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变成万人迷啊
作者:辛录 | 分类:古言 | 字数:4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孕
杀人诛心。
杨幼仪这番话,虽然没有任何贬低杨淑仪的言辞,但听在诸位娘娘耳中,可不是这么回事。
平日里处处忍让,这样的姑娘,如何撑得起家宅?妹妹铸下大错,恐被波及是人之常情,然避而不见却未免过于冷血。
娘娘们思及家族中有适龄子弟的,便已经在心里暗暗打定了主意,回头得支人回家里说一声,杨家的三姑娘不可为妇,万一真娶回去了,他日家宅不宁可怎么是好?
御花园里的谈话,很快便像长了翅膀似的,乘着萧瑟的寒风飞出了宫墙,飞入了京中那些高门大户的人家。
杨淑仪从外头听见了被加工润色过的流言,回家哭了一场又一场。
可眼看着年关将近,她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提这事,扫了父兄的兴。她只能暗暗告诉自己,反正兄长已经应承过,等开春之后,他会帮她说上盛安伯府的亲事。
届时如今的这些笑话热闹,又算得上什么呢。
等到了夜里,宫中一片灯火阑珊,龙驾仍然摆到杨幼仪所在的芳华殿。
宫中已经许久未进新人,杨幼仪颜色鲜妍,又是个小意温柔的性子,很得顾明华欢心。
晚风轻拂,烛影摇晃,两人一番温存之后,杨幼仪枕在君王的臂膀上,侧身对着他,轻言细语地问:“皇上,妾身听闻,兵部左侍郎柳大人快要告老还乡?不知皇上心中,可有了接任人选?”
顾明华睁开眼,淡淡望向枕边人,无悲无喜的一颗心,落进盛满孺慕与依赖的双眼里。
蓦地,他软了心肠,回想起来这许多日子以来批改奏折之后送到御书房的一碗甜汤,下朝之后回养心殿的路上遥遥一程相望,还有每日晨起前备上的一碗热粥。
大抵人到中年,总容易被温情迷眼,甚至绊住脚步,哪怕是天家帝王也不例外。
顾明华已经知道她想说什么,“嗯”了一声。
杨幼仪见他没有再开口的意思,心中惴惴,疑心自己是否走了一步错棋。
大邺没有后宫女子不得干政的规矩条例。
原本也是有的,但后来被太祖皇帝废了。那时的中宫皇后是帝师之女,胸有丘壑,心怀家国,太祖皇帝与皇后又是少年夫妻,鹣鲽情深。每当国事繁忙的时候,太祖皇帝便让皇后一同议事。
当然也有朝臣跳出来说不合祖宗规矩,历来礼法,惹得太祖震怒,一连发落数位言官大臣,又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人说褒姒祸国,然周幽王昏聩在先;又说西施亡吴,然越王有卧薪尝胆之志。你们如今高唱大邺将亡,国已不国,莫非是觉得朕亦为幽王之列,还是说南楚北齐,将现越王之流?”
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来,谁接得住?
此后自是无人再敢提法制规矩这一条,后世的帝王们,也怕自己被比之幽王,不仅广开后宫言路,甚至对颇有见地的宫妃,还一再提拔赏赐。
也正是因此,杨幼仪今夜才敢斗胆开口。她以为,就算皇上不喜后宫女子干政,看在她尽心服侍的份上,也不会惩罚她。但现在,她却真的有点担心了。
“可是想举荐你父亲?”过了许久,顾明华阖上眼睛,淡淡问道。
杨幼仪闻言惊起,跪坐在顾明华面前,刚承欢过的少女姿态柔媚,妙音婉转:“嫔妾不敢。家父年事已高,久无建树,妾在宫中盛宠不断,已是深受皇恩,又怎敢奢求皇上提拔家父?”
“那你想说什么?”顾明华因为她的话提起兴趣,半掀眼皮,眯着眼睛看她。
杨幼仪放低了声音:“嫔妾想说,家父恐不能胜任兵部左侍郎之位,皇上若是属意家父,还望皇上看在嫔妾一片拳拳孝心……”
“你可知,兵部左侍郎乃是实缺,非是如归德将军一般的闲散官职?”
“嫔妾正是知道,这才斗胆提及此事。”她抿着唇,瓷白的侧脸在烛火的映照下呈现出细腻的光泽,“身居要职,便要有大担当,承大责任,但是家父闲散了半辈子,嫔妾担心家父……”
杨幼仪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夜里有风吹拂,树叶的影子落在窗上,簌簌摇动着。杨幼仪心下恍惚,想起来自己以前在宫外的日子。
她入宫之前,活得虽说算不上多潇洒肆意,但也没被规矩约束过,杨家虽说不上门第多高,但因着李家的关系,在京中还是有许多人家愿意给他们面子。
倘若不是因为这样,她也不会在西楼里因为一时意气挑衅姜蘅。
后来入宫,她学会了收敛,也学会了话说一半藏一半。
说出来的一半,无须多切情入理,但得出自真心,藏起来的一半,便可尽管由人去猜,猜得对或错了,到底也算不到她头上。
就像现在。
顾明华抬手,将她拉入怀中,到最后也没有回答她的话,只拍了拍她白腻光滑的细肩:“不早了,睡吧。”
杨幼仪面上淡定,但心中已经忐忑得不成样子,这会儿听见他说话,也顾不得细想能否成事,只将眼睛闭上,柔顺地嘤咛一声,窝在了顾明华怀里,不再多言。
日升月落,宫中照例一片祥和,而姜家,也在长久的平静下,迎来一件大喜事:
莞然阁的花月姨娘,早晨起来跌了一跤,被丫鬟扶起来之后,下腹隐隐作痛,后来请了大夫诊治,才知原来她已经有孕月余了。只是因为月份小,肚子不显怀,这才无人察觉,甚至连花月自个儿,也不知道。
这事儿一出,姜家上下都喜笑颜开。姜仲廉早几年还想和贾氏生个儿子,奈何两人身子也调养过,药也吃过,却始终收效甚微,后来后院收用的妾室通房,总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故失踪死亡,长此以往,他便也歇了心思。
却没想到如今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府中十几年未添新丁,这个孩子,无论是男是女,都是个好兆头。
对主子来说是喜事,下人们自然也都欢欣起来。
君不见,就连正院里的贾氏,和宜霜居里的姜蓉,虽然手里的绢帕都要揉碎,但面上不也得摆出一副殷切笑意?
这时候,谁不开心,不就摆明了想招家主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