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化星
作者:梧桐居主 | 分类:历史 | 字数:108.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66章 收编明军
洪承畴目瞪口呆看着自己这个弟子,对他的大逆不道言论震惊不已!但认真想想,也真是这么回事。
洪承畴思虑一阵,避开这个纠缠不清的忠孝话题,转而问道:“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处心积虑的准备造反?”。
刘星胡扯道:“从崇祯二年,袁崇焕死的时候开始!从那时起,我就对崇祯这个新君和把持朝政的东林党、浙党、楚党的政治格局看透了。我可不想成为第二个袁崇焕或者于谦”,略作停顿又继续说道:“师傅,你想过没有?此战,如果我辰军没出手。你胜了会如何?败了会如何?”。
袁崇焕和于谦怎么死的?袁崇焕自己犯了过错,但过不至于死!他其实死于崇祯的嫉恨和党派的争斗,这一点,洪承畴的洞若观火。于谦的死,其实是死于明英宗和明代宗之间的恩怨,以及徐有贞一般官员的挑唆。
如果当年的刘星拜师的时候,拿自己与袁崇焕和于谦相比,洪承畴会嗤之以鼻。但现在,面对年纪仅仅二十三,就不声不响之间筹建起这样一番基业,并执掌数十万大军的一方霸主。洪承畴不得不承认,这个弟子已经不是他所能看透的了。
对于刘星发问,洪承畴之前不是没想过;而是不愿去想,不敢深入去想。现在细细思考,还真是的问题。打败仗了,自然是阵亡或者被捕就义;打胜战了,洪承畴相信,班师回朝之时,就是再次解除兵权之日。那时,运气好些也会向戚继光一样郁郁而终;运气不好,就会步于谦袁崇焕的后尘去了。洪承畴自己很清楚,军中诸多将士只知道大帅,不知道皇帝的事情,瞒不过监军太监的。
见洪承畴和帐内诸将都思考,刘星便继续问道:“师傅和诸位将军想过没有?如果此番我辰军不出手,你们全军覆没后,明朝是何去何从?是被李自成率领农民推翻,还是被皇太极率领清兵从容入关呢?”。
“顺便告诉你们一个最新的消息:八天前,李自成在开封附近打败孙传庭和左良玉的大军,明军败退守洛阳。李自成自从再次出山后,连战连捷,他的闯军已经扩充到了十五万人马,河南腹地除了洛阳和弘农,其他均失守。与此同时,张献忠在安陆与贺龙人所部交战,贺龙人再次战败退回黄州;杨嗣昌只能追在张献忠背后绕圈圈。湖北的江北之地已经混乱不堪”。
洪承畴和在场的明军诸将骇然不已,他们屯兵塔山是就知道中原局势不妙,没想到恶化的这个程度了!难道大明真的是气数已尽?
......
洪承畴最终还是点头了,特别当刘星告知众人,他们家眷已经被刘星接出京城,洪承畴的福建南安的族人也被接到厦门的消息后,众人的后患之忧没有了。就连曹文诏和吴三桂,刘星都做了一些动作。
刘星派人给曹文诏送了一封自己亲笔信;洪承畴三思之后也写了一份建议书给曹文诏。有了洪承畴的书信,刘星更有把握劝降曹文诏;就算一时之间没决断,埋下一个伏笔也不错。至于吴三桂,刘星动用了镖局和风信子的力量,将吴家老小送往山海关了。刘星相信吴三桂见过家人和私信后知道怎么做。
刘星现在没把握说服吴三桂归降,但经过这个事情,山海关算是彻底从明朝隔离出来独立一阵时间了。关于吴三桂会不会繁复背叛的人品问题,刘星从不担心。没人天生的喜欢做汉奸,吴三桂前世要不是李自成下瞎搞,他是不可能降清的。至于后来当了平西王后举旗反清,说到底还是康熙心太急逼迫的;要不然,以吴三桂六十多岁年纪还有心思造反?年轻时候都没想过自立,到了快要进棺材还自立?
