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作者:江北即墨 | 分类: | 字数:58.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8章 《抡语》
《抡语》
天幕上简短的标题,让许多朝代的观众们熟悉的很。
自从科举在隋朝确立之后,发展到唐朝,便开始有了《论语》的内容,到了宋代,更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书籍,就是去考个秀才,都得将其背的滚瓜烂熟,不然万一提及几句刚好不知晓,容易落榜。
大宋。
宋仁宗时期。
“论语啊?后人看样子是也学习这个了。”
“朕记得天幕有提及过后世‘大学生’,不知道这个大学生这个论语学习的如何?”
“如此重要的典籍,后人如此聪慧,想来应该都学习的不错。”
对于大学生的了解仅限于这么一个名词的赵祯,只好奇的问着。
“传到后世已经有数千年了,圣人之言,到底是经久不衰啊……”
赵祯有些感慨,这数千年来,圣人地位越来越高,而其学说看样子在后世也发展的不错的。
于是乎,觉得今日总算是讲到了自己擅长的部分的宋仁宗赵祯,缓缓坐了下来。
他打算看看后人究竟要怎么讲论语。
只是……
赵祯说这些话的时候,却发现身旁的范仲淹却面露怪异之色。
“范卿,你怎么了?”
“这……”
听到官家问话,看着天幕上的‘错字’,范仲淹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官家……天幕上好像说的是……抡…抡语?”
大秦。
“论语?”
嬴政对这个有印象。
这论语的主张大致可以总结为四字:‘为政以德’,与他的观点以法治国有所冲突。
不过因为百家争鸣的缘故,这论语传播并不广泛,他也是因为将其收录到了秦国的图书馆中,听儒生给他讲述过。
“这论语中有何可取之处,朕倒是想知晓……”
毕竟是来自后世的天幕所讲,嬴政有些好奇。
大清。
“嗯嗯……”
总算是看到了天幕讲述一个正经的东西的乾隆点了点头。
“学问以经义为重,士人以品行为先。”
“仁者爱人、孝者爱亲、忠者爱国、信者不欺。”
“圣人之言,还是有道理的。”
乾隆有些得意的卖弄着,这论语所讲述的其中许多内容,都有利于统治。
【《抡语》是在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另一说为《论语》,内容大相径庭,疑为后人误解编纂而成】
【……】
嬴政:“啊?”
赵祯:“啊?”
乾隆:“嗯?”
许多刚刚没有看清的皇帝、公卿大臣们都愣了。
大唐。
博学多学,半生精修学问的虞世南,此刻正揉了揉自己发酸的眼睛,认真的去看天幕上的字。
“论语?抡语?”
这给他整的有点懵。
“难道老夫半生所学的论语都是错的?”
“真正的孔子语录是抡语?”
得益于天幕此前讲述的故事古今皆有,后人又有那般上天入地之能。
所以即便是最最顽固的老学究,此刻第一时间也是怀疑自己。
大清。
“抡语?”
康熙看的一脸懵逼。
“抡语?朕从未听说,这是从何而来的?”
“论语是以讹传讹?那这么多年传的都是错的?”
大宋。
今天白天还在给论语写注解的朱熹满头的问号。
“不对劲。”
“这天幕今天不对劲。”
“不对劲……”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身高2.2米的大汉,因家中排行老二,故而又称为‘孔次郎’】
【孔子开创武学帮派之风,倡导‘仁’,即一种把人分成两半的技术,有弟子三千,其中宗师七十二。曾带领弟子横扫列国,多次以暴力逼迫各国国君实行仁政。】
【……孔子是最强暴力的代名词,被后世武学家称之为“地表最强生物”。】
春秋。
因为天幕的缘故,孔子也会经常将弟子们集结起来,万一天幕讲述到有用的,也会一起讨论。
但是今天……
孔子:“……”
这离谱到极点的话,差点没有把他的下巴给惊下来。
他此刻对于天幕上的描述真是哭笑不得,从未想过自己竟会被后世如此“误解”。
也不知道是真的误解,以讹传讹,还是这后人在胡乱搞怪。
“2.2米……”
因为天幕不止一次的说过后世的计量单位,所以孔子也不惊讶。
反倒是稍稍换算了一下,连连摇头。
“丘哪有那么高啊……”
“还威逼国君施行仁政,若真有那个能力到还好了……”
此刻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孔子之当是后人对这里应该是搞错了。
他要是真有那个能力威逼列国国君施行仁政,那倒还好了。
“虽然宣传仁政不错,可是……这样岂不是会让列国君主误会……”
孔子不禁沉思,这样会不会导致增加他给列国国君宣传儒家学说的难度?
