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诸天,从琅琊十皇子开始
作者:天上一只杨 | 分类: | 字数:34.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0章 旱灾政策,贪官问题
"谁说......我要利用朝廷去强迫他们了?"
梁帝眸光一闪,语气沉沉,"那你是什么意思?"
"儿臣斗胆,想先请父皇执笔写下一字。"
闻言,殿内众人都摸不着头脑,低声私语。
梁帝深深看了萧景毅一眼,心中虽然有所疑惑,但还是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一个"安"字。
萧景毅恭敬上前,双手轻轻拿起写有"安"字的纸张,微微举起,冷不丁问道:
"儿臣敢问父皇,若父皇此字,能救数十百姓,父皇可愿再动笔?"
"放肆!"誉王忙上前两步,厉声喝道:"父皇乃大梁之主,墨宝何其珍贵,怎能让你随意贩卖,以此来收集钱银,我看你......"
"好了,"梁帝抬手打断了誉王的呵斥,目光锐利盯着萧景毅,"汉王,你到底想说什么?"
语调冰冷,不只是誉王就连众大臣都有所察觉。
沈追蔡荃,甚至是透明的中书令柳澄,都有些担忧的盯着萧景毅。
"父皇勿恼,儿臣无意冒犯,"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压力,萧景毅神态依旧,沉稳如水,再次问道:"若能救数十百姓,父皇可愿意?"
梁帝蹙眉稍作沉吟,语气低沉,"愿意。"
"若百人呢?"
"愿意!"梁帝压下心中不耐,依旧沉声回应。
"若千人,万人呢?"
梁帝冷哼一声,"若能救万千百姓,莫说区区一个字,再多的要求朕也应允。"
萧景毅也不愿深究其话语的真假,淡然一笑,
"父皇,这便是办法!"
众人纷纷对视,一头雾水。
就在誉王按耐不住心中的疑惑时,萧景毅便低声解释道:
"启禀父皇,我们只需要以朝廷的名义,为捐款最多的人,赐下‘大梁第一善人’的称号,再加上由父皇执笔,儿臣相信,所有商贾都会争先恐后的捐款捐物。"
话落至此,殿内寂静一片,就连梁帝也皱眉沉思起来。
身为户部尚书沈追,最先反应了过来,
"此法甚妙,"沈追突然眼前一亮,忍不住低声道:"大梁商贾本就地位低微,若能得到这由朝廷颁布的‘大梁第一善人’的称号,那必将会被后世之人所铭记,成为一段佳话。”
沈追身边的蔡荃,忍不住点头赞同,
"不止如此,此法不仅保全了朝廷颜面,还能最快时间支援当地灾区,避免灾情扩散。"
说到此处,蔡荃竟对萧景毅恭敬一礼,起身面朝梁帝,恭声道:
"陛下,臣认为此法可行!"
沈追紧随其后,"臣也认为,此法可行!"
这时,身为中书令的柳澄,上前一步,首次开口道:
"臣附议!
听这几人的话,梁帝陷入沉思,随后,目光缓缓从三人身上扫过,最终停在萧景毅的身上,忍不住赞道:
"朕到时没想到,景毅竟有如此才能,实在难得啊!"
"多谢父皇夸奖,这是儿臣应该做的!"
身边誉王心中暗恨,脸上因为嫉妒,变得愈发阴沉。
稍加思索之后,突然沉声道:
"父皇,人臣认为此法不妥!"
此言一出,众人的注意力纷纷被引到誉王的身上。
梁帝眉头皱起,瞥了他一眼,"誉王,你有何高见?"
誉王深吸一口气,恭声道:“启禀父皇,儿臣认为,此法若无公正之人主持,恐怕会滋生出许多贪赃枉法之徒,反而得不偿失。”
“陛下,誉王殿下所言有理,若真是如此,恐怕反而害了灾民与百姓啊!”工部尚书适时应和。
梁帝心中略一琢磨,觉得誉王说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
各灾区虽离京城不远,但其中出现贪污懈怠之人,并不会在第一时间发现。
这样不仅影响朝廷的声誉,更会令灾民们雪上加霜。
想到这里,他不禁眉头紧皱,脸色也变得阴沉起来,转头将思想落在萧景毅的身上,语气严肃,
“景毅,誉王提出的问题,你可有应对之法?”
萧景毅并没有立刻回答,似乎陷入沉思之中。
见此情形,户部尚书沈追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微臣认为,可以派遣御史台的官员前往各地监督,以确保救灾物资的发放和使用情况。”
誉王不屑冷笑,轻哼一声,
“御史台中都是些古板之人,如何能与当地的豪绅打交道?”
“那不如从六部中挑选一些年轻官员,同往灾区。这样既可保证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又可锻炼这些年轻官员的能力。”
然而这次,不等誉王反驳,梁帝便先摇头反对,
“不妥,年轻官员虽然有冲劲,但却经验不足,处事不够老练,难免会有疏漏。而且,他们容易受到外物蛊惑。”
“父皇慧眼如炬,所言极是。”誉王不动声色地拍了个马屁,冷笑道:“所以儿臣认为此法不可取……”
这誉王倒是有些东西,才能不俗,能第一时间抓到这其中的弊处,难怪能稳居朝堂多年。
听誉王所言,梁帝并没有马上出言否决此法,而是略带希冀地看向萧景毅,
“汉王,此法是你想的,你可有办法?”
萧景毅扫视一圈,将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淡淡一笑,不卑不亢地道:
“禀父皇,儿臣有法,可最大限度地杜绝此事。”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竖起耳朵,想要听听他到底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