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重生后,前世小可怜被宠上天
作者:吴北海 | 分类: | 字数:63.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0章 波澜起
临平下意识地反驳:“这绝不可能!”她豁然站起身:“陛下何等人物,怎会属意一个出身如此寒微之人做皇后!”
“陛下是天子,整个天下都是他的,他需要和谁论门第?”楼岐目光如电,直转过来:“再者,我什么时候说过,圣上现在要立她做皇后?”
临平长公主的话一下子卡在了喉中:“那公爷是什么意思?”
楼岐负手走到临平面前:“殿下,您还不明白圣上吗?陛下如果有心立后,十年前亲政时就理应大婚了。为何当年陛下宁可推迟亲政,也不愿遂了明太傅的意?”
临平一时为其气势所慑,不由问:“为什么?”
楼岐深深看了她一眼:“因为陛下要做真正的九五至尊。”
为了将所有的一切归据于己手,即使未长成时,也不愿吞吃任何带钩的鱼饵,不接受任何可能的钳制。
无论这钳制来自于师长、臣工,还是他的血脉姻亲。
这是一条注定孤绝艰难的道路,但更令人惊心的是,昭元帝做到了。
“称孤道寡之人,难道会受累于血脉?”楼岐叹了口气:“所以殿下,恐怕在陛下那里,即使贵为公主之尊,尚比不上自己身边一个得宠的幸臣,更何况是一个被他那样放在心上的人!”
“陛下如今二十有六,那帮子文官从他十五岁就开始吵,直到现在也没能动摇陛下的心意分毫。说到底,咱们皇上,就从没想过为宗庙社稷而娶亲,将来立后,也一定是极得圣上喜欢爱重之人。”
这样的皇后,莫说公主,就是太后娘娘,难道能撄其锋?
临平长公主如遭雷击,讷讷无言,半晌,她才低声道:“可那姑娘,才十三岁。”
楼岐反问道:“莹儿今年也不到十五,公主不也已经考虑将她嫁到哪家吗?”
临平一下子没了言语,只听夫君继续道:“敢问公主,这么多年,您可曾见过圣上对哪家小姐另眼相待?”
临平摇了摇头,楼岐又问:“那是公主了解陛下,还是日日服侍在玉宸殿中的吴总管了解陛下?”
临平了然道:“那定然是吴公公明白圣心。”
楼岐点头道:“圣上直接将他派来,就是明明白白告诉咱们,那位姑娘,是他护着的人。更要我们,帮着一起看顾。”
他伸出手指了指自己和妻子:“至于年纪,就更不必忧心了。圣上富有四海,若是爱色之人,天下美人谁不在其彀中?既然持身守己至今日,难道会在乎再等几年吗?”
在朝会上,圣上对立后之事不置一言,那就意味着,现今陛下并不急于此事,更不想朝中有人推波助澜,为他延选名门淑女,以承宗嗣。
楼岐喃喃自语:“恐怕两三年内,乱言立后者,都要为陛下迁怒。”
说着,他自己也忍不住看向夫人:“其实我更奇怪的是,那位姑娘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叫陛下这般的天人都动了凡心?”
临平脸上却露出有些犹疑的表情:“是个很标致的姑娘,清瘦得如云似柳,望着就让人怜惜心疼。但也并非那种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
更何况,说句犯忌讳的话,若论容貌,任谁能比得过陛下的姿容绝世。
楼岐闻言却点了点头:“陛下是圣人君子,必不会见色动心,那想来就是天生的缘分了。”
临平道:“既然依公爷所言,陛下喜爱,为何任由她寄住在信远侯府,而不下诏召她入宫呢?”
楼岐却露出了一个男人会心的微笑:“公主这还用问?必然是那位姑娘还懵懂不知,咱们陛下不敢唐突,只得暗地里使劲,单相思罢了。”
临平不敢相信:“这,如何使得?”
楼岐道:“陛下心甘情愿,如何使不得?再说,公主不也说了,那位姑娘年纪尚小,陛下不愿以势凌人,自然得顺着她的心意。”
临平默然无语,又过了片刻才问:“那公爷的意思,我们该如何办?”
楼岐此时已冷静下来,他坐回长公主身边,握着她的手道:“公主看下来,那位沈姑娘与信远侯府关系如何?”
临平细细思量:“拜见时,她没与沈侯之女同列,但言谈间,却对信远侯府颇多回护。”
楼岐沉思:“公主想同陛下示好,就找个机会,邀请侯府女眷小聚,再把这消息递与陛下知道。之前不过多是我的猜测,想要求证,还得想个法子让见一见陛下与沈姑娘相处的情状。”
临平俊丽威严的面孔上显出几分忧愁:“那我们的莹儿呢?”
楼岐沉默良久,才狠心道:“这段日子,我会闭府谢客,抄录经书三百遍,以表忠孝之心。殿下若为了莹儿好,便将她暂时送去庙里,待及笄时再接回府中吧!”
临平长公主呆坐在椅上,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
朝会上的风波,在顷刻间便传遍了京中文武权贵家中。
文府中,文怀琛正对着自己的老父痛斥董璠:“那贪心糊涂的东西!想找死却别拖累了我。”
文老大人七十许岁的年纪,却仍耳聪目明,他一边逗着只虎皮鹦哥儿,一边浑不在意地说:“董璠作死,背后必定有人,圣上洞烛幽微,自然分辨得出你不与其为伍,又有什么可怕的?”
莫看文怀琛已官至尚书,但在父亲面前仍像毕恭毕敬,他叹道:“到底是礼部侍郎,面上总得过去,真捅出篓子,儿子亦脱不了干系。”
文老大人转头问孙儿:“骞儿,你怎么看?”
文云骞乃是文怀琛原配所出的嫡长子,已近而立之年,如今领了大理寺左寺正一职,在父祖面前议事,让他略显拘谨。
他双手抱拳,恭谨答道:“祖父,父亲。儿子以为,董大人既为礼部侍郎,谏言上表实属份内之事;只是下官不报长官,越级上奏,擅专行事,也应报圣上知晓。”
文老大人听了,笑道:“骞儿这是持中之言。你任大理寺正,合该如此。不过……”
他说着话音一转:“短则三年,长则五年,你爹就要把你从大理寺挪出去。到时去了六部,就该学着些眉高眼低。”
“今日祖父就教你,在本朝做官,最要紧的一条,就是揣摩上意。”
他将手往上一指:“这个上,惟有一人。”
文云骞不解地问:“孙儿省得。只是董璠所言,似无大谬,圣上亦未直言批驳,为何祖父父亲都笃定,董大人触怒于上?”
文老大人对儿子呵呵笑道:“骞儿这性子,过于忠厚了。”
文怀琛颔首:“这也是他的福气。”他转身对长子说:“吾儿年少,还不清楚当年圣上的脾气。”
“那时,圣上不过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