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混在皇宫当侍卫

作者:文墨金名 | 分类:历史 | 字数:97.2万

第205章 粮食战争2

书名:混在皇宫当侍卫 作者:文墨金名 字数:2299 更新时间:2025-01-20 12:36:33

可是随着收购的顺利进行,将会面临越来越难收购的局面。

葛岩让人开始瞄准那些大地主大户,这些人的粮食一般都掌控在他们的管家或者专门的粮食管理人员手里。这些人的粮食一般不会随着行情价格变化,而拿出来卖。

他们储存的粮食,很多是为了防范风险,或者囤积之后,用于青黄不接的时候出售牟利。

光从百姓那里收走粮食,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一旦青黄不接,这些的人的粮食立刻会填不很大的市场,无法造成恐慌,就不可能有价格哄抬。

虽然哄抬价格不仁道,但是葛岩为的是西宁的江山社稷。葛岩的目标并不是那些穷苦人家,他的目标其实是大辽国朝廷和那些富贵人家。

葛岩发动了所有的力量,开始接触那些大户的粮食管理人员,怂恿他们将粮食暂时高价出售给葛岩,然后拿了钱再低价收购回粮食回去填补窟窿,一来一去可以实现的利润往往的数百两甚至数千数万两。

一千两就足以让一个普通的人,瞬间成为一个富户。

这份吸引力实在太大了,葛岩让人千方百计去怂恿,终于有小部分的人付出行动。

葛岩擅长造势,投小利而赚大钱。葛岩让每个城和区域都有一两个人因此暴富。

葛岩这种广撒网的行动,立刻引起了影从效应。

等这些富贵人家的家主发现的时候,这些大规模的粮食已经被葛岩洗劫一空。

葛岩足足在这里面花费了一千五百万两纹银。

此时的葛岩,还剩七百万两没有花出去,葛岩继续常规性的收粮食,依旧是每天涨五文的架势。

一直持续到了七百万两挥霍一空,葛岩将粮食全部运回了西宁。葛岩这时候将一切收购行为停止。

此时的粮食价格已经暴涨到了一百六十文。葛岩的撤退,造成大辽国的粮食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一直跌到了一百二十文的时候,却离奇的跌不下去了。

之所以价格坚挺住了,原因很简单,几乎所有的粮商手里,都已经存量不多了。百姓手中更是只有小半的存量。

市面上流通的粮食变得越来越少,价格自然降不下去。

这个时候,原本一直感觉蹊跷的大辽国朝廷,终于醒悟了过来。粮食被人人为的炒高了。

此时的大辽国人,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人为这只是大辽国的粮商屯粮造成的。

只要粮食没有离开大辽国,似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都是西宁国的葛岩操纵的一次贸易战争。

随着天气渐渐变冷,粮食越吃越少,人口牲畜每天都在消耗粮食。粮食的储量越来越少,没有葛岩的收购,粮食也开始水涨船高,很快粮食的价格就涨到了葛岩之前收手的一百六十文一石。

粮食的价格似乎没有任何收手的架势,依然不停的上涨。

此时的富贵大户,突然发现,自己家的管家或者粮仓管理,突然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了。他们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每一个富贵人家的主人,都开始去查看自己家里的粮仓。

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家里的粮仓,几乎全是空的,要么装满了沙子,要么早就空无一物。

那些管家和粮仓管理之所以逃了,就是他们发现之前卖粮食赚的钱,根本不足以填补粮食的亏空。

等这些富家大户的主人,发现了这些人跑了以后,就已经晚了。

大户人家的危机意识,总是比一般人要强烈,他们立刻意识到,很有可能是人故意将粮食收购走了。

大户们立刻开始高价到市面上收购粮食,可是等大户们拿着银子去收购粮食的时候,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整个大辽国境内,居然同时出现了恐慌性的传言,有大量粮商已经收购了大辽国全国粮食产量的一半,此时整个大辽国的粮食,已经支持不到来年夏收了。

这对于一个偌大的大辽国而言,简直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几乎一瞬间,家里还有些存量的人,担心自己以后买不到粮食,可能没到开春就被饿死,于是市面上几乎没有人愿意卖粮食了。

即便是那些屯了一点粮食的粮商,已经知道风险就在眼前,粮食马上就要暴涨,所以全部都关门打烊了。

这下子富家大户急了,粮食已经空了,不可能坐等一家人饿死吧。

现在整个大辽国,都是有钱都买不到粮食的局面。

每家每户的大户人家都挂起了收购粮食的牌匾,几乎是一天一个价格。

只有那些等着钱救命的人,才有可能出售一点点粮食,大户人家即使使尽的抬高收购价格,都收不到足够家用的粮食。

一时间整个大辽国,陷入了恐慌和大乱之中。

就连朝廷的粮仓也出现了大面积的亏空,大辽国朝廷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一瞬间整个大辽国召集大臣紧急商议对策,可是商量来商量去,根本没有任何解决办法。

粮食越来越少,之前买走粮食的人始终没有出现。

眼看着就年关将近,粮食已经从一百六十文,涨到了五百文了。

不少人开始去其它国家贩运粮食过来兜售,获取暴利,可是大魏国知道了大辽国的国情,他们心里可是乐坏了,早就严令禁止粮食外流进入大辽国。

没了大魏国的粮食大仓,想要去买北面的蒙古和大琻粮食,更是不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有粮食。如今和大辽国接壤的,也只有西夏、西宁、回鹘、大理、吐蕃。

西夏自从被西宁打残以后,韬光养晦,本来就是西北贫瘠之地,粮食勉强够本国,还要吃大量的粗粮。

回鹘更是贫瘠,几乎到了一毛不拔的地步,更加不可能提供给如此庞大的大辽国。吐蕃还算比较富裕,但是吐蕃乃是奴隶和佛陀国度,这里并没有自由贸易的习俗,所以粮食流出本国的概率很低。

只剩下一个大理,物产丰富,可是大理一直都是大魏国的藩属,他们顾及大魏国,一直不愿意掺和大魏国和大辽国之间,不愿意成为两国博弈的傀儡。

大理能提供的粮食也是很少,根本不够满足偌大的大辽国需求。

这个时候,似乎只有如日中天的小国兴宁,听闻极为富足。

大辽国紧急派出了使臣,请求西宁救援。

可是使臣却是直接吃了闭门羹。

这下子大辽国整个朝廷都疯了。粮食依旧再涨,甚至已经有朝廷的官员眷属出现了饿肚子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