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作者:狂人啊Q | 分类: | 字数:65.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6章 迁都再战?
北京朝廷下诏迁都,吓了刘勇强一跳。
诏书是一篇华丽的骈文,详列了西安这座城市的辉煌历史,做京师有多么合适,以迁都西安主要是为了安定西北为理由。
草草掠过这些华而不实的辞藻,刘勇强满脑子就一个名词“迁都再战”,清廷迁都后会不会毁约,还真有点担心。满清要是跟他死缠烂打的话,就成了烂仗了。
刚刚北方一场大饥荒,这得休养生息好几年才能恢复。东北吞下两千多万人口,如此蛇吞象也得消化好几年。
为了防止出现变故,本打算战后在摘果子的,此时立刻就得动手。拿着清廷圣旨,让沈葆桢代替自己去广州上任。钟宝三动员客家乡勇两万,加两万太平村士兵前往两广。四万人还是觉得不太够,这可是两个省。可实在抽不出人了,卢伟的三万骑兵不能南下,吞掉两广之前,要镇守北京,防止清廷变卦。
想来想去想到了一股势力,在越南红河流域坐镇的刘永福。
“可靠吗?”
“应该可靠!”
王圆主管的外交部门一直跟刘永福保持联系,他在越南发展的很快,已经拥兵两万,是红河流域的大军阀。武器装备都是闽辽体系,也主要从闽辽控制的海关中获得军饷。最重要的是此人多次表达效忠之意。
“让他带兵回两广,驻扎在湘桂关卡。”
刘勇强担心湘军打过来。蒋益澧这个老湘军现在还是广东巡抚呢。
带着大军进入广州,沈葆桢试图安抚蒋益澧这个老湘军,对方却挂印带兵走了。从陆路返回湖南,也好,省却了一个大麻烦。
随着刘永福的部队到位,有了六万军队镇守,沈葆桢决定快刀斩乱麻。效仿当初闽人治闽的政策,两广外地官员一律礼送出境。从福建官僚体系中抽调了大量官员安插到两广,跟本地官员一起,重构两广,先跟清廷斩断联系。
在这番操作进行的同时,英国表达了关切,因为还在联合作战,英国的外交用词非常谨慎,但法国表达了抗议。
法国的抗议可以先拖着,高卢雄鸡暂时雄不起。1875法国危机,为什么得到那么多欧洲强国的支持,还不是因为弱吗,大家都默认了,一旦德国动武,法国会再次被暴揍。德卡兹的外交手段确实高明,可法兰西人什么时候是靠人同情才能彰显影响力?这个高明中透着心酸。
对英国还是要客气一点的,虽然这一年来英国人的仗打的一塌糊涂,可大英帝国的国际影响还在,有大英帝国支持,才能更顺利吞下两广。
一旦有了两广闽辽四地,大势基本上就成了。其实所有人都已经是意识到,这江山迟早姓刘。
英国在得到闽辽保证,除了两广,不图谋继续扩张,尤其是不向长江流域扩张情况下,表示可以承认闽辽对两广拥有权力,同时表示会劝说法国接受。
英国这一年来焦头烂额,拳头越软,姿态越低。
不真刀真枪干一仗,英国人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经这么弱。
现在深陷三块泥潭之中,八万英印军队在南非,布尔人不屈服,不肯接受金伯利钻石矿和兰德金矿交给英国开采的权力,甚至坚持要求独立,连女王的宗主权都不肯承认。背后此时肯定有某大国撑腰,让布尔人看到了虚幻的希望。
布尔人不屈服,军队就不敢撤走。此时已经是骑虎之势,一撤军,布尔人都有可能反推了开普敦殖民地。
另一个是阿富汗这个有名的烂泥潭,倒不是阿富汗人有多能打,英国三万大军就占领了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但这只是名义上的首都,无数山脉割裂的地理条件下,造就了无数部族割裂,占据喀布尔的不过是阿富汗最强部族的最强酋长罢了。
结果三万大军基本就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之后麻烦就来了。为了保证这三万军队的给养,不得不招募了十万后勤部队,因为运送粮食、弹药的后勤车队,只能武装押运,各地部族全部起义或者说出来劫掠。维持成本太高了,比支付给闽辽的军费援助都要高。
最麻烦的是俄国人也闯了进来,他们征服中亚的过程中,一直跟阿富汗各种势力建立关系,若非如此,英国也不会这么着急的跳进阿富汗,就是担心俄国人控制这里。
俄国人一来,本就紧张的阿富汗局势更加紧张,俄国鼓动大量部族跟随他们进攻英军据点,俄国人有大炮,部族有人命,给英军造成了巨大损失。
最要命的还是巴尔干这个火药桶,奥匈帝国的迷之举动,让英国好几个月没敢下场。因为担心英军登陆之后,奥匈跟俄军联手,毕竟他们头上套着一个三皇同盟,看盟约似乎不是军事同盟,可万一有密约呢。英国向来反对秘密外交,却屡禁不止。
这让英国极其需要德国,在得到奥匈和德国的双重保证后,英军终于登陆巴尔干,再不登陆,奥斯曼就要完了,伊斯坦布尔都可能保不住。
从马其顿登陆,并且争取到希腊的支持,希腊这个东正教国家这次算是背叛了俄国,虽然当初希腊独立得到俄国的巨大支持,但俄国支持保加利亚吞并马其顿,引起了希腊的不满和恐慌。不止希腊,塞尔维亚等巴尔干民族都对此感到不满,但是敢怒不敢言。有英国撑腰,跟英国经济联系紧密的希腊终于站出来跟俄国开干,塞尔维亚也想参与,借此获得一个出海口,可奥匈帝国坚决反对,就是不能让塞尔维亚扩张。
