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改换门楣的奋斗之路
作者:惊鸿鹊起 | 分类: | 字数:92.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86章 政绩
叶柔和苏熠薇都宅在家里,之前婆媳俩一个养胎一个琢磨吃的,绣绣花、做做衣服。现在苏熠薇坐月子,叶柔照顾孙子,倒也不无聊。
李延宁也很抱歉让家人过这样的日子,这会儿吃着红薯,李延宁提议让李青鹤和叶柔有空可以出去看看铺子,咱们的和兴食肆、能工巧匠铺、调料铺、纸铺都可以筹备起来了。
“真的吗?咱们可以开铺子了?”叶柔高兴道。
“是啊,不仅要开铺子,还要办各种作坊。你们清闲的日子就剩这些天了,以后有的你们忙了。”李延宁道。
李延宁还有一系列的计划等着实施,就怕到时候爹娘忙不过来。
今年的中秋节,李青鹤在厨房里又建起了一个土窑给叶柔烤月饼,现在拿来烤红薯、做红薯干,简直香迷糊了。
李延宁还让娘亲有空可以琢磨琢磨关于红薯的美食,炸的、煎的,咸的、甜的都试试。
这个秋天都定城在丰收的喜悦中度过。
而远在华朝的皇上也收到了李延宁的奏折。从去年任职以来,李延宁保持着每月一封的奏折。每一封奏折皇帝都会认真看。其中有几封更是让皇帝印象深刻。
第一封是汇报李延宁拔除永竹县三个违法乱纪的乡绅家族之事,李延宁的寥寥数语,皇帝却能想象得到他遇到的危险,幸好他当时给了李延宁护卫队,否则也不会知道之前几任官员竟然都是被害死的。
第二封是李延宁交代了他无意中发现的隐世村的秘密,以及名为红薯的高产粮食作物。还有扩大华朝版图的计划,看得皇帝心潮澎湃。
第三封奏折是交代了都定城土地兼并案,以及由该案件顺藤摸瓜查到的前任知州的死因。皇帝看得怒不可遏,这就是都定城废官员的原因,竟大多都是被神不知鬼不觉谋害的。
现在李延宁的新奏折他还没看完,就先激动地站了起来。李延宁奏折中记录的红薯让皇帝瞪圆了眼睛。
他不禁念出声来:“亩田需薯藤二三十斤,上田可收薯一千二百斤;瘠田五六百斤,山地收成亦厚。鲜薯每万斤,晒干三千五百斤……”
若是红薯真有这么高产,那华朝必然不会出现大饥荒,百姓也不会挨饿!边关将士的粮草有了着落……收复炎城指日可待!
皇帝心潮澎湃,再一次感受到了李延宁带来的惊喜!他舒展着笑容将李延宁在奏折中写出来的关于红薯的来历、特点、种植方法、食用方法等再次逐字逐句地阅读,越看脸上的笑容越大。
李延宁还给皇上寄去了两箱留作粮种。皇帝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尝尝味道了:
“来人,把都定城知州进献的红薯搬上来。”
太监将箱子搬上来,里面一个个或圆或长条的红薯吸引着皇帝的视线。皇帝命令御膳房煮几个来尝尝,然后他等不及明天上朝,叫来了内阁大臣来商量。
等大臣们急匆匆赶来,皇帝让御膳房将煮熟的红薯端上来。
大臣们面面相觑,皇帝着急忙慌地叫来他们就是品尝东西?
御膳房的御厨将红薯切成小块蒸煮,用碗盘摆好,宫女们端着精致的盘碟款款奉上。
“都定城送来的新鲜粮食,名为红薯,朕特地请众爱卿来品尝。”
“谢主隆恩。”
沈颂冕一听是都定城送来的,更期待了些,宁弟送的,必定是新鲜又好吃的玩意儿。
大臣们平常山珍海味没少吃,第一次吃红薯,还是被红薯独特的口感征服,入口绵软香甜,香气扑鼻,纷纷赞扬。
皇帝越吃越高兴,味道真不错,甜津津、软绵绵的,就是他这样年龄,牙齿不太好的人也能轻易食用。
大臣们吃完还意犹未尽,太少了三两口就吃完,味道确实好,果然皇上恩赐的都是好东西。
“各位爱卿觉得这红薯味道如何?”皇帝问。
大臣们如实谈感受,无一例外都说好吃。但大家心里其实都好奇着,皇帝总不会特地叫他们来尝一下。
果然,皇帝听到反馈心情都舒畅了,道:“这么好的食物就应该出现在咱们华朝每一位百姓的家里,让所有人都能食用这甘甜绵软的红薯。”
大臣们心思各异,有些是高兴,红薯以后也能经常吃到了。有些则是担忧,红薯虽好,若是种植费时费力,还要挤占粮田面积,是否得不偿失?
皇帝像是知道他们的担忧,他让刘公公念出李延宁奏折里写的关于红薯的内容,众大臣听到红薯这么高产都不敢相信。
“皇上,红薯真能如此高产?一亩能达到上千斤?水稻一亩才两百多斤都是好的了。怕不是都定城的知州虚报谎报吧?”林佟原道。
沈颂冕是相信李延宁的,他敢给皇帝上奏必然是做过实验了:“林大人为何这么武断李知州是虚报谎报?李知州既已送来了粮种,臣恳请皇上按照他所写的种植培育一番,眼见为实,若是真的高产,那是我朝百姓的福气啊!”
皇帝点头同意,立马让工部屯田司的人试种!
皇上还亲自写了圣旨,李延宁在都定城不畏艰难,为民做主,彻查民间不公之事,拔除地头蛇和黑暗势力,还百姓公道,调查前任官员的死因,还牺牲官员清白。
还发现高产的新粮种红薯,歼灭倭人,保卫隐世村和村民,扩大了华朝版图。政绩斐然,官升一级半,是为正四品知府。
皇上圣旨一出,百官皆静默。才短短一年,李延宁从被人嘲笑发配边疆当官,到现在干到四品的知府,这升官速度谁比得上?
不是说都定城有毒,人人避之不及,去的官员都有去无回吗?李延宁怎么做到还能官升一级半?
一些心思通透的臣子仔细思考后便知道了,因为李延宁出发前,皇帝派了亲卫保护,派了御医跟随,还赐了尚方宝剑。
他们不放在心上的地方,皇上放在心上。李延宁凭借皇上给的权利为自己谋得了功劳,真有他的!
散朝后,沈颂冕笑容满面,王太师同样笑着与他道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