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作者:狂人啊Q | 分类: | 字数:65.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4章 完胜
日本人这次认怂的极快,割地赔款,一样不落。
在日本人的坚持下,他们不但保住了本岛四岛,还保住了对马岛和北海道。
基本国土得以保全,算是一场外交胜利了,但在国内引发了剧烈的震荡,甚至有人刺杀伊藤博文但没有成功。
《汉日东京条约》规定,日本割让千岛群岛,承认琉球及附属岛屿归琉球所有,撤出驻朝鲜釜山军队。赔款3000万两白银,分三年付清。
汉军甚至都没提出驻军要求,根本不怕日本人赖账,因为随时都可以开过来。如果不是不想为了日本这块烂地牺牲士兵生命,现在要征服日本还是有实力的。
对大汉来说,当务之急是享受胜利果实。
好吧,最后的胜利收益,是大清出的。向大清总理衙门通牒,要占有除云南之外的浙江和山东,作为对大清战败的惩罚。
这些都是跟法俄谈判的时候得到的允许,两国在浙江和山东没有利益,加上战争失利,他们对此保持默许。而英国人尽管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可现在法俄战败,他已经找不到帮手一起联合干涉了。在得到大汉不会继续向两江扩张的承诺之后,选择了接受。
此时大清躺的平平的,慈禧立刻下诏给三省巡抚,让他们立刻跟大汉交接版图。大汉随后跟大清签订了友好协议,郑重承诺两国修好,结束了战争。
李鸿章负责了全程谈判,对他来说,保住北直隶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可这份条约还是被清流愤怒的批判,李鸿章已经臭不可闻。
当然还有其他利益,比如曾经被清廷不断拒绝的铁路。现在大汉不但得到了李鸿章修建的津浦路的的所有权,用来抵偿赔款,还获得了修建从南京到福建铁路的权力,以及英国人心心念念的从上海到云南铁路的权力。
听到谈判结果的两江总督左宗棠立刻病倒,他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好,可以说忧愤成疾。他强烈反对这份条约,但无奈慈禧同意了。左宗棠立刻一病不起,给慈禧和光绪写了一份遗折,劝说慈禧要兴办洋务,鼓励光绪要学习西方文化。
左宗棠不久之后病死,能接替他职位的人已经不多,曾国荃临危受命,上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跟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一南一北控制了大清所有海岸线。
大汉在浙江和山东的权力交接很平稳,汉军有三分之一出自山东,跟山东的乡土联系十分紧密,加上这几年山东移民太多,社会矛盾已经大大缓解,所以没闹出什么事端,除了一些顽固乡绅试图对抗外,最激烈的行动,无非是离开山东,不做大汉臣民。浙江也一样,跟福建相邻,两地经济往来十分密切。
困难出在云南,这里势力构成复杂。上次杀死英国翻译官马嘉理的,就是当地少数部族民团,事后清政府惩处了几十个当地部族士兵,才平息事端。
汉军第一次入滇,就是被各种势力袭扰,才在法俄等国战争威胁下撤离昆明的。
这次入滇,情况同样复杂,但已经不会像上次那么狼狈。因为兵力足够,新组建的南方军团,开始打一场治安战。
汉军的胜利,让英国报纸欢欣鼓舞,他们声称是英国帮大汉打赢了这场不可能的胜利。理由是汉军南方军团完全是用英国武器装备起来的,如果没有英国借款和装备支持,他们不可能反击强大的法军。
这算是一个原因,这场战争中,大汉在伦敦金融市场上先后发行了三笔战争债券,一共三亿英镑,折合10亿两白银。其中第一批用于向英国采购军火,并支付运输费用。大英帝国的商船,堂而皇之的将这批军火直接送到广东交接。没有一个国家敢拦截英国商船跟香港之间的贸易,于是这批军火从香港进入广东,源源不断装备大汉新兵。
第二批借款用来平衡财政,虽然大汉的军火主要是自产,理论上不需要借外债,在上海市场借债是一样的,但从中国市场抽走太多资金,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冲击,所以借了第二批英镑,第三批已经完全不需要,是出于政治考虑,借英国的钱越多,他们就只能越支持大汉的战争,大汉一旦战败,很可能灭国,这笔钱可能就还不清了。
所以英国除了参战之外的帮助还是很大的,至少顶的上十万大军。
