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乱世第一能臣

作者:两斤白酒 | 分类: | 字数:36.7万

第192章 坚决不开烟馆的林如镜

书名:乱世第一能臣 作者:两斤白酒 字数:1682 更新时间:2024-11-01 13:47:43

一行人到了门口, 叫上了黄包车,两人一辆,沿着南京路,奔跑起来。

四人的容貌都很出众,因此惹来路人的纷纷目光。

“夫君,你想去哪里看看?”林晓静问道。

“没有固定的地点,我就只是想看看街景。随便走就是了。”李海涛道。

上海毕竟没有遭受到南京一样战火的洗礼,不说多的,南京光是被湘军围得像铁桶一样的一年多时间,城内就饿死了好多人。沿着得胜楼出来,两边店铺林立,人流如织。人流中,还经常能够看到外国人的身影。

“夫君,这里是英租界。”林晓静道,“你知道租界是什么吗?”

这问题与早点店老板的问题如出一辙,不过李海涛并没有回答,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笑道,“不知道啊,你给我讲讲。”

林晓静还以为李海涛真不知道,就把1842年《南京条约》拿出来,讲到上海作为大清首批通商的港口城市。1845年,英国人就在上海设立了租界,实现属地管理。在租界内的所有事务,具有最高话语权的是英国驻上海的总领事。

在过程中当中,令李海涛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街道两边遍布的烟馆。相当于是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处烟馆。有的烟馆装修还十分考究。

“这里的烟馆真不少啊!”李海涛感叹道。

“这里是英租界。本来鸦片战争就是英国发动的,烟馆在英租界受到了很高的保护。”林晓静道。

这才上午11点左右,正是一天中工作的最黄金时间。李海涛却发现,这英租界内烟馆的生意极好。几乎每家烟馆里面都睡满了人,而甚至有的烟馆门口,还排着长队,男女老少拿着白银,排着长队,都渴望早点排到自己,好进去吞云吐雾,享受一番。

林晓静毕竟之前是杭州知府的女儿,出身书香门第。其父亲林如镜,也是福建闽侯人,如果按照辈份算起来,还算是林则徐的族弟。林则徐是老家的骄傲,更是林家的无上荣光。

他曾经在林则徐虎门销烟前,与其有过深入的交谈,林是徐的一句话,“苟利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让林如镜深深为林则徐不畏强权,不畏艰险,宁可掉脑袋,也要保全国家利益的英雄气节所折服,发誓终生以林则徐为榜样,为国尽忠,死而后已。林如镜并把林则徐视为全家人的榜样,让儿子林海堂和林晓静效仿。

林则徐的大无畏精神,也的确深深激励了他。在升任杭州知府后,正值太平军攻陷杭州,林如镜追随王有龄,以死殉国,儿子林海堂效法父亲,也以死殉国,林如镜妻子跳河自杀,书写了满门忠烈,配得上一个大写的忠字。

本来对于林晓静的家庭历史,并不很了解的李海涛,这下听到林晓静介绍后,不由得对她肃然起敬,道,“鄙人不才,但对于忠心爱国者,是万分敬仰的。”

车夫听到林晓静是自杀殉国的杭州知府的女儿时,立即道,“姑娘是杭州人啊,我也是杭州人啊。林知府可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啊,他当时自杀,我们一家人伤心得哭了好几天。”

听到车夫一家居然还怀念父亲,林晓静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忍不住泪流满面,道,“想不到你们一家人,还为我父亲流泪。”

“大清朝大多数官员都腐败无能,都只会拉帮结派,拼命捞钱,哪管我们底层百姓的死活啊。”车夫道,“我记得那一年杭州受了灾,林知府还开仓赈灾,把家里的粮食都捐出来,还把半年的俸禄用来买粮赈灾,这样的好官,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啊!”

“谢谢你!”林晓静道,“如果我父亲泉下有知,听到他治下的百姓,能这么夸他,也会含笑九泉的了。”

“林知府真是个好官。记得当时杭州城不少士绅都说,应该像上海这样,多开设一些烟馆,能够多些税收。包括巡抚王有龄都希望开烟馆,增加税收,但林知府硬是顶着上上下下的压力,导致杭州的烟馆发展很缓慢,实际上杭州很多百姓免受了鸦片烟的地毒害。我还听说,有些士绅 ,还花重金买了刺客,暗杀林知府。只是吉人自有天相,被他躲过了。”

“恩,是有这么回事。”林晓静道,“就是父亲反对开烟馆时,一次在回府路上,一次在去知府衙门路上,遭到两次暗杀。幸好运气好。”林晓静对李海涛道,“当时我娘都劝我爹,要识时务,不要同全杭州城的官绅对着干。可我爹说,我是林则徐家族的人,只要我在位一天,林则徐就是我的榜样。如果我同意了开烟馆,就是背叛了林则徐,就是祸害我大清子民。想开烟馆可以,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