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限制级末日症候

作者:全部成为F | 分类:科幻 | 字数:673.8万

第1265章 白色源头

书名:限制级末日症候 作者:全部成为F 字数:3706 更新时间:2024-11-17 03:22:48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限制级末日症候》更多支持!谁是第一个发现世界末日已经来临的人,如今已经无法考证,就阮黎医生自己来说,大概是在二月份的时候,被十一区(在日本归附之初也一直被称为日本特区,不过出于政治和治安方面的因素,官方文件中已经正式取缔“日本”这类具备地域性的称呼,但因为习惯,至今仍旧有不少人混用“日本特区”这个称呼)的某家精神病院邀请,前往参与当地某个特殊病例的诊治工作。期间,自然是发生了一些非日常的事件,才让阮黎医生注意到“白色克劳迪娅”这种花。

那次诊治因为一些复杂的原因,最终没有下文,但就像是一个开关,让阮黎医生渐渐接触到更多非日常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她碰到了越来越多奇怪而复杂的病例——虽然从心理学方面来说,这些病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平日里却很少碰到——突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在自己的视野中涌现出如此之多的特殊病例,着实让阮黎医生意识到了某种不妥当。

更何况,倘若深入追踪病人的情况,总会出现“白色克劳迪娅”这个词汇。

“白色克劳迪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东西?阮黎医生对之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调查,然而,尽管它的外表看似一种开花植物,造型朴实,如同林道边常见的野花,但是。它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学名。

“不,真格来说,它和它可能的亲属。在植物学图鉴中完全没有记录,就像是突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阮黎医生这么对我说:“如果说。它是十分罕见的花,那倒是值得惊叹的大发现,但是,当我发现它的时候,它的数量已经很多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它就像是野草一样,即便在城市的某处。不经意间就能察觉到它的存在,就仿佛它一直在那里,只是被我们忽略掉了一样。”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问我:“你觉得,真的可能吗?真的有那么一种,如同野草一样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一直被全世界所有人忽略其存在?”

当然不可能。我是这么回答她的,她点点头,继续对我讲述关于“白色克劳迪娅”和“世界末日”的事情。

1999年的世界末日。其实就是今年,阮黎医生在二月接触“白色克劳迪娅”,并迅速在探究这种散发着奇异魅力的植物中。意识到了世界末日已经开始,并且,实际上,人们已经被卷入其中,深受其害了,而这个时间点,也还只是二月末。也就是说,只用了大半个月,以那次跨区诊疗邀请为开端。相关的情况以可怕的速度和数量,涌入阮黎医生的观测之中。而在那之前,她甚至一点消息都没有听闻。更没有注意到一丁点类似的情况。

这种变化,对普通人来说,或许不那么敏感,然而,作为一名心理学研究者,对待细节的严谨态度,很快就从这种变化的频率上,意识到有什么状况正在全球范围发生。为了证明这个猜测,她陆续联络了自己的人脉圈,并亲自飞往国外各地,于半个月的考察中,确认了这一点。

“当时,我只以为状况的分布,是根据人群聚集的密度来区分的。”阮黎医生沉浸在那段时光中,表情变得沉重,“可是,我们很快就发现,它跟人群密度没有关系,只和白色克劳迪娅是否出现在那个地方有关系……意识到这一点,在当时看来只是偶然,但之后想来,却是必然。”

阮黎医生的意思是,像他们这样的人,意识到白色克劳迪娅正在导致世界末日,而所有的相关情况,都以白色克劳迪娅为核心,并非是偶然的发现,而是一种数据上的必然。这种必然性到底是如何证明的,她没有详细讲述,因为,那似乎是很复杂,虽然逻辑推理也能得出结论,但用感性去了解则更加方便。“就姑且认为这是命运吧。”她这么随意地说到,尽管,我知道,她并非是命运论的信徒。

“具体来说,白色克劳迪娅到底引起了怎样的状况,以至于让你们认识到世界末日的降临呢?”我不由得问到,在这个问题之后,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阮黎医生口中的“我们”到底有哪些人,而这些人有到底具备怎样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白色克劳迪娅引起的状况中,比他人更加敏感,从而在他人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察觉到末日的降临;其次,这个中继器世界的末日发生在1999年,也就是现在,这和我进入这个中继器世界后的观测时间不符合,更别说,“高川”在1999年之前,就已经是精神病人了。那么,精神病人和白色克劳迪娅之间,又到底会产生怎样的联系呢?阮黎医生说过,她第一次知道“白克劳迪娅”这个名词,就是在某次诊治精神病人的时候。当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又会否与接下来的一系列情况有所牵扯,乃至于现今也没能摆脱当时的影响?

