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宗师
作者: | 分类:都市 | 字数:62.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0章 文化自信
“这……,这般华美壮丽的宫殿,不用来迎接外宾,竟然被用作戏曲爱好者的游戏之所。真是太暴殄天物了。”
“暴殄天物,倒也不至于。华夏类似的建筑物还有很多,比这还要壮丽雄奇的,也有不少。”
沈月楼轻轻摇了摇头,随即将自己所收集的《末代皇帝》剧组有关紫禁城建筑物的剧照也拿给龟田孝志看了。
看到千年紫禁城的格局与气象,龟田孝志瞬间瞠目结舌,被震惊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果然,专业摄影师所拍摄的照片就是清晰,比自己随手随拍的照片威力大多了。
把沈月楼等人的房间安排妥当,龟田孝志就匆匆跑回文化厅复命了,中途再也没有出现过。
……
住进京都国宾馆,等华夏戏曲文化交流代表团的演员们安顿下来之后,瀛洲官方代表赤井亮太随即带人前来和沈月楼、韩在芬和于震飞三名团长商议起了演出与行程安排。
之前华夏文宣部与瀛洲官方也有过沟通,大致的行程与演出剧场已经定下,一些小细节还需要再做商讨。
京都国宾馆小会客厅里,赤井亮太和沈月楼相对而坐,旁边各自站着两人的翻译。
韩在芬和于震飞则坐在沈月楼身后不远的两张座椅上。
赤井亮太看着有六十一二岁的年纪,头发花白,面目儒雅,身上具有很浓厚的瀛洲文人气息。
看到长相丰神俊秀,气质雍容优雅的沈月楼,赤井亮太不由开口问道:“沈团长,这次贵团打算在京都停留多长时间?”
听到赤井亮太的话,章京立刻俯下身子,靠在沈月楼耳边轻声翻译起来。
等章京翻译完,沈月楼点了点头,慢条斯理回道:“预计十一天左右,今、明两天略作休整,也让演员们先适应一下瀛洲的气候与环境。
后天,我们的演员可以正式演出。
当然,具体的演出剧场以及合作的模式,还要由贵方来决定。”
听到自己的翻译传递完沈团长的意思,赤井亮太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演出时间就定在后天晚上,演出的地点定在京都剧场,整场演出采取华夏和瀛洲合演的模式,先由瀛洲的歌舞伎演员演出瀛洲的伎乐,然后,华夏戏曲文化交流团演出的剧目作为当晚的大轴。”
让我们的戏做大轴?
一边听着章京的翻译,沈月楼一边在心中暗暗点头。
先是安排交流代表团住进赤坂国宾馆,现在又让我们在京都剧场唱大轴,看来,瀛洲官方对此次两国文化友好交流的态度还是挺明朗的。
“可以,那就这样定下,多谢赤井先生了。”
“沈团长客气了,华夏与瀛洲乃是友邦,友人前来,我们自然要尽到地主之谊的。”
与瀛洲官方商定了演出的具体安排,回到自己的房间,沈月楼又把林雁秋、韩在芬和于震飞找来,一起召开了一个内部的会议。
讨论的议题正是,后天晚上,戏曲代表团的瀛洲首演应该演出哪一出剧目。
昆曲《牡丹亭》、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和京剧《生死恨》是沈月楼为此次瀛洲之行所准备三把杀手锏,除了这三出,之前已经在华夏上演过的《玉堂春》、《钗头凤》和《四郎探母》、《桑园会》等,也都可以酌情上演。
一坐下来,于震飞就率先提议道:“要不,先演《牡丹亭》吧。”
韩在芬也有意先跟瀛洲观众见面:“我觉得,先演《梁山伯和祝英台》也不错。”
林雁秋既不是正团长,也不是副团长,只坐着旁听,并不参与讨论。
“沈老板觉得如何?”
见沈月楼不说话,于震飞和韩在芬不由一起看向了他这个正团长。
沈月楼沉思了一会,随即看向韩在芬和于震飞道:“韩老师,于老板,我的意见是第一场先演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顿了一顿,沈月楼继续解释道:“首先,黄梅戏的唱腔特点是明快流畅,从听感上,接受度更高一些,这能大大抵消一些语言上的障碍。
而且,《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感染力很强,更容易让瀛洲的观众产生共情。
首演,用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在瀛洲文艺圈打开局面,应当是当前的最优方案了。”
听到沈月楼这个有理有据的决断,韩在芬和于震飞一起点了点头道:“沈老板说得有理,就这么定了,第一天,先演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确定了演出的剧目,沈月楼又开始为瀛洲观众更好的理解剧情而费尽心思。
他来瀛洲演戏,自然是希望观众能够看懂并听懂的。
事前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本用瀛洲文字翻译出来,然后分发给进入剧场的观众,这种方法沈月楼也想过。
只是,这样一来,那种跟随剧情的发展产生喜怒哀乐,之后被梁祝化蝶结局震撼的惊喜感和新奇体验就没有了,演出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可若是观众全然看不懂剧情,同样也达不到震撼的效果。
思来想去,沈月楼想到了京剧演出时常用的提纲挈领的方法,即正式演出时,在一段剧情展开之前,先用一个简短唱段概括之后的剧情。
而在概括唱段唱起的同时,舞台正中央出现瀛洲文相应字幕,帮助瀛洲观众更好的理解剧情。
听到沈月楼的想法,于震飞忍不住惊叹道:“沈老板的这个想法真是天才之想。”
韩在芬和林雁秋也纷纷向沈月楼偷来了佩服赞赏的眼神。
看到三人这般神色,沈月楼轻笑着说道:“连三位老板都觉得这法子可行,那月楼心中就更加有底气了。韩老师,总结剧情唱段的戏词,我马上就写,正式演出时,就由您来演唱吧。”
韩在芬点了点头,忽然又看向沈月楼道:“不如,这些唱段,我们一起用黄梅旦腔二重唱的方式演绎一下,正好您也有黄梅旦腔的声线。
两个声线搭配起来,声音更加厚实,也能给剧情赋予更多的色彩。”
“好主意,那便以二重唱的方式演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