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窃爱皇妃

作者:棠梨果子 | 分类: | 字数:96.9万

县令,是少数能打破死循环的人

书名:窃爱皇妃 作者:棠梨果子 字数:2075 更新时间:2024-10-24 03:14:20

这十日来他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也几次有心冲进馆驿,看看四王爷究竟恢复的如何。

唯一让他安心的,就是四王爷手下的重点已经从照顾四王爷,变成了舍粥和寻人。

不消打听,他就知道四王爷最起码没有性命之忧,可是这么久的日子,都要忍着四王爷基本恢复再去拜访,也的却是一件格外磨人的事情……

可是为了四王爷能够好好修养,他一直也不敢前往馆驿叨扰,还是听人说四王爷已经大好。如今都能在在街边扛米舍粥,他这才第一时间前往馆驿。

想说的话有太多,真的见了四王爷,除了一句参见王爷,莫名的就有些词穷。

“今年的粮食可都种下了地?长势如何?物价比平时如何?”到底也还是四王爷能说会道,再加上确实心里有不少疑问,以至于第一场见面,四王爷都有些聒噪。

可是终究也还是上下级关系,四王爷初来江南,对这里的情况自然还是不够熟悉,何况,能尽力尽力为上司答疑解惑,这也是考验他这个地方官当的是否称职。

“回王爷,虽然今年春旱严重,但是本地及时启用水利,已经顺利完成春耕,只要今年水利不出问题,本县粮食可保丰收,只是仓库的余粮不够充裕,勉强只能熬过明年春耕的时候。至于物价,下官不才,虽然一直竭力控制,但是物价一直还是居高不下……”

语速平缓,中规中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番话下来,四王爷对县令的猜忌少了一半。

“好,本王知晓了,过几日你带着本王在田间地头走走,前几次的刺客,可有抓住,查出来是谁派出来的吗?”来到江南这么久,看着民不聊生,这么久以来,四王爷脸上第一次有了些笑模样。

“回王爷,衙役们拼尽全力,也不过是抓了几个黑衣人,衙役都是土生土长本地人,没什么经验,也没见过什么大场面,还没有把他们带到府衙,那几个黑衣人就都服毒自尽了,衙役们一个个吓得脸色惨白,直到现在才刚缓过劲来。”

“那还真是可惜了,多去出事的街道查访查访,看能不能找到什么蛛丝马迹。”语气平净,虽然有些失望,可也是意料之中。

他遭遇两次刺杀,之后都有派人在那附近查访,最后,也还是一无所获。

原本也没报什么希望,也自然不会有什么生气的情绪。

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多叮嘱叮嘱县令,让他的人手,平日巡逻走访时,也多对附近的地方加以注意。

“是,下官一定多督促府中衙役,让他们尽快查明谁是刺杀的幕后推手。”哪怕做难,县令也只能点头应是。

至于让衙役多番查看,是否能有结果,没有人会知道,就是四王爷自己费尽心机地查,他也不敢保证,他就能一定纠察出来这场刺杀的幕后推手。

毕竟这样的案件,唯一破案的可能性就是抓住刺杀的黑衣人,大刑伺候,软硬兼施,从他的嘴里套出究竟谁是幕后主使。

可是,谁能成想,要不就是凭借着衙役们的武功,压根很难和这些黑衣人讨上便宜,要不就是即便抓住了黑衣人,他们也没有办法瞬间将黑衣人制服并且使其下巴脱臼,无法吞毒自尽。

如果不是最后一夜,金陵县自救不暇,眼看就要露出马脚,这个时候黑衣人闯出来相救,结果却功败垂成,他甚至连接来这些黑衣人面纱的机会都没有。

那天晚上,如果一定还要感谢什么,那就要感谢那天黑衣人终究没有倾巢出动的勇气,死士的背后也还有不愿意舍弃身家性命的本性。

不然如果他们真的倾巢出动,身怀六甲的九歌可能还等不到合适的时机突然反戈一击就体力不支。

如果他们真的倾巢出动,可能等黄金火骑兵到达仓库时,见到的,也只能是满地的死尸。

如果他们真的倾巢出动,他们也就不会有机会,难得抓到五个求生欲很强的死士,不惧流放之苦,把黑衣人的秘密一五一十的招供出来。

总之,如果用一个字来概率县令给四王爷的第一印象,那他认为县令可占的一个贤字。

而天下,就是应该就给像县令这样的官员治理,才能有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

也正是因此,县令虽然只是一个七品芝麻官,可是他也依旧是回愿意花很大的功夫去倾听了解县令的每一点建议。

之前,他也听过不少人明里暗里的和他抱怨自己人微言轻,在朝廷之上,也是言路不顺。以至于,到了最后,自己也就没有了给朝廷进言的欲望和激情。

之前,他自己在朝堂都没有什么发言权,对于这样的事情,有时候他自己也会觉得深以为然。

可是在那天,他才猛然发现,其实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悖论。毕竟没有人生来不是人微言轻,那些在朝廷话语权很重的臣子,他们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在一开始,就能有很高的话语权。

他们一开始也是人微言轻,官阶也是上不了台面的芝麻官,而他们也都是通过一天天能够让皇帝和群臣眼光一亮的建议,逐渐得到了帝王的垂青。

甚至如果那种心态真的在朝堂里催化,越是有发言权越积极,而没有发言权的则当起了缩头乌龟,这个死循环,对于皇上广开言路也是极其不利的。

而现在,县令就是他见过为数不多的能用细心巧思可以打破这种死循环的人。

只要建议提的实用可行,就一定会被当权者考虑采纳,又何惧自己在朝堂之中一直没有发言权?

不过这么小的一件事,就是当时已经是一品的亲王都无法释怀,县令能把这件事看得如此通透,终究也还是有过人之处。

而他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能像县令一样通透从容,哪怕所有的建议不一定都被接纳,也一样热心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