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豪贾
作者:风鵿 | 分类:其他 | 字数:133.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十五年:童子试前
“还在用工呢”
书房之内,刘信看着刘建在书桌前挑灯夜战。
心中极为欣慰。
虽然刘信不知道,刘建根本没有在用工。
“父亲怎么来了”
刘建见刘信来此,放下了手中的笔,起身拜道。
“如今也是月底,各地总行长及掌柜,账房先生已经赶往各地去了,明日我会去舟山,台湾等地转转,同时就近安排移民,开荒诸事,等我回来后,对吕宋的进攻也就开始了,而我儿下月也要童子试了,所以我来看看你”
刘信坐下后,笑道。
见刘信坐下,刘建也在一边坐下。
“多谢父亲关心,父亲下月要去台湾吗”
刘建问道。
“是啊,不过我会先去舟山,岱山等地看看,那边简单的房舍,码头皆已建造完毕,之后还会陆续扩建,我们的佃户,佣工去年底就已在舟山安置,第一批十万人也已迁往台湾,下月开始,剩下百万流民,佃户,会分六批迁入台湾安置,至于四家来的佃户,新收留流民,福建,广东的山民,估计有一百六十万吧,具体的得清点后才知道,这些会迁往吕宋安置,我去台湾,除去看看台湾建设,也就近了解南洋情况,另外台湾发现了一处金矿,我也得去看看”
刘信向刘建说道。
刘建听后,一脸期盼的看着刘信。
“好了,以后我会让你去的,只是如今你要童子试,通过后又要入学校学习一年,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刘信拍了拍刘建的肩膀,笑道。
“谨遵父命”
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刘建还是向刘信拜道。
“等我回来后,各地总行和代理商,代理户的估计也已挑选完毕,之后我便安排各地落实,到时候我们的商品,货物,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供应东南了,至于北方,我已让刘重告诉了四家,来松江和扬州两地我家佃田来进货,那里已经有了码头和房舍,只需要建立一些商铺和仓库即可”
刘信接着说道。
刘建听后,不时点了点头。
如今长江口南北大部分地方都被刘家买下。
靠近海面和江面一侧也已建立了房舍和码头,当然还有道路。
只不过这些是按照大明内部如今的标准建造,并未用到玻璃窗和水泥。
这两样和棉布,丝绸一样,刘信还不打算在大明公开。
远离海岸,江面的地方开辟出了新的耕地,未来这些耕地将种植,粮食,棉花,桑树等,当然还有猪鸡鸭等家畜养殖场。
而靠近江面和海岸的地方则是码头,房舍,商铺,仓库。
这里不仅会是四家进货之地。
其他代理商家,商户也会来此进货。
这将是刘家面向内地的商品贸易基地。
当然在刘信的计划中。
这里不仅会是各地进货渠道。
那些家族,商家,商户肯定也会带来商品与刘家交换,贸易。
如此,此地便成为了又一个大的商品中转基地。
所以刘信对于长江口的佃户田地开发,建设,可谓倾注了心力。
对于这些,刘建也是清楚。
自然对刘信此举非常支持。
只不过刘建从内心来说,实在不想参加大明的科举。
刘建的志向也不在此。
这刘信也知道。
不过刘家未来毕竟还会在大明内生存。
有一个功名,官身,对刘家也是有利的。
“父亲也不要太过操劳,待孩儿科举之后,必会为父亲分忧”
刘建向刘信拜道。
“我知道,你不想参加科考,只不过你也知道我刘家这般境况,何况大明强大,我刘家还得靠此过活,有一个功名,不仅对你,对我们刘家也是有利的”
刘信看了看刘建,叹息一声后,说道。
“父亲不必担心,个中原由,孩儿自然知晓”
刘建拜道。
看着刘建面无表情,脸色毫无波动,刘信眉头紧锁,暗暗叹息。
“哎,你是我儿,你心中如何所想,我岂会不知,这样吧,这里也就只有你我二人,你好生给我说说,为何你不想参加科考”
刘信问道。
“孩儿说了,父亲就不让孩儿参考了吗”
刘建听后,心中一紧。
我父为何突然有此一问。
“那是肯定不可能的,只是我很好奇,你为何如此,你小小年纪,似乎心中藏着许多事一样,让人琢磨不透”
刘信看着刘建,笑道。
刘建听后,大惊。
我父还真是明察秋毫啊。
“哎,父亲觉得如今大明如何”
刘建向刘信说道。
“北驱蒙古,女真,南扶众夷,众蛮,开疆拓土,万国来朝,百姓安居乐业,山林盗匪绝迹,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此盛世之象也”
刘信听后,向刘建说道。
“呵呵,真是如此吗,北驱蒙古,然如今河套,辽河套,大宁都司,奴儿干都司在何人之手,南扶众夷蛮,然交趾,南洋又在何人之手,万国来朝,怕是只是来讨赏的吧,安居乐业,盗匪绝迹,那那些流民,山民,逃户,包括我们各家的佃户,佣工哪来的,山中盗匪真的绝迹了吗,那海盗,强盗又是哪来的,父亲可想过”
刘建向刘信说道。
“这些太大了,我也想不了这些啊”
刘信听后,心中大惊。
想不到我儿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眼光啊。
“父亲明鉴,如今大明虽然看上去强大无比,然而南北却在战略收缩,放弃大宁都司,奴儿干都司和交趾,失去河套,辽河套,漠南等地就是明证,而大明内部,文臣贪腐,结党营私,徇私舞弊已不鲜见,武将兼并土地,为祸一方,各地卫所废弛,军备不整,士卒缺乏训练,吃空饷,吃空头之事已有端倪,不仅如此,如今大明朝堂虽看似一团和气,然确乱象丛生,皇帝也就是一个十岁孩童,张太皇太后,孙太后,还有太监王振,内阁三杨可都不是善茬,特别是那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虽如今被张太皇太后和三杨压制,但这些人已年迈,数年后,必然死去,如此王振擅权乱政必无阻碍,若真如此,必然危及大明走势也”
刘建向刘信拜道。
而刘信则听得一愣一愣的。
我儿怎会知道这些。
“你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积蓄力量,等大明内乱,在乘势而上”
刘信想了想后,问道。
“不,大明百年内,估计还会稳如泰山,但是百年后,那就不知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发展外海,等待时机,万不可搅进朝堂和大明纷争之中,所以孩儿才不想参加那大明的科举,因为孩儿觉得,大明科举并不能帮到孩儿,也帮不到我们刘家”
刘建再拜道。
“此事已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不过建儿记着,今日之语,且莫传扬出去,还有虽然为父不懂,然为父让你参加科举,还是为了让建儿在大明内有个好前程,好归宿,这些建儿可明白”
刘信叹息一声后,说道。
“父亲放心,孩儿谨记”
刘建起身拜道。
刘信看了看刘建后,摇头叹息。
起身离去了。
看着刘信离开。
刘建缓缓坐了下来。
是啊,如今大明看着强大。
可是这个时代还有谁比刘建更懂得大明,懂得华夏未来的走势啊。
不说别的,就说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
估计现在刘建跟其他人说,就没人相信,还会被当成造谣滋事给抓起来治罪。
如今已是正统二年。
还有十二年啊。
刘建心中想着。
又想了想大明的结局,叹息一声。
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便是刚明的标志。
可惜到头来成了盗匪守国门,海贼死社稷,文臣水太凉,武将成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