康熙所谓的平三番,何尝不是爱新觉罗家的卸磨杀驴做派。如果真有心善待功臣,就不能学学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武将们一旦决定下来,行事就非常干脆利落。通过三天的收降和整编,三万五千的明军加入辰军,穿起了蓝色简章的军装,扛起了蓝色青龙战旗。当后勤的人员将棉衣棉裤发给每个新加入的士兵时,洪承畴和段勋他们都惊呆了。
这一套棉衣棉裤在市面上售价至少二两银子,这种衣装,只有大户人家才穿得起。光这些衣服发给将士们,随便一撒就是七万两银子!
当知道每个辰军士兵在皮扎甲之内,除了棉衣外,还穿丝绸防御箭矢时。洪承畴彻底无语了,用刘星的话说:你们过去穷,不要把我们想得一样穷!每个士兵每个月按一两银子军饷供给,我们辰军上下不分新兵老兵,都是一视同仁。所有这次在锦州之战阵亡的明军将士,统计名单;待平定中原后,每个人的家室发放二十两银子的抚恤金。
辰王愿为死去的袍泽们发放抚恤金的消息传出后,三万多降兵欢声雷动,高呼辰王高义!
洪承畴算是彻底明白了,自己没有这个弟子财大气粗,也没有这个弟子这样长袖善舞。看着这位霸气外露,又不温不火的年轻新主,再想想紫禁城里的那位,真是对比才知道天壤之别。
既然都做臣子,辅佐谁不是辅?既然这样,还不如辅佐自己弟子,将来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自己这个帝师的名份少不了。
段勋的指挥风格稳扎稳打,所以刘星提他为少将师长,依然统辖他原班步兵人马。曹变蛟是个典型的骑兵将领,直接被任命为刘星直属亲卫风骑兵的主将,而刘斌这个弟子回到自己阵营后,被刘星任命为火骑兵主将。
这样一来,刘星三支亲卫军的主将算是找齐了!刘汉统领破锋营,刘斌统领重装火骑兵,曹变蛟统领轻装风骑兵。
所有整编后新军,刘星都派遣参谋人员,保持对军官的权力限制和军队思想观念的控制,刘星不会对原则性进行退让。至于人选,刘星都想好了,除了自己老营的参谋人员提升一批外,剩余之数从金州的军校里调人。这些军校的年轻后备,经过完整的军事培训和思想洗脑后,参谋职位是他们进入军队最好的过渡职位。既可以让他们发出自己谋略战术辅导的特长,也可以给他们时间适应战场的上的残酷。
......
辰军大营里,洪承畴向刘星问道:“祖大寿的事情,你怎么处理?”
忙完明军整编的事情后,这件事情是当务之急了。所以,对这个洪承畴提的这个问题,刘星是意料之中。此事,刘星早已胸有成竹了。便说道:“二个选择:第一,祖大寿保持自立,但不能降清!我每年供给十万石军粮,他拿关外的马牛羊等物资与我辰军交换。第二,祖大寿接向本王投诚,本王收编之后,将他们移防到宁远”。
洪承畴皱着眉头问道:“迁移祖大寿所部到宁远?现在吴三桂和秦明冀不是驻扎在宁远,你准备攻打宁远吗?”
刘星侃侃说道:“攻打宁远?不!让吴三桂让出宁远,只要我一封书信即可!他父亲吴襄和吴家老小都被我从京城接出来,送到山海关了。他吴三桂是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做”。
洪承畴问道:“你这是逼他自立?然后也通过粮草制约吴三桂?”,洪承畴也是清楚,在现在这个当口,要劝降吴三桂归降太难,自己和吴三桂没太深交情,也劝不了。
刘星点头说道:“不错,弟子正有此意!先让他们两个堵住辽西走廊,把清兵通往关内的路子堵死!不管是当年的大凌河之战,还是这次锦州会战。明军都范了一个大错:从宁远到锦州的八十里平原旷野就给清兵一个截断粮道的机会。清兵的骑兵在平原上又是如鱼得水。这一次,弟子能迅速击败皇太极,是七成的侥幸运气!完全利用了清兵的轻敌大意。”。刘星毫不客气的指出明廷在军事上战略错误:锦州从根本就应该舍去;要防守,就应该集中兵力和火炮的军械防守宁远和山海关两个点就够了。
洪承畴点头说道:“确实如此,清兵因为八旗人丁稀少,攻城战又不是他们的长项。大明如果以退为进,放弃关外固守辽西走廊反而是上策。不过,这抛弃国土的罪名没人原意的担当;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出兵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