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的一代GoldenWind
作者:王波er | 分类:其他 | 字数:60.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2章 国学辩论会终章
华旗国际17楼是一个教学培训公司,里面有一个会议室,大家就坐在这里开会。
“这位是朱老师,以前在兵器公司上班的,现在做企业管理研究。”
“朱老师你好。”
“你好。”
“这位是夏老师,专门做国学教育的,在凤城二路有所培训学校。”
“夏老师你好。”
“你好。”
“这位是张帆,是做软件工程的。平时喜欢诗歌,是西安诗歌协会的常务理事长。”韩老师又向他们介绍我。
“原来是诗人啊,年轻有为。”大家都一个劲地夸奖。
“跟各位前辈比起来差远了,我很喜欢国学,希望有机会和大家交流。”
“老计怎么还没来?”宁老师说。
“快了,他在书院那边忙着,正赶过来呢。”韩老师说。
等人期间,我们在座的几位又聊了起来。从过去一直聊到了现在,涉及的内容包括哲学、教育学、成功学,没想到这几位年长的前辈也知道成功学,这是近来才流行起来的一种学说。等了半个小时,老计来了,这次研讨会仍然由他主持。
“大家好,这次我们书院组织这次国学研讨会,只有一个议题,就是怎样让国学产业化?邹教授已经去了北京,在一座国内知名的大学里任教。而西安这边,他的书院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了。为此,我们几个弟子决定,自己办一所国学书院,就叫做儒学书院,大家觉得如何?”
“振兴儒家,名字起得不错。可是,书院的具体办法,还得认真研讨一下,不然,做什么都无异于空谈。”宁老师说。
“对,这正是今天邀请大家来的目的,请大家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我们办这个书院,就是为了弘扬中国的国学教育,做到国学的复兴。可是,光有口号不行,书院的各项开支都需要资金来支持,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多出主意,让国学实现产业化,只有这样,才能长期发展下去。”
“老计说得不错,下面,大家可以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了。”韩老师说。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一阵,都支持办兴儒书院。人家别的城市都开始搞了,有个河南人,先是办了国学小学,现在都办了国学中学,是私立学校,教授的全是国学课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人家都能办起来,咱西安作为古都,也一定可以。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比如,我们如何赚钱,书院的赢利点在哪?从钱的问题就引出了一连串的问题,都不好解决。
“我是做企业管理的,我觉得,既然咱们有这个想法,就要好好干。那么,我们绝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没有明确地分工,书院必须企业化管理。不然,没有约束力,什么事情都办不好。”朱老师说。
“这点我赞同,但是咱们的书院根本就没有注册,从开始到以后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资金支持,这钱从哪里来?”宁老师说。
“我作为邹教授的大弟子,先出一千,韩老师是我师弟,也出一千。我最近还打算花重金做一个网站,专门用来宣传我们的兴儒书院。”老计说。
“对,我刚才就说过。好的东西,咱们就要努力去做,放在这个层面上,就不叫宣传了,而叫宣扬,宣扬一种传统文化。”朱老师说。
“既然大家都决定认真做了,那么,我也尽一份力。咱兴儒书院的那个网站,我可以帮忙搞。这样,可以省下一笔资金。具体的事情,等做的时候再详细商议吧。”我见大家都这么认真,也开始表态。
提到盈利的问题上,大家的意见是可以办国学培训班。从免费试讲开始,如果学员觉得可以,再正式缴纳会费。每周,我们都找一些老师来讲课,在座的各位也可以加入。每讲一节课,算课时工资。
“宁老师,你那些关于国际局势的看法、观点,这些都可以在课堂上讲。毕竟,这些也是提高知识水平的方面。”老计说。
“行,什么时候试讲,你们通知我就可以了。”宁老师说。
看来,大家都各抒己见,非常踊跃,但我感觉自己仍然不受重视,自尊心受到了一定的打击。我说:“你们都有了任务分工,那我干什么?韩老师,难道你拉我来就是为了凑人数吗?”
韩老师一愣,连忙微笑地说:“哪有啊,张帆,你不是咱《秦汉国学》的副主编吗?我最新一期的杂志都把你的名字印上去了?不信你来看看?”说着,他从帆布包里拿出了一叠杂志,抽出一本给我看,我发到扉页,赫然一看,果然有自己的大名,满意地发出了笑声。
“不错,这个杂志一会儿多给我几本,我去拿给自己公司的同事们看,也帮忙宣传宣传咱们的国学,下一期的杂志一定要把鸿儒书院的名号印上去,咱们可就要正式开始市场化运营了!”
我的这番话立刻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会场爆发出了噼里啪啦的掌声。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对兴儒书院的发展规划也做了详细地安排。这样的话,看起来这次国学研讨会是圆满地解决了问题,可只有夏老师坐在最后一排,不苟言笑,始终保持着沉默。
“夏老师,你也说几句嘛,说说自己的见解。”
“我跟韩老师是同学,从小到大这么多年了,我知道他有个心愿,就是办好国学。为此,我们一直努力着。我记得前几年的时候,我们就开过会。当时,会议现场也有很多人,都说咱们要努力办好国学。会上都说得很好,可下来呢,完全没有实际行动。慢慢的,这拨人就散了。后来,还有几次研讨会,也是这种情况。现在,到了今天,又是一样的情形,开会的时候说得很好,谁知道散会后有没有执行力?总之,你们说什么我都支持,但我实在是不抱有什么希望。以前的那些人,对国学非常热情,渐渐的大家都散了。现在呢,开会的时候又多了几个新面孔,比如说宁老师、朱老师、张老师,大家又坐在一起,围绕着这个话题开始讨论,说来说去,道理都是对的,但是,我还真不知道咱们这个兴儒书院能不能搞起来?”夏老师的一番发言让在座的人陷入了沉默,这番话无疑给热闹的现场泼了一盆冷水,但很快就被大家的热情扭转了,大家都说这种担心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