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182.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七十九章 唐倭马关条约
海风温柔的吹在脸上,带着海上特有的腥味,薛仁贵看着坐在船头不停的看手上的纸张,笑的跟个傻子一样的李东升,用手指戳戳一脸担忧的张勇:“侯爷已经这样好几天了,那个什么条约有什么好的,这么开心?”
张勇摇摇头:“不知道,少爷这样已经好几天了,大夫说他没有事情,但是我总觉得不对劲。来将军,你学问高,见识广你看我们少爷有没有问题?”
来恒也纳闷:“看不懂,总管他签的条约我看了不过就是倭国租了个地方给我们可以停靠海军,还有大唐商人可以来倭国经商,唐人在倭国犯法要带回大唐处罚,就这最后一条对我唐人有点用处,其余不都是倭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嘛,他们现在就巴不得我们商人过来做生意呢。”
“是啊,就为了签个字还特地去了下关那个地方,少爷的想法我们搞不懂。”
三个人同时叹了口气,又摇摇头各自做事情去了。
这个时代没有人能理解李东升的这种喜悦的心情,我大清整天牛逼轰轰的很,可是历史上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基本都是他签订的,可以说提起条约在中国人的心里第一反应就是卖国,就是屈辱,就是丢脸,特别是马关条约,他对中国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了民族危机。
所以李东升就用手榴弹吓住了葛城皇子,然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条件,最后把他们特地带到后世的马关县去签订了这个《唐倭马关条约》。
具体的内容也就是把日本以前对中国的那些东西除了割让土地以外的都写上去了,这些东西就是历史的证明,以后的学生上历史课的时候,提到这个马关条约心里就是自豪,也算是他穿越过来的奉献了。
这份条约还要等回长安后盖上国玺才算正式成立,但是李东升相信李世民肯定会看出这份条约的好处,以后哪里就是一个跳板或者说是大唐货物倾销的对象,他就是收税也会收的快活无比。
“侯爷,还有三日就到高句丽了,我们是先去跟大军汇合还是自由行动?”来恒知道这次抓住了泉盖苏文,李东升加官进爵那是肯定,那这个水军总管的位置已经留不住他了,此时当然要示好,以后到了长安说不定还有事情请他帮忙呢。
李东升看着地图道:“一去一个月,在海上时间过得真快,不知道陛下他们是不是已经回长安了?”
“还有城池没有打下来吧,怎么陛下就要撤军呢?”薛仁贵着急了:“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打下来,就这样不要了?”
“怎么会不要呢,陛下跟朝廷里的人肯定都已经有了办法,要你操什么心?现在你对未来有什么想法,我去跟陛下提,”李东升看着一脸沧桑的薛仁贵道:“你年纪也不小了,自己考虑下。”
薛仁贵点点头:“侯爷,我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到了港口,看着海军源源不断的往下搬东西,留守的程处默心情不好,黑着脸道:“我们认识了这么久,有赚军功的地方你都不叫我,非让我们留守,现在好了,薛仁贵马上就要官职比我搞了。”
李东升看了他一眼道:“拉倒吧,海里风急浪大,出去十死无生,你是国公世子,我怎么可能让你去冒这个险,等这次打仗结束,估计你爹肯定要把你啦回去,不会让你再呆在军队里。”
“我不回长安,见惯了这天下的各处风景,就感觉长安就像是一个牢笼,把人困死在里面,有多少没有出来过,他们就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呵呵,由不得你啊,你在这个家族有多少享受,就得背负多少责任,你的责任就是让程家开枝散叶,回家乖乖的做种马去吧。”
两人斗了一阵嘴,李东升才问起李世民及大军的去向。
程处默想了一会道:“陛下带领大军已经先走一步,算时间的话应该到了国内,就是不知道驻地在哪里。”
“那我们现在补充给养,现在就去追陛下。陛下已经等泉盖苏文等的心急了。”李东升当机立断。
李东升带着一条船渡海回国,军舰靠岸的时候他才发现是莱州。他骄傲的对张勇他们道:“这里是我起家的地方,现在的莱州肯定大变样了。”
今天的天气不好,没有太阳还刮风,码头上面没有什么人,远远的看见一条大船朝岸边飞速的开过来。码头上的了望兵吹响了号角,一大批的士兵冲了出来在码头戒备,这里可是有大批舰船,是海军的基地,可不敢大意。
李东升上岸表明了身份,立刻有人上前恭恭敬敬的把他给迎到码头上最好的房子里,再一打听李世民已经到了定州,他决定立刻日夜兼程去追李世民,一定要在他回长安前把泉盖苏文交上去,不然在入城式上没有一个重量级的俘虏怎么显示出这个进城式的高级?
就在李东升做出决定的同时,李世民跟长孙无忌还在讨论这个事情,虽然一仗把平壤打下来,但是治理是个大问题。从高句丽百姓的态度来看,他们十分不配合唐军的管理,为了防止高句丽死灰复燃,他们把高句丽百姓都迁往中国,路上哭声震天也没有打动李世民的心。
喝了口茶,李世民道“不知道李东升带着舰队什么情况了,现在髙藏已经被我掌握,就差一个泉盖苏文,这次行动就完美了。”
“陛下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想那茫茫大海一望无际,要去抓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基本上是没有希望的。”长孙无忌对海军不看好,水军换个名字就能在海上嚣张了?真当他是天上的神仙什么都懂?
李世民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希望不大,但我年龄大了,就想把事情做的完美一点,这应该也是我最后一次亲征了,就希望能一次功成,不留一点遗憾。”
长孙无忌不想再谈这个问题,他转移话题道:“太子贤德,知道你到了定州,已经日夜兼程往定州来,要迎接你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