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影视从四合院阎解成开始

作者:我是六只鱼 | 分类:其他 | 字数:203.8万

第十章 再中探花

书名:影视从四合院阎解成开始 作者:我是六只鱼 字数:3518 更新时间:2025-02-13 02:19:46

省试成绩出来之后,滞留在东京的举子,采买了各种本地稀缺的商品物资之后,就匆匆的离开了东京。

东京城的高消费,对于普通的平民之家,还是太高了一点。

大多数没考中的外地举子,虽然留恋汴梁的经济繁华,文学繁荣,受着经济制约,还是伤心,难过,不舍的离开了汴梁。

走的时候,只能暗自下着决心,三年之后再来。

少了几千个最喜欢聚会闹腾的举子,东京城里总算是消停,清净了不少。

等到三月,盛长柏又参加了,在皇宫里面举行的殿试。

大周朝的皇宫,不算太大,周长只有五里,跟明清两代的故宫相比,还是要小上很多,大概也就相当于四分之一。

有大周立朝的时间不长的原因,也有从大祖到现在四任皇帝,都不算奢侈,没有大修宫殿的原因。

大周朝皇宫,只有在大周朝定都的时候,大肆修建了一些殿宇,保持着一点必要的皇家体面。

只是建造几十年的大周皇宫,远不能和建造四五百年的紫禁城相比。

见识过高楼大厦,又见识过紫禁城这种古代建筑技艺巅峰。

盛长柏第一次进皇宫,也就没有和其他准进士一样,没见识的看得个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殿试的氛围,还是要轻松不少,没有罢黜,只是排个名次。

这三百多位准进士,心里的压力都不算大。

考生们能有今天不被罢黜的好日子,也是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

多亏了之前,有殿试被罢黜了的考生,投了西夏和大辽。

大周朝的皇帝,马上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能考到殿试这一步的考生,大小都是一个人才。

就算发上一份俸禄白养着考生,也比考生投身异族敌国资敌了好。

大周朝不管是武官,还是文官,已经白养了太多人,也不差殿试本该罢黜的这一个两个。

考生被内官带领着,到了集英殿,按着省考的名次,依次落座。

盛长柏也第一次看到了老皇帝。

居移气,养移体,掌握着大几千万人口的生死。

身居高位几十年,老皇帝还是挺有威严的。

在集英殿,出了一下题目,待了一刻钟,老皇帝就被内官搀了出去。

明显的看出来,皇帝的身体不好,看得见的虚弱。

难怪能参加朝会的大臣,整天就是想着让老皇帝,早日立储。

皇帝都这样了,当然不可能和这些考生一样,在考场待一天。

皇帝待上一会儿,表示一下这些考生,都是天子门生,也就达到了目的。

殿试毕竟是在皇宫,只有一天的考试时间,题目当然也就出的少了一点。

当然了这个事情,全看皇帝的喜好,这次殿试,皇帝就出了三道题。

经义,论,策,各一道。

前两道,经义和论,普普通通,没什么新义。

考试的最后一题,没出意外的,老皇帝还是提出来立嫡,立长,还是立贤的问题。

这就需要猜测老皇帝的心思了,老皇帝提出的立嫡,立长,还是立贤。

许多人会以为,老皇帝在问,邕王、兖王两个大侄,应该怎么选。

盛长柏就很明白老皇帝的意思,老皇帝一直和朝臣,僵持着不立储君。

明显还是希冀着,自己可以生一个儿子。

皇帝又不是不能生孩子,不说生了十几个闺女,就是儿子,皇帝也生过三个。

只不过皇帝的儿子,都没有长大,全部夭折了罢了。

说皇帝老,其实皇帝也才五十,在古代算是老年。

但这个年纪,男人明显还没有完全失去生育的能力。

有可能生育下自己孩子的情况下,老皇帝怎么可能,舍得把江山交给自己的大侄。

不要说是皇帝的位置,一大片的江山。

就是普通人家的两间茅草屋,几亩田地,能传过自己亲子的情况下,也没人愿意传给过继的大侄。

盛长柏很赞同盛紘的为官原则,谨慎,低调,不结党,不惹是非。

策对里面,盛长柏没有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文章里面还是表现出了一些对立嫡的支持。

只是这一个观点正确,盛长柏就超过了这殿试里面一大半的人。

为了取得一个好的名次,对老皇帝支持一下,不磕碜。

当初还有诗赋考试的时候,那些考生,对皇帝更谄媚。

考诗赋,就是替皇帝,替朝廷歌颂功德。

比的就是谁最会拍皇帝的马屁,谁把皇帝拍的最舒服,拍的最清新脱俗,谁的成绩就更好。

支持一下,皇帝立嫡,盛长柏也不亏心。

什么立长邕王、立贤兖王,都是不太靠谱的事。

这两个亲王,邕王占了一个年长,子嗣众多,但是庸碌不堪,不思上进。

兖王虽然有一些能力,能力不多暂且不说,还没被立储,就开始飞扬跋扈,不懂得伪装低调,也不是人君之像。

这哥俩真要选一个的话,相对来说,还是邕王更靠谱一点。

第十章 再中探花

大周朝祖训,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皇帝庸碌一点问题不大,只要不是昏庸就行。

找一个精明强干的宰相,挑选一批精明强干的大臣。

也耽误不了治理国家的朝廷大事。

殿试出来,盛长柏就真的放松了,经义典籍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了。

...