第1265章 白色源头

我想要知道的情报很多,但并不值得为此打断阮黎医生的讲述,因为,相比起她的整理,这些问题反而会打乱来龙去脉的连贯性吧。

我和她一边走在林间的小道上,这条蜿蜒通往天文台的道路有一段土路,紧接着是一段石板路,就像是古时候的道路,并没有经过修葺,就一直沿用到了现在。碎片一样的阳光下,一路点缀着湿润的翠绿色。良辰美景和绝佳风情,并没有让气氛变得松弛欢快,反而让人感到,在故事讲述的期间,始终有一团阴影笼罩着自己,某种预兆就好似冰冷的丝线。缠绕在四肢和脊椎上。不过,这种不详的感觉,于我而言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白色克劳迪娅盛开的地方。每个人的精神都出现了异常。这种异常在普通人身上表现得不明显,纯以数字进行比较的话。虽然超过了正常值,但是否需要较真,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情况,不过,当数量放大到“全世界的人类”这个取值后,就不得不让人在意起来,而且,排除临床现象的一些特征。在一些区分“正常”和“不正常”的系数中,极少产生作用的一些数值,突然出现超过平日认知的变化。一旦将这些变化和自己所看到的情况结合起来,就一定会进一步,对“有什么情况正在发生”这个事实,有相当程度的体会。

阮黎医生等人不断追寻这些现象、数值和感受的变化,遭遇了往日所未曾见过,也未曾听闻的事故,三月份的时候,开始有人产生了符合“白色克劳迪娅”现象的病症。然后又出现一系列的变故,导致不少人死亡。一连串的小事,终于演变成“被死亡追逐”这种感觉的大事。在不得已之下。大家放弃了继续追踪,因为,继续下去,只会让人觉得,之所以有人死亡,纯粹是因为他们在追寻“不应该知道的事情”,仿佛有神明在惩罚这种行为——毕竟,并不是每个专家都是唯物科学的倡导者,反过来说。正是因为遭遇了自己所无法理解的情况,察觉到自己在唯物科学方面的极限。从而选择走入唯心哲学方面的科学理论专家也不在少数。

“仿佛有不详尾随着自己,一路追寻只会感到一种无法摆脱的。命运般的恐惧,然后,觉得有神明在冥冥中掌控一切?”我刻意向阮黎医生确认了这样的感觉:“我在日记中,也写过这样的感觉。”

“是的。”阮黎医生说:“你不止一次听我讲述这个事情了,将之演化为故事情节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问题在于,你忘记了,你并非是现在才听我说这些事情。”

我觉得阮黎医生不是在编故事。

三月下旬,阮黎医生回到家里,对养子兼病人的“高川”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以确认白色克劳迪娅现象的影响,结果没有出乎她的意料。在整个城市的人,都十有八九被感染的情况下,“高川”也不可能成为特例。而且,阮黎医生之前的调查显示,白色克劳迪娅现象所导致的影响,在精神病人身上尤为严重。这也意味着,在这个时间段之前,“高川”一直都是“正常的”精神病人,而受到白色克劳迪娅的影响变成“异常的”精神病人后,病情的恶化速度变得十分迅猛。出于相处和治疗的考虑,阮黎医生决定将这种相对于过去精神病况的“异常”,当作正常来看待,而将过去的“正常”视为轻微,从而将白色克劳迪娅影响前后的“高川”的状态,进行一个平滑性的观测。

这种做法当然不是正常手段,在寻常情况下更是被禁止的,但是,阮黎医生并非外行人,既然她决定这么做,一定有她的道理,我是这么理解的,所以没有任何惊异和不安。

阮黎医生的队伍解散后,追寻之旅的惊心动魄似乎也失去了源头,生活开始变得安定,可是,通过各种现代化的联系方式,阮黎医生和那些人,仍旧确定了,安定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异常的事实,而最终将这种正在不断深化的,寻常不能感受到的异常,确定为“世界末日”。

“也就是说,所谓的‘世界末日’,就仅仅是代表这一状况的术语,而并非是纯粹字面上的意义?”我不由得说到。

“不,的确是世界末日。”阮黎医生给出肯定的回答。但“世界末日”这个用词在最初被确立的时候,给他们自己的感觉,也是有些夸张的。虽然,异常产生的范围,形式和追寻异常时所遭遇到的危险,都让人不由得产生一种的强烈危机感和恐惧感,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末日,可不是“人类死个精光”这种程度。而在早期,那些危机感和恐惧感的来源,也仅仅是“人类的生命受到危险”这种程度,实际上,人类是如此脆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病菌。也会让人死亡。所以,“人类生命受到危险”和“世界末日”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真正让“世界末日”变得名副其实的证据,是在更靠后的研究中察觉到的。而那已经是涉及尖端数学和物理领域的情况。即便是阮黎医生自己,实际也无法真正去理解。只是。对方给出了结论,而她则不得不相信这个结论——世界末日的确正在降临,而源头似乎就是白色克劳迪娅,因为,数学模型是指向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