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打工仔2
作者:叁思大象 | 分类:其他 | 字数:35.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番外篇——刘大项问道 (上)
“南无喝呐怛那哆呐夜耶,南无阿俐耶婆卢羯帝,烁钵呐耶菩提萨陀婆耶,摩诃萨陀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谙,萨皤呐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俐陀,伊蒙阿俐耶婆卢吉帝室佛呐……”
一串悠扬的《大悲咒》过后,刘大项站在了一片如茵的草地上。
周围树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人间若有仙境,大概也不过如此了。
恍惚间,刘大项视角瞥见有一人盘膝坐于树下,身披色泽暗淡百衲衣,头顶有肉,隆起而成髻形。
无见顶肉髻相,三十二相之一!
如此妙相,这该不会是传说中的乔达摩·悉达多王子——释迦摩尼佛吧?
呵,这是碰上啥机缘了啊?遇到的大能不是一般的大啊!
佛祖大大,只消一个巴掌就能让猴哥后悔去闹天宫,而且一个忏悔就是五百年。
比牛魔王还要牛上N倍的存在。
刘大项战战兢兢走到这位有可能是佛陀的人面前,躬身一礼合十道:“您好如来大大,哦不不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似乎没听到刘大项打招呼一样,佛陀眼睛半开半合,有如假寐。
可刘大项知道,对方不但有听到自己言,甚至还有可能连自己此刻所思所想都了然于心。
刘大项愈加恭敬了。
秉着佛陀“众生平等”的教诲,刘大项并没有屈膝下跪,只是保持着合掌立于一旁,等待佛祖大大的接见。
“站者何人?”
佛祖眼睛都没睁开,只是对刘大项幽幽地来了这么一句。
额……这问题可不好回答啊!
佛祖肯定不是说刚认识刘大项,然后问刘大项真名实姓。
也应该不是问刘大项哪里人氏、有何身份地位..
那么,他刘大项该如何作答呢?
按佛理解意么,自己是三千法界里的芸芸众生……
这答案肯定不靠谱,棒槌才会不晓得自己是根棒槌呢。
那么,刘大项就是刘大项,直接回答好吗?
这也肯定不妥,《金刚经》里不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的吗?
听到自己这样回答,那还不得板起脸来轰自己走?
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还有什么佛家典故里的禅机能解这问题呢?
“亦非风动亦非云动,乃是心在动”行吗?
好像也不行,根本八竿子挨不着一点儿边嘛。
机锋虽然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可也不可能说随便胡编几句就可以解。
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那叫没头脑。
正着急着,忽地想起了佛祖拈花微笑的典故,刘大项心里立马有了谱。
他淡淡一笑望着佛祖,露出一副“你懂的,不可说不可说”的表情,还故意挤眉弄眼。
没想到这一下还真管用,佛祖睁开了眯着的双眼,对刘大项微笑一颔首。
大概,可能,或许,认可了刘大项的回答。
然后佛祖看了刘大项一眼,竖起了一根手指,刘大项看了眉头不禁跳了跳。
这是要跟自己打哑谜吗?
记得这样竖一根手指的哑谜还有两个笑话版本。
第一个版本: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反正就是很久,记不清有多久了,有个寺院,香火十分旺盛。
每天来诚心的香客之多,在远近的寺庙里首屈一指,每天布施给寺院的食物也是数不胜数。寺里的僧人无论怎样吃也吃不完。
食物吃不完,造成了浪费,这可是极损功德福报的事情。
后来,首座就向方丈提议养一头猪,消灭掉余下的饭菜。
得到方丈首肯,首座从市场购来了一头小猪,小猪从此就在这间寺院落户了。
日月往来、寒暑交替,眨眼大半年过去了。
自从养了这头猪,寺院那些施主布施的食物就再也没有浪费过。
但是,随之而来不可避免的,小猪也长成了一头大肥猪。
好吃好喝,体重没千斤也有个七八百。
这下可苦恼了寺院里一帮出家人,要怎样处理日渐长成的二师兄呢?
或宰或卖了这肯定不行,之后还是首座给出的主意。
临近科举考试,不如把这头猪送给哪位寒门学子当做盘缠,也算一件功德。
不过,天下寒门学子何其多,一头猪济得了什么事?
