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我带全家发家致富
作者:吃土的西红柿 | 分类: | 字数:109.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92章 沈六的烦恼
小岚则道,“你们虽然不是我们家的仆人,但是既然到了我们家,在这一日,就要一日终于我们盛家,不要让我知道你们有背主的时候。”这些话小岚是笑着说的,茶杯放在桌子上甚至都没有碰撞出声音来。但是大江和小河一路是见识到小岚的手段的,俩人心头忍不住一颤,忙表忠心道,“姑娘,放心,我们认定了您,绝对不敢背叛盛家的。”
小岚点点头道,“你们记住就好,行了,起来吧。”
这些话是盛轩和张氏都不会说的,两人毕竟是本分的庄户人家,两人本分守拙,这些敲打人的话,自然而然就由小岚说了,毕竟人是她带来的嘛。
等兄弟二人回去了,小岚才继续跟家里人聊天。好像刚才威严的样子并不曾存在过。“娘,我们这次回来还买了不少皮货,等明天你跟我姥收拾一下,咱们过年,也穿身皮袄。”
自从小岚回家,就被张氏拘在家里养身体了,说着这段外出的日子,她的身体亏空的厉害,非要让她好好的补补。
在这种情况下,小岚就不能外出了,所以她每天也就去兔棚那边转悠一下,要不然就跟着黄先生读读书,这段时日确实悠闲自在。
沈六看着何明与拿出三万多两的银子出来,纵使他心里想过这次去大金会大赚一笔,但是绝对没想到能赚这么多。
何明与叹息道,“可是我们没有买到马匹,这次去兴元府,也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的任务。”
“听说小财神这次贩回回来的活羊大赚了一笔,可惜这次我们的这一行人中,竟没有一个会赶羊的,我们跟小姑娘比起来,竟显得如此的稚嫩。”过了一会何明与也想开了,“不过就算我们能贩羊回来,但是府城就这么大的市场,显然羊已经饱和了,就是贩回来多了,可能也就滞销了,甚至卖不上价格去,咱们就不如卖小财神一份人情,就不跟她抢羊这个生意了。”
沈六点点头。
当晚用完了晚膳,沈六就发了话,让姨娘们去自己的院子中去吃饭,于是已经进入厅堂的美人们又领着丫头走了。
何明与坐在位置上,虽然面带微笑,但是内心已经惊涛骇浪了,这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沈六身上这是发生了什么嘛?毕竟他去兴元府的时候,沈六还是单身的状态,怎么这次回来,他身边就有姨娘了。
但是看样子,沈六并没有把这些女人当回事啊,可惜啊,女人们抬进了门,可就没有哪个女人是容得了你说让她们来,她们就来;你说让她们走,她们就会乖乖的走的。何明与不禁在心中感叹。
果然,沈六带着何明与进了厅堂用饭,吃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有姨娘的丫鬟来报,说是她身体不适,现下还发起了高烧,气都喘不过来了。
何明与无心听丫鬟说什么,这毕竟是沈六的家事,他即便作为他的谋士,有些事也不是他能出手的。他垂着眼,夹着菜慢慢嚼着,不动如山,但是内心却想着,等待会吃过了饭,一定得找沈六的侍从们问问,这不到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他家大人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沈六得了报,沉默了一会,起身而去。
这只是姨娘们的小伎俩罢了,没过多久,沈六就回来了,继续执起筷子吃饭,脸色却阴沉沉的。
原来这短短的不到两个越月时间里,沈老夫人就一直给沈六搜罗家事能与之相匹配的闺秀。可是沈六都不甚满意,毕竟娶妻和纳妾不同,娶妻是要掌管内宅的,还是沈家的当家主母的位置这事可马虎不得。
虽然当家主母的人选还没着落,过了年沈六就二十又一了,沈老太君哪能由着他继续单下去。要知道古代这么大的青年,早就孩子一大群了,老太君不由分说的给沈六抬了姨娘,这也就是何明与回来见到的盛况。
何明与看着沈六黑下去的脸,到底是三缄其口,将军的家事,不是他一个谋士可以置喙的,他还是多想想如何赚银子,开马场吧。
上次小岚从泉水镇上带回的羊还在家里养的好好的,这次她又拉回来了四只,看着栅栏里的羊悠闲的吃着草,小岚想起了锅子的美味。冬季正是进补的好时节,所谓药补不如食补,冬季寒冷,人体的抵抗力差,羊肉是上佳的滋补食材。
庄户人家过日子,平常是舍不得买肉吃的,但是每家会养上一两头猪,等到过年的时候会杀掉。大部分的肉会卖掉,换些银钱,贴补家用或者买些过年需要的东西。绝大部分人是卖毛猪的,所谓毛猪,就是整头活猪,很多庄户人家会将整头活猪过完称之后,一起卖给屠户,这样得的银钱能多些,但是主家就没法留猪肉了。
今年的盛家屯子的人,没有这些卖毛猪还是卖猪肉的烦恼。毕竟胡人被打退,他们从府城回来之后,家家户户都是家徒四壁的,即便是之前家里养了猪的,由于当时胡兵来的突然,很多人都没法将牲口拉走的,这次回来后,也都是毛都没剩下了。
不过这也能理解了,当时村里有些舍不得自家家当而没逃走的,不光家当没保住了,人也都被胡人屠杀殆尽了。
“娘,我想吃羊肉了。”小岚从外面看兔棚回来后一边给手上哈着气,搓着手,一边对张氏说道。
自从小岚从兴元府回来后,张氏每天都变着花样的给她做好吃的,就是为了补她亏空的身体。
小岚年纪下,还是个女娃子,这次带着胡一刀和大江、小河两兄弟远赴兴元府做买卖,路上风餐露宿不说了,就是途中的山匪和劫道的,应该就不少,其中的辛酸,虽然闺女不说,但张氏心里边是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