相比于省试的一万多份试卷,单是批改就要小一个月。

殿试这三百多分考卷,批改起来速度就快多了。

殿试后的第三天,成绩也就出来了。

表面看皇帝是主考官,但是皇帝可不会把每份试卷都看一遍。

都是阅卷官,批改过后,挑出来五份或者是十份的考卷。

让皇帝定一下前几名的名次,后面那三百多分考卷,老皇帝哪有精力,一份一份去看。

普通皇帝一般也就看五份,十份试卷,老皇帝也算仁厚,年轻的时候,可能还会选择多看几分看卷。

到了这个时候,身体不好,还要把精力花在后宫造人身上,当然不会选择多看了。

殿试过了这两天,虽然不用看书,盛长柏也没有闲着,盛长柏这些准进士,都要去礼部,学习面君礼仪去。

就算盛长柏已经经过了盛紘的私人培训,这些事情也不能错过。

到了殿前唱名这一天,盛长柏和盛紘一起出了门,参加朝会。

大周的皇帝,虽然不起大早,但是官员,需要先走一段路,才能到达皇宫。

所以提早出发也很有必要,盛长柏跟着盛紘出门,都还没有天亮。

盛家这种宅子,挨着内城的还好说,去上朝距离还不算太远,提前半个时辰,也就可以了。

那些住在城外,或者是外城哪个犄角旮旯的官员,提前一个时辰出发,也不算早。

进了内城,到了东华门外面,新科进士,按着省试的名次,排着队,等着唱名。

文武百官,今天陪着进士们,等在东华门外,散乱着站着,三五一群的聊着天。

盛长柏也算的见识到了,盛紘的长袖乱舞,八面玲珑。

一个区区的六品绿袍小官,竟然有不少的绯袍大老,跟盛紘聊的火热。

就算有盛长柏外祖,王老太师的面子,让盛紘能认识这些官员。

但是这些官员喜欢和盛紘聊天,就是盛紘自己的本事了。

等着老皇帝,从后宫不知道哪个宠妃的床上爬起来,将要来到东华门的时候。

乐官奏乐,一阵礼乐之声之后,百官开始按着文武,品级高低排队。

盛长柏不认识那么多人,但是认得官袍的颜色。

“满堂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确实没有说错,朝堂上面,确实大部分都是文官,大部分都是身穿紫袍,绯袍。

盛紘这种穿着绿袍的小官,没有多少,跟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皇帝到了之后,文武百官上前,分列左右,这是今天的观礼人员。

不过今天的朝会,主角还是盛长柏这些新科进士。

没有让盛长柏等待太久,就开始传出来太监的唱名:“戊已科殿试第一人...”

伴随着一阵礼乐,太监唱名了三次,新科状元,进前谢恩。

第一名不是盛长柏,第二名依然不是盛长柏,直到第三名,盛长柏才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戊已科殿试第三人,宥阳盛长柏!”

唱名三次,盛长柏走到前面谢恩。

大周朝的文人地位很高,平常时候见了皇帝也不用磕头,但是殿试谢恩这个重大的场合,还是要给老皇帝磕一个,算是认下了这个老师。

“盛长柏?”

“臣在。”盛长柏躬身道。

“抬头。”老皇帝打量了一番盛长柏:“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无愧朕亲点探花郎!”

老皇帝夸奖,盛长柏又是感谢了一番。

“一门三进士,祖孙两探花,也是一段佳话,下去吧。”老皇帝点头,这不能不让盛长柏想到,自己是受了这段‘佳话’的拖累。

要不然成绩能更好一点,当然了也有可能,是盛长柏沾了爷爷是探花的便宜,这个事情,事后才能去打听了。

宣徽使喊道:“今科第三人朱铭,赐进士及第。赐袍,赐靴,赐笏!”

盛长柏带着衣服,鞋子,笏板,就退了下去。

然后等着全部三百多号人,都见过皇帝谢恩之后,一帮子又一块出来,再集体谢过皇帝,这才算是完事了。

要说明一点,也就是三鼎甲,就是前三名,唱名的时候才喊三遍,后面的都是只喊一遍。

然后一帮子新科进士,就可以散场,然后可以回家,回客栈。

也可以直接去琼林苑等着吃席。

从东京城的西北皇宫,到城西赐宴的琼林宴,有好长的一段路。

跨马游街说的就是,新科进士去琼林苑,或者是回家,去客栈走的这一段路。

路两边不少的人围观不说,还有直接过来榜下捉婿的。

虽然皇帝会派一些兵丁护卫,但是这些兵,拦人也是看人的,总是会有一些人有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