最后一番商议,决定由方丈出题,把大猪当做彩头,奖给最有才的那位学子。
于是出了一条哑谜,方丈端端正正坐在蒲团上,竖起一根手指,这就是谜题。
向来爱打机锋的出家人出了如此奇葩的一道谜题,当然是难倒了一大帮准备赴科举的学子。
后来你们猜怎么着,让一个目不识丁的屠夫斩获了这彩头,令人大跌眼镜。
方丈竖一根手指,屠夫竖九根。
方丈见一个粗鲁屠夫轻而易举就解了他的谜,有些不服气又出了另外一条哑谜。
竖起的手指往自己那颗光头一指并且环了一圈,屠夫看了不慌不忙,摊开巴掌拍了拍自己肚皮。
方丈这下心服口服,让屠夫将大肥猪牵走。
回到寺院,众多弟子包括寺院首座在内,都不明方丈与屠夫间的哑谜对答,纷纷来询问其中奥妙。
方丈乐呵呵答道:“此人看似粗鲁实则大智若愚啊。”
“老衲竖一根手指是说“一人得道”,他一上来就直接竖九根手指,作答“九族升天”。”
“老衲指着脑袋画了个圆,是说“你若有学之士应该头戴乌纱的呀”,他直接拍拍肚皮,不屑对到“满腹经纶这才是料”。”
“你们说,如此高才不判他赢判谁赢?”
众僧侣恍然,叹服“当真是人不可貌相也”。
再说回屠夫,牵着大肥猪欢欢喜喜回到了家。
许多学子不甘心输给一个杀猪的,纷纷登门讨教。
屠夫洋洋得意道:“这有什么,你们不懂杀猪这行当,当然解不了老和尚的哑谜。”
“我还以为有什么难的呢,其实你们不知道,老和尚年轻时大概也是个杀猪的。”
“他竖一根手指,说那头猪有一千斤,我走过去一瞅,老和尚玩心计想蒙我,哪有一千斤啊?撑死也就九百,所以我比了九根手指头。”
“老和尚估计被我看穿了他的把戏,他说这猪就送你了。”
“然后老和尚又指着脑袋,意思是问我可不可以把猪头留还给他们?”
“我慷慨拍了拍肚皮,意思是说猪是你老和尚的,别说猪头了,你要的话,所有猪下水都还你也行,然后我就牵着猪回来啦。”
另外一个版本就流传比较广,估计没少听过,是张飞与诸葛亮对答哑谜的笑话。
相传刘备三顾茅庐,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大谈福利待遇。
诸葛亮说:“我今出一哑对,你若能对出,我就跟你走。若不能,那你以后也不用来了。”
刘备顿感头疼:这哑对是什么呀?我要是有本事跟人作对,还用得着来请你啊?
一旁的张飞看到兄长一脸的为难,心想:大哥要对不出可就丢人了,干脆我来对好了。
反正我就一杀猪的,谁都知道我没文化,对不出来也不丢人。
于是乎,这哑对开始。
诸葛亮一手指天,张飞默了会一手指地。
诸葛亮竖起一根手指,张飞竖了三根。
诸葛亮击掌三次,张飞击掌九次。
诸葛亮在胸口画一个圈,张飞拍了下脑袋,哑对结束。
诸葛亮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就跟刘备走了。
过了些年,刘备想起这事,好奇问诸葛亮:“当日出山之时先生的哑对,最后你和张飞到底谁赢了啊?”
诸葛亮爽快承认:自然是张将军赢了!”
刘备又问:“那你们到底说了些什么啊?”
诸葛亮说:“当初我手指指天,代表“上知天文”,张将军愣了一会,手指指了指地,代表“下知地理”。”
我竖起一根手指,代表“一统天下”,张将军竖了三根,代表“三国鼎立”。”
我拍三下掌,代表“三三归汉”,他拍了九下,代表“九九归原”。”
“最后我在胸口画了个圈,代表“胸怀锦绣”,张将军拍了一下脑袋,就是代表“头顶乾坤”啊!”
翌日,刘备见了张飞,同样好奇询问道:我说张贤弟啊,还记得当年请诸葛先生的时候对的哑对吗?当时你们到底谁赢了啊?”
张飞很是得意:“当然是我赢了。”
刘备愈发好奇了:“你们都说了些什么呀?”
张飞解释道:“丞相大概知道我以前是杀猪的,所以竟围着猪出问题。”
“开始的时候,他手指指天,就是说今天天气特别好,我就说正好下地去抓猪。”
“然后丞相问我是不是指抓一口猪啊?我说不成,怎么的也得抓它个三口,一口不够杀的。”
“他又问那猪抓三十斤的吧?我说不对,三十斤那是猪崽呀,大猪少说也得九十斤呀。”
“丞相又问,这猪的心啊肠子啊等下货是不是一块卖啊?”
我拍一下脑袋,告诉他,只要你有钱,我连这猪头也一块卖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