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作者:烽火重燃 | 分类:历史 | 字数:326.5万

第1418章 以速天祥先生死吊!

书名: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作者:烽火重燃 字数:2117 更新时间:2025-01-21 02:13:47

“张世杰……”

文天祥回忆出了张世杰的模样,说道:“若是他能与各方英杰齐心协力,元人岂能那样简单就让大宋投降?”

“我承认,论铁骑,宋人不是元人的对手,除非岳将军在世,凭其背嵬军或可与元人铁骑一战,但如今,却是无人可以做到……”

“可,这并非是一场在草原上的战役,而是敌人从草原赶来,舍弃他们的草原优势,来进攻我们大宋,我朝各城池之城防皆十分牢固,论守城战本该是我们的拿手好戏,却一败涂地。”

“其原因,便出在了大宋内部,心不齐,嫉贤妒能,过度重文轻武,皆是弊端。”

文天祥怅然道:“因此后世,你们定要以大宋为鉴,碰到贤明且具有才能的人,要多向其看齐,但莫要在国难当头时勾心斗角。”

“碰到嫉贤妒能者定要远之。”

“若后世之人,能在关键时刻同仇敌忾,我坚信没有任何一个外域,可以侵略我华夏之领土。”

“晚辈谨记,必将先祖之言传于后世。”

江逸谨言道,勾心斗角这四个字他已经在大宋的史书看厌了,可以说,翻开整个大宋史,不管在哪一个时期都能找到恶劣的典型事件。

要说这文天祥先祖可真不是个好脾气,在他没被抓时,任何一个投降元朝的人来游说他,都会被他直接吊死,凡是他所到之处,那些嚣张跋扈、鱼肉乡里的人都会被他立刻处死。

也正因此,文天祥所到之处,可谓百姓欢呼,恶霸胆寒。

但当时的百姓,对被俘虏的文天祥又是什么态度呢?

宋弱,难道真的只是朝廷软弱么?

江逸想,或许,并不见得。

他郑重地看向文天祥,问道:“先祖可想知道,百姓在您被俘虏时的心态?”

“嗯?”文天祥诧异,不知道江逸为什么突然说这个。

观众们一头雾水:“这还用问嘛,肯定是想要把文天祥先祖救出来啊!”

“呵呵,那可未必,有些人你让他自己为国捐躯他不愿意,但对别人,他可是巴不得早点死的!”

“那倒不会,应该没那么可怕吧,虽然刚才我也挺想先祖死的,但古代不是都很讲究仁义嘛,那些百姓应该不至于这么残忍。”

“有道理,而且我也没看到有什么百姓对文天祥的看法,再加上不是说有不少义士想救文天祥嘛。”

观众们仔细想了想,觉得百姓们希望文天祥死的可能性并不大,应该都是想把救出来。

江逸没有多说,右手抬起一挥,时空之镜骤然变幻。

一个白袍留着山羊胡的男人拿着毛笔,在面前桌上的纸上奋笔疾书。

光是那题目,便让人惊掉大牙。

“生祭文丞相”!

生祭,就是人还活着,但我非得提前用祭拜一下你。

当时文天祥刚被俘虏后没多久,消息就已经传到了大宋百姓耳边。

此时,正在写这篇生祭文的人,名叫王炎午,是文天祥的同窗和同乡好友,得到消息后的没有第一时间想办法营救文天祥,而是,写下了生祭文!

刚开头没几句他就写道:“闻文丞相被执作生祭文。”

这篇生祭文开头更是简单明了,第一句便是:“以速天祥先生死吊!”

第二句是:“丞相再执,就义未闻,慷慨之见,固难测识。”

意思基本就是,请你快点死吧,你再看看我这篇祭文,我怎么还没听到你英勇就义的消息啊。

这篇文章字数一千八百字,按照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就是通篇都有一个共同点

戴高帽!

看似把文天祥的事迹和诸葛亮对应,把他和各种义士能臣联系到一起,好像真的要把他抬很高,但实际通篇都是在劝,你快死吧。

“卧槽,这人在搞什么啊,这个时候文天祥被判死刑了吗?”

“楼上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没有,这是先祖被抓没多久后,王炎午写的。”

“啊?先祖没死,他写什么以速天祥先生死吊干什么?”

一些观众皱紧眉头,这未免也太晦气了,哪有这么做事的?

“还用问嘛,这人就是古代版的键盘侠呗,据我所知还是文天祥先祖的好朋友,但事实就是,当年很多人都认可这篇文章!”

“也就是说,先祖虽然立志为了百姓斗争,但在他被抓之后,百姓们可都在盼着他死!”

“真的假的?宋民怎么这样啊!”

“笑死,你以为什么叫做人性?”

许多观众们忍不住握紧拳头,麻的哪有这么做人的。

这不就相当于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国家被外域人抓住,结果一堆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不去救他,反而逼他去死吗?

更可怕的是,不少观众本以为现代可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仔细想了想,真的不可能么?

就在这时,江逸说道:“这篇祭文,王炎午抄写了几百份广为发放,并张贴于您押解经过的各大沿途驿站、码头山墙、店铺墙壁等醒目处。”

“除此之外,他还派人在各处宣读:“呜呼!大丞相可死矣!(大丞相,你赶紧死了吧!)”

“麻的,我想杀人了!”

一个年轻观众气得直咬牙,一拳头锤在了桌子上,不顾痛得火辣的拳头满脸通红。

“卧槽,这都特么是什么人啊,那些百姓居然还任由他发放和张贴?这要是在大街上看到这样的文章不得撕掉吗?”

就在观众们好奇之时,时空之镜出现了百姓和一些文人看到这些的画面。

“好啊,这篇文章写得好!”

“理应如此,理应如此!文丞相为国为民操劳半生,现在不慎被抓,的确应该以死来成全自己的美名!”

“没错,若文丞相不死,其本身和大宋的名节必将受损,我等饱读诗书,为的就是报效国家,不避斧钺!”

“愿求文丞相,以成我大宋文人之风骨!”

许多文人拍案叫好,觉得王炎午简直写下了一篇千古绝唱。

“此篇文章,必当名流千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