英国以支持希腊取得整个马其顿为条件,以及大量军费援助,得到了希腊的支持,希腊动员二十万军队和英国组成联军行动。这可谓是拼了,此时希腊全国才200多万人口,相当于能打的男人都上战场了。
开战第一个星期,俄国就教了英国、希腊做人。
希腊和英军在希腊北方的马其顿港口萨塞洛尼基登陆,但并没能占领这座港口城市,因为保加利亚起义军控制了这里。俄保联军快速支援,马其顿地区有一百多万人,其中最大的族群就是保加利亚人,大概三四十万。希腊人只有十万,跟塞尔维亚人相当,还有几万存在感不强的犹太人。这一带在俄军打垮了奥斯曼主力部队后,基本就落入了保加利亚起义军之手。但之前希腊、塞尔维亚在这里都有非正规部队,叫革命军或自卫军之类的。
双方一开始就打的很猛,第一次登陆失败后,英军开始在其他地方登陆,马其顿以东的爱琴海沿海叫法不同奥斯曼人叫色雷斯地区,此时还在奥斯曼控制中。英、希联军登陆,奥斯曼军队撤防,不撤防不行,希腊人跟奥斯曼人无法配合,没准先打起来。结果造成混乱,俄军趁势再次将立足未稳的英希联军击溃。
接连战败,英国人这才接受大英帝国陆军真的稀烂的现实。相比俄国,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大英帝国独享了世界第一强权整整二十年,这二十年,斗志旺盛的英国贵族军官倒是充满朝气,在全世界为大英帝国征战,可整整一代人生活在纸醉金迷的温柔乡中,已经有一代人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了。
五十年前打败法国,与俄国一起分享欧洲双强的地位,英国是世界帝国,俄国是欧洲宪兵,二十年前英法联军打败俄国,英国彻底站上世界之巅。英国年轻小伙子们倒是很爱国,战争爆发后,踊跃参战。可没军事经验的他们,仅仅接受了短暂的军事训练就被丢上了残酷的战场。对面的俄军,却是一支武德充沛的部队,二十年中从没停止过扩张,在中亚不断战斗。战斗烈度虽然不高,可能锻炼人。这次跟奥斯曼帝国开战,更是锻炼出了七八十万人。
所以当俄国人喊着乌拉冲过来的时候,真是一个冲锋就把英国人赶进大海了。
双方都装备着后装步枪,金属子弹,除了火药还是黑火药,开枪还会冒黑烟或白烟,早就没有半点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子。但英军中高层还是以克里米亚战争的作战方式指挥作战,双方是在用一种射程、射速远高于克里米亚时代最好的线膛步枪的武器,互相排队枪毙。
英国两场登陆战就损失了三万人,而且全打输了,士气极为低落。
俄国人攻的很猛,他们的优势是军队刚刚经历战争经验丰富,劣势是岌岌可危的财政,俄国人追求速战速决。所以双方都是大开大合,选择野战。
开战一个月后,英军丧生了10万人,这时候不得不选择放弃在马其顿、色雷斯开辟战场。另一边,俄军围攻伊斯坦布尔的战斗已经打响。奥斯曼帝国在一年前溃败后,损失了大部分精锐,但接受欧式训练的军队高达40多万,经过集结,恢复,有英国提供物资帮助,暂时恢复了一点士气。此时指挥奥斯曼军队陆军司令的是一个皈依的德国人,他指挥上没有问题,只是奥斯曼军队积弊太重,士气极为低落。
就在伊斯坦布尔岌岌可危之际,英国人放弃了登陆作战,将兵力送入伊斯坦布尔,跟奥斯曼帝国并肩作战。一场要塞攻防战开始,上次是俄国守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这次英奥联军守伊斯坦布尔。
海战中,英国人就可圈可点了。指挥奥斯曼海军的是一个皈依的英国人,英奥海军联合控制了黑海制海权,俄国海军彻底躺平,龟缩在克里米亚军港不出。英国人不但有能力封锁黑海,他还同时封锁了波罗的海的俄国港口,进一步恶化了俄国的经济形势。
可以说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当之无愧在巴尔干,双方都积极进取,英军是战术思想问题,俄军是财政压力问题,都急于速战。制造了大量伤亡,总体上,俄军陆军打的更好,英军海军无可挑剔。
打了一年,终于撑不住了。
坐山观虎斗的德国人看够了戏,希望能够斡旋,试图再次召开柏林会议。这是俾斯麦的政绩,能让欧洲列强坐在柏林,让柏林成为世界的中心,甚至让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感慨:这个国家需要俾斯麦多余他这个皇帝。
俄国鉴于上次在柏林会议上几乎被欧洲列强群攻的孤立状态,拒绝将保加利亚问题交给国际会议讨论。英国也不想将印度问题拿到会议上讨论,印度是英国的,不容许他国染指。所以第二次柏林会议没能召开,但双方都接受斡旋,在俾斯麦的见证下进行双边会谈。
东方战场到了第二年,经过三轮大规模安置,彻底安置完了所有灾民,解放了2万个军屯的动员能力。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达到了30万,几乎是所有能打的军队,全是受训超过五年的老兵。
三十万军队,将海兰泡、伯力和海参崴三座要塞围困的水泄不通,开始了最后的攻坚。
攻坚从8月开始,集中了一批重炮,将280mm舰炮沿着黑龙江运输到前线,开始向各要塞倾泻弹雨,务必要在今年拿下三座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