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我带全家发家致富
作者:吃土的西红柿 | 分类: | 字数:109.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8章 庞家秀娥
“我看小远对庞家姑娘挺上心的,没事就往镇上去,以后成亲了,定能和和美美。以后你也是做婆婆的人了,也算千年媳妇熬成婆了。”王氏跟着打趣道。
盛老爷子和崔氏对这桩婚事很是满意,虽然对付出去的一百斤粮食有些肉疼,但只要想到明年娶媳妇花的银钱更多,也就慢慢释然了。
“小远娶亲的事可是咱家的头等大事,咱们得好好的办上几桌,这个事情可不能办磕碜了,咱们大家都得出些力。”盛老爷子见人热络了一阵子,就开口道。
“行。”盛轩和张氏满口答应了。
“灾荒刚过去,大家都不容易,咱家就办个三桌吧,咱们将菜做的多多的,宁可菜多准备了剩下,也不能准备少了不够吃,让人家看笑话。”盛老爷子又道,“现在菜少,老三,你家能做豆腐,会发豆芽菜,我将这两样食材就交给你了,你出个力,要多少豆子从你娘那里拿。”
盛轩是个是实在人,听到盛远要成亲了,他这个做叔叔的自然高兴,哪能真跟崔氏拿豆子。他连连摆手道,“爹,你要多少斤提前一天跟我说,这也算是我家为小远的亲事出份力了,哪能要你家的豆子。”
“爹,咱们村就数老三家日子过的好,你看他们一家子个个红光满面的,哪有闹饥荒的样子,况且我听说,他家借出去不少粮食和银钱呢,人家不差这点豆子。”盛凯酸唧唧的说道。
盛诺眼睛往盛轩那边看去,以前没分家的时候,他是真没看出来他三弟能折腾出这么一份家业来,现在看着老三在如此动荡的时候还能保住家业,保证妻儿的安全,并且在村里的口碑和名望也跟着提上去了,就连外村人提到盛家屯子,首先想到的也是盛轩一家子,都说他家是积善之家,一家子都是有福气的。
盛轩无视盛凯的酸言酸语,转头对盛老爷子说道,“爹,你们这次打算办啥席面啊?”
“我们打算办二八席面,老三,你看咋样?”盛老爷子道。
在以前没分家的时候,老盛家的大事盛老爷子从来不会询问老三的意见的,可是现在盛老爷子这样问了,看来盛轩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拔高了。
所谓二八席面,即八盘八碗,是由八个盘菜和八个碗菜组成的席面。八盘,四个凉菜,四个热菜,用菜多以时令蔬菜为主,菜式没有严格的限制。八碗有固定的菜式,用的肉均是五花肉,全部用水煮熟后,再用油炸后而做成菜肴,这样做出来的碗肉,肥而不腻,酥烂爽口。
二八席面在庄户人家眼里已经是中等偏上的席面了,在缺衣少食的荒年,能置办上席面的人家,更是屈指可数。这足以看出盛老爷子对小远这桩婚事的重视。
“二八席面好。”盛轩点点头答道。
盛凯和申氏听到老三这么说,脸上都露出受用的表情。小远毕竟是他们的儿子,儿子娶妻席面办的妥当,他们夫妻二人脸上也有光。“老三,你如今财大气粗了,你侄子成亲,你不得多少拿出几个来表示表示?”说完盛凯热切的盯着盛轩看。
小岚扶额,真是给盛凯一点好脸色,他就敢开染坊。他可真是见缝就钻,没便宜也要占三分,还真是让人头疼。
“老二你少胡咧咧,小远是你的亲儿子,你打算掏多少出来?”盛老爷子截住盛凯的话头,拿话挤兑他。
“爹,我哪有钱,咱家的钱不都是我娘管着吗?”盛凯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小茹被抬走的时候,孙家不是给了八百两银子嘛。”申氏小声的嘀咕了一句。
盛老爷子忽略了老二两口子的嘀咕,接着道,“咱家这次办酒席,全部由自家人操办,到时候你们都手脚麻利点。”
崔氏接话道,“别让我老天拔地的去请人,你们都麻利点过来。”
盛远迎亲的事说的差不多了,小岚一家人就回去了,一家人坐在炕上唠闲篇,“我听说这庞家姑娘原先是想往县城里嫁的,没找着主,再加上天灾和疫情,在镇上也难寻摸到主,家家户户都吃不饱饭,更别提再加一口人了,这才往乡下寻摸人家的。”辛氏道。
“这嫁人或者是娶亲啊,还是门当户对的好,我看庞家的闺女啊,就不像会干活的样子。”张氏道。“不过老盛家要办二八席面,可见还是有些家底的。”
“不是说小茹被抬走的时候,孙家给了八百两银子嘛。”付氏道,“是不是拿的这些银钱办的酒席啊。”
张氏点点头道,“嫁孙女和娶孙媳妇还是不一样的,小茹出嫁都没花钱置办。”
这个年代可没什么男女平等的说辞,男人的地位比女人高多了。男人讲究传宗接代,是往家里娶妻,给家里增人口。女人就是嫁出去的姑娘如泼出去的水,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了。
“春花是不是和小茹年纪差不多啊。”辛氏想到老盛家的亲事突然问道。
“是啊,春花还比小茹还大两个月呢。”张氏道。
“春花可不好说婆家啊,都说闺女肖娘。崔氏在外的口碑可不是太好啊,凡是本分的人家听到这个传闻后,都打了退堂鼓;那些高门大户的,老盛家又够不上,况且就是春花的长相,人家也看不上。”辛氏道。
随着小岚家买卖越做越大,关于盛轩家是如何分家的,这十里八村的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再加上赵二麻子亲口证实了这件事,老盛家的口碑就更加急转直下了。一些想给儿子娶妻的打听到盛家的崔氏磋磨儿媳妇很有一套,都害怕春花耳濡目染,把她娘折腾人的本事学了去。谁家娶媳妇不是图个家和万事兴的,哪有愿意娶个事儿精回去的,因此春花的婚事就这样耽误了,过了年就十七了,虽说姑娘这么大年纪的也有不成亲的,但一般是娘家舍不得闺女嫁出去,但跟男方早就说定了亲事。像春花这种情况的很少见了。
这时盛老爷子和崔氏也在发愁春花的亲事,“老头子,小远的婚事也定下来了,可是咱家春花还没说好婆家呢,你这个做爹的可得上心些。”
盛老爷子抽了口烟袋道,“明天我就托媒婆打听。”
镇上的媒婆崔氏也是认识的,这年代,嘴巴最利索的就属当媒婆的了,那张嘴只要一开口,都不带停歇的就能说上半天,让人插不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