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之我的公寓可重置
作者:商商子 | 分类: | 字数:113.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7章 凤阳
一行人又走了三日,才走出金阳府。
一大早,薛平便从一座荒山上走了下来,背上背着一筐土豆。薛平将土豆放到村长面前,又从中拿了一个巴掌大的出来,对村长道:“叔,这是我早上去树林里打鸟的时候发现的。今年早春的时候,我在翁山那边挖到过。当时家里没得吃的,我们家就把挖到的这东西给煮了吃。我又没见过,就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土豆。别说,这东西味道还挺好,特别抗饿,您煮一个试试看。”
正好,村长的大儿媳妇烧开了一锅水,村长便让她将土豆丢进了锅里。过了约莫一刻钟,等筷子可以插透的时候,薛平便说土豆可以吃了。
村长媳妇将土豆舀了起来,递给村长。村长尝了一口,发现口感有点绵绵的,像是山药的味道,但是比山药更香,连煮过土豆的水都有一股子香味。
薛平见村长尝到了味道,又道:“叔,我今日一共挖了二十七个土豆,我都放您这儿了。接下来如果哪家粮食不够,您就做主给他家拿点吧!以现在的天气,这土豆避光保存放个三十来日是没问题的!”
村长点了点头,让李守喊了各家当家人来,把薛平找到土豆并要分给大家的事情讲了。又把煮好的土豆分成十份,让他们都尝了一小口,大家都觉得土豆又香又粉,赞不绝口。
李江咧着嘴,呵呵笑了两声,问出了大伙儿都想问的问题:“平哥,你这土豆是怎么找到的啊?长啥样的?你告诉我们,我们也去碰碰运气,万一哪天也能在山上找到呢?”
薛平庆幸薛杉杉早就把怎么找到土豆的事给他交代了一遍,不然他还不知道怎么编呢!
薛平把薛杉杉的话依样画瓢地告诉了他们,大伙儿又感叹薛平运气真好,随便去逛逛也能挖到这么多的土豆。
村长先给之前粮食不够的四户人,每户拿了三个土豆。又将剩下的十五个土豆放进背篓,用干草将周围透光的地方遮得严严实实。
接下来的几日,各家总会从山林、小溪旁找到一些鸟蛋,而找到鸟蛋的人都不会只是自己吃,通常会将鸟蛋煮好后,分给各家的老人和小孩子,而自家一般会将蛋壳给磨碎,下次和粗粮或者面粉一起做成馍馍。
村长早已将路线计算好了,从金阳城出来,再经过三个府城便能到京城,也就还有二十多天的路程,大伙儿的粮食肯定足够。
他也不再带着众人挨着去这些府城碰运气,有时候只远远的看着府城下黑压压的都是流民,便会带着大伙儿绕路走。已经活了五十多年,他哪里不知道荒年最可怕的就是人!
虽然他们尽量避开人群,可主路上也总会遇到流民,大部分的流民看见他们七十多人,人人手里都拿着武器,也是不敢上前的。但总有饿极的人会铤而走险。
在他们经过乐至府时,被一群有三十多个流民组成的队伍给盯上了。这群流民见他们还有食物吃,便想要趁他们夜晚警惕性最弱的时候偷袭他们。
幸运的是,那日正是大牛和李狗蛋守夜,两人警惕性都比较强,在发现树后藏着不少人影的时候立马反应过来,马上叫醒了所有的人。
之前村长就有意识地培养大伙儿将武器拿在手里睡觉的习惯。
因此,尽管那群流民发现事情败露直接冲了上来,大伙儿依然能够立马起身迎敌。又因为警戒及时,男人们很快将这群流民反向包围。
李家村的女人和小孩也都拿着手里的武器加入战斗,保卫自己的家人和粮食。
很快,这群乌合之众的流民便不得不落荒而逃。
李家村这边虽然有两人受了轻伤,但是也杀死了十三个流民。剩下的流民见势不好赶紧逃跑,众人也没再往前追。
怕血腥味引来附近的野兽,村长叫大伙儿赶紧收拾好东西,将火灭了就要离开此处。
这是薛杉杉第一次这么真切的面对身边的危险,也是她第一次选择拿起手中的匕首刺向了一个扑向薛大牛的流民,一直到流民倒在地上她才停止了手上的动作。
直到后来,薛杉杉给孙女讲从前逃荒的故事时,她都依然能回想起,那晚她把匕首捅进流民身体,流民身上的红色血液不断喷洒出来的场景。
可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亲人,薛杉杉相信下一次再遇到危险的时候,她同样会像今日一样什么也不顾的冲上去。
从那天开始,李家村人都慢慢开始习惯了白天休息,夜晚赶路的模式,一路上也再也没有遇见过危险。
等到了凤阳府,一行人只能通过进城才能到达京城。
凤阳府两面都是河,没有船只他们过不了,要想去京城,便只得通过凤阳城。
凤阳府和其他府城不一样,它临近北周京城洛阳府,是北周南下的唯一通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四周环山靠水,可凤阳城偏偏又是个平原,因此基本未受到灾害,也是北周的产粮大府。
村长带着几人来到城墙门口,守城的士兵一看他们便知道都是流民,让他们自己去告示栏处看看进城的注意事项。
村长还算认识几个字,拼拼凑凑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原来凤阳府非但可以让流民进出,还会统一安置流民。告示栏写的清楚,流民可以凭借户籍入城,入城后便要前往农机处报道,由农机处的人分配到下面的村庄开垦荒地,每年需要缴给官府一定的粮食,开垦荒地三年后,就能入凤阳府的户头,可以购买凤阳府的田地。
村长等人都喜出望外,凤阳府单从城墙的建造来看,就比路上所有府城都更坚固。而且此地气候适宜,适合种植粮食。现在有了如此惠民的政策,李家村众人便都想要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