在激烈的战斗中,阎应元身中三箭,负了重伤。他尽力了,于是从容地对左右说:我的事办完了!说完,他纵身跃入身边的一个池塘中,打算投水自尽。可他并未如愿。因为湖水太浅!清军一拥而上。阎应元就此被俘。刘良佐佩服阎应元的为人,早就对部队下过这样一道命令:我与阎应元有旧交,你们务必保证他的生命安全,要抓活的!很快,阎应元被送到了刘良佐的面前。
一见到他,刘良佐就扑了过去,拍着他的肩膀大哭:你这是何苦呢?而阎应元却淡淡地一笑:有什么好哭的?事已至此,不过是一死而已。还是快点杀了我吧!刘良佐当然不可能杀他,而是把他又送到了博洛那里。博洛洋洋得意地端坐在江阴县衙大堂正中,喝令阎应元下跪。阎应元背对博洛,傲然屹立,骂不绝口。一名清兵用枪猛刺他的小腿。顿时血流如注,阎应元倒在了地上。口中却依然叫骂不停。当晚,阎应元被关押在栖霞庵,他依然在不停地高声痛骂,只是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小,逐渐没了动静。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原来阎应元已经殉国了!
而此时义军依然在各个街巷坚持巷战,无一人投降。陈明遇在巷战中多处受伤,最后倚靠在墙上停止了呼吸——死时他的手中还握着钢刀,还保持着战斗的姿势,他的家人则全部自焚而死;冯厚敦在文庙明伦堂自缢,家人则悉数投井;许用则举家自焚。
因江阴义军的顽强抵抗让清军死伤惨重,恼羞成怒的博洛下令屠城。江阴百姓全都慷慨赴死。他们的脸上,看不出悲伤,一脸的淡定——仿佛他们不是去赴死的,而是去赴宴的。他们有的投水,有的蹈火,有的自缢,有的自刎……内外护城河、玉带河、泮河、孙郎中池等水道内到处都是遇难者的遗体,仅四眼井内就有二百多人投井而死。
一个无名女子在殉节前在城墙上题了这么一首诗:露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按《江阴城守纪》的记载,此时江阴城最后只剩下了大小五十三人……
罗虎闭上眼睛,曾经时空的悲剧在他这里绝不能上演,他命令军队火速增援。
罗虎的军队登陆后迅速翻越君山等地,在江阴城北遇到了刘良佐的一支军队驻扎在山下通道上。
他命令军队立即展开进攻,大小火炮和火箭弹进行第一轮攻击,猛烈的炮火和弹头倾斜在对方阵营里,刘良佐的人还遭受过这么猛烈的炮火,顿时营中一片混乱。
罗虎这次没有派遣骑兵来,他只能靠步兵方阵进行步步突击。
米涅枪的发射声响彻在天地间,刘良佐部在罗虎的打击下纷纷退败,沿着大路退回江阴城边。
同时,在炮火的轮番打击下,城墙终于被轰开了一个个大口子。
义军还在坚守。由于清军的炮火实在太猛,杀伤力实在太大,他们只要听到炮声就伏在战壕中躲避,炮声一停就立即上城修补城墙,组织反击。
但这一天始终是炮声不绝,硝烟不断,他们根本就无法起身。不过他们内心的斗志依然昂扬——等到炮火停歇、清军登城的时候,他们就冲出去与清军做最后的肉搏!
然而,狡猾的博洛并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在城墙崩塌之后,他下令继续放炮——但放的却是空炮——只有烟雾,没有炮弹!在浓烟和炮声的掩护下,清军悄悄地渡过了护城河,从城墙的缺口处向城内蜂拥而入。义军还没来得及从藏身的战壕里出来,清军已经杀到了他们的面前!义军猝不及防,一片慌乱,只能各自为战。
江阴城因此命悬一线。
……
正在攻打城门的博洛听到北面有一支明军,立即带人前去查看,只见一边是雄壮的明军队伍,一边是败退的刘良佐部,形状犹如恶虎逐狼。烟尘中,平辽军的旗号和大纛上醒目的“罗”字让明清两边的兵将都看得清楚。
“是罗虎……”博洛自此也说不清内心是激动还是紧张,那个把大清的名将打得满地抓牙的家伙来了,自己今天要么扬名立万,要么和豪格、巴哈纳、耿仲明那样被击溃,战死,沦为别人的战功。
其实现在博洛抽不出太多的兵力和罗虎对垒,因为他的步兵主力在阎应元作战,这阎应元也是狠角,一个刘良佐竟然对付不了他,非得他的满兵上阵不可,眼见现在破城在即,如果停止进攻,把所有兵力都组织前来对付罗虎,那多日来的努力就白费了。
博洛陷入了两难,他是满洲正蓝旗人,努尔哈赤之孙,阿巴泰之子,去年,他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并随多铎参加了潼关对李自成的作战,因功进封贝勒。
在攻占南京之后,多铎对博洛委以重任,让他平定常州、苏州等地。在现在的满清八旗军中,博洛算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还是有几分傲气的。
“把本部的两千精锐骑兵组织起来,本将要亲自会一会这个罗虎。”
博洛的话让手下人有些始料未及,现在江阴城还未攻破,主将就要调集所有精锐骑兵与强敌作战,着实危险了些。
“贝勒爷,主力正在忙于攻城,目前又有强敌在我军肋部,不如让攻城的兄弟们退下来,全力对付敌人的援军?”刘良佐这时劝谏道。
“不必了,江阴之战打了这么久,眼下刚看到一丝破城的希望,本将军不想失去这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