明清。
许多对儒家十分尊敬的读书人,不禁脸色有些难看。
“这天幕究竟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朝闻道,夕死可矣。】
【意思是:早上打听到去你家的路,晚上就去打死你。】
商朝。
周武王看着这解释,眨了眨眼睛。
“这个叫孔子的后人武德真是充沛啊。”
大汉。
大汉朝堂此刻有些宁静。
刘彻:“……”
虽然他也觉得这个解释有点牛,但是当他转头看向董仲舒的时候,就看到自家董卿惊恐的连连摇头。
“不不不不不!!”
“不是!不是啊陛下,孔夫子绝不是这个意思!”
闻言,瞧见他这么一副慌张的模样,汉武帝刘彻笑着摇了摇头。
“朕倒是觉得这个注释也不错。”
“朕也想要早上打听到去匈奴的路,晚上就去把匈奴灭了!”
董仲舒:“……”
大明。
“这群后人还真能瞎掰扯。”
朱元璋看到这个解释,不禁嘴角一抽。
纵然是再没有文化,也不赞同什么《论语》经义中的一些治国理论,可他也在当初听大儒讲课了解到了这些知识。
怎么可能是这种意思!
也不知道后世给出这样一个解释是何意。
大宋。
“荒谬!”
“荒谬!”
朱熹在自家庭院里来回踱步,刚刚看到对孔子的‘记载’他就觉得扯淡,现在看到这样的注释,更是要气炸了。
“圣人之言,后世之人,怎可如此曲解?”
他将四书章句集注放在手中,翻了翻自己注释论语这部分的解释。
“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朝夕,所以甚言其时之近。”
将自己的注解反反复复读了几遍,自觉地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朱熹,一想到自己的书籍的影响力和天幕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就不由的生闷气。
“到底是哪个不学无术的混蛋将这种胡说八道的注解传到后世的?!”
“别让老夫知道,不然老夫和你拼了!”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孔子说: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别人也不能拿走】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意思是,孔子说,我可以从三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用老百姓挡着也不能夺走我的战意。】
【子曰:既来之,则安之】
【意思是:孔子说:既然来了,就安葬在这里吧。】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意思是:孔子说:以德服人前,先将自己名为“德”的配件打磨的足够锋利。】
【子不语,怪力乱神】
【意思是,孔子一言不发,用怪力打的人精神错乱】
【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意思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已经被我打的没有后代了】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孔子说:你爸妈还在,你是跑不掉的,跑了也有办法把你抓回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
【意思是,孔子去东边打架,两个小孩在讨论和孔子打架的人还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
【子曰:君子不器 】
【意思是,君子不屑于用武器杀死别人,用极致的力量杀死他人才是正道】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找死的人跟川流一样,不分昼夜的来送死。】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打人就得下重手,不然没办树立威信。 】
【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意思是,孔子说:我喜欢钱,所以直接拿走你的钱是很有道理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意思是,孔子说:三个我走在一起可以看做是一个军队,战斗力可以抵一个师】
【……】
万朝观众。
许多晚间无事的普通人,都会在这个点看天幕。
甚至一些偏远的村子,为了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一些村民会聚集在一起看天幕,然后互相讨论,宛若是明天定是播放的电影一般。
将天幕当做是消遣娱乐,还能够学到一些知识。
不过此刻……
“原来是这个意思啊,俺听李秀才成天之乎者也,子曰的,原来是这个意思?”
一个从未上过学的壮年人恍然大悟。
“原来孔子是这么厉害的一员蘸酱!”
“这些话这么好理解,李秀才竟然考了三十年还没有考中举人……”
闻言,村里原本很有声望的李秀才,面色涨红。
“不是的!不是的!孔圣人不是这个意思!天幕是曲解,曲解!不要信!”
“李秀才,你先前不还说这天幕见多识广?要我们多跟天幕学些知识……”
闻言,只觉得自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了李秀才,半天憋不出话来了。
大宋。
朱熹看的直跺脚。
“这天幕如此疯言疯语,又传播如此广泛,若是蒙蔽了世人眼睛,让世人都误会了圣人之言,都像天幕所解释的这样的如此粗鄙不堪,岂不是影响圣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