英国报纸欢呼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双方利益相同,大汉攫取了上海到云南铁路之后,英国的印度中国大陆桥才可能修通。
俄国人通过欧亚大铁路攫取了太多利益,让英国人又嫉妒又无奈。这条印中铁路,他们志在必得。于是战后立刻跟大汉对接,商谈铁路事宜。
商谈的不止是铁路,还有缅甸划界问题。以前云南是大清国土,缅甸又是大清名义上的藩属国,跟缅甸之间的划分就不确定。现在云南割让给了大汉,关于缅甸的一切权力,也都从大清转移给了大汉,跟缅甸之间的划界问题就出现了。
当英国人提出了一个方案的时候,刘勇强激动的直接就想答应。
这是一个老方案,是几年前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在英国做公使的时候谈的。
主要有三项内容,第一伊洛瓦底江上游的迈开江和恩梅开江之间的江心坡地区既不属清,也不属缅,是无主之地;第二同意清廷在八莫(迈开江中游)设立税卡征税;第三中国船只可以在伊洛瓦底江上自由航行,直达印度洋。
英国还主动提出把萨尔温江东岸(包括后来的果敢和佤邦)划给清朝,换取缅甸不再十年一次朝贡。
看到这份方案后,刘勇强不由感慨,到底是人家老曾家出人才啊,曾纪泽当了几年英国公使,立刻就认识到了航运权力的重要,争取到了萨尔温江的通航权力,让云南拥有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
可惜这份方案清政府没同意,他们坚持十年一次的缅甸朝贡权。
现在的缅甸还没有被英国完全控制,虽然英国人一次次渗透,跟缅甸贡榜王朝签订了大量条约,攫取了大量特权,缅甸其实已经沦入英国掌控,可清政府的这种朝贡权,是能引起争端的。左宗棠进疆之后,看到清军的战斗力,英国不太愿意在缅甸的内陆跟清军开战,加上占据的好地方实在太多了,犯不着在缅北山区跟清朝争夺。
刘勇强能看到缅甸未来的价值,只要他签下这份条约,什么缅北问题,以后都不可能出现了。
但王圆制止了刘勇强的冲动,一番跟英国的激烈谈判后,得到了更多。
江心坡全部被要了过来,双方以迈开江、萨尔温江划界,什么密支那、腊戌等一系列刘勇强耳熟能详的名字,全都划进了大汉疆域,刘勇强一连三天做梦都要笑醒。
不过英国人也做了大量限制,像八莫、密支那、腊戌这些有大量中国人的城市和地方,他们都让了出来,但萨尔温江下游的毛淡棉周边仍旧归英国,这就让大汉不能拥有面向印度洋的出海口,刘勇强也没有坚持。
英国做出这么巨大的让步,目的就是尽快修建梦寐以求的铁路,英国将从加尔各答修建一条经孟加拉北方直通密支那的铁路,密支那以东则由大汉国修建,经过云南连通上海,贯穿半个清朝腹地。还有一条南线,也是从云南穿出,通往腊戌,英国将从仰光修建一条铁路经过曼德勒在腊戌对接。
双方达成协议,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就被决定了,英国随即发动了对缅甸的最后一场战争,彻底灭亡了缅甸贡榜王朝。大汉则在云南打了一场烈度很低,但规模宏大的治安战。
之后双方都积极勘探线路,云南段铁路,刘勇强亲自任命了一个专家负责,这个专家的名字叫詹天佑。
他是从报纸上看到詹天佑的名字的,去年年底越北铁路通车的时候,报纸上报道了这条铁路的相关信息,在铁路攻坚的过程中,一位年轻的留美铁路工程师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多条隧道中,创新性的使用了新的挖掘技术,大量采用爆破的方式进行作业。
刘勇强是有点迷信名人效应的,作为清朝留美幼童计划中最丰硕的果实,詹天佑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只是他回国之后,一直没得到重用,清政府竟然把他丢在了广东水师的炮舰上当实习水手,这要是一炮被打死了,损失得多大?
好在大汉很快吞并两广,他因缘际会应聘了大汉铁路公司的工程师,几年后在越北铁路修建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对于这么一个年轻的耶鲁大学毕业的工程师,英国人还是不太信任,但刘勇强寄予詹天佑巨大的希望,甚至亲自接见他,对他进行勉励。
刘勇强承诺只要詹天佑十年之内,能修通云南到缅北的铁路,就给他发一枚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