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之都在
作者:平南四月 | 分类: | 字数:43.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章 前尘
……
我又一次做梦,回到小时候我们还是土路的村里——柳塘村。
贺一之背着他那个卡通式的书包在前面走着,我拼命的喊,却叫不住他。
其实我对他的很多事情都停留在高中一年级之前,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的梦都没有他如今的样子。
***
河县,距离青城有几百公里的县城。
1989年冬月,大雪覆盖了整个河县,那时候的河县只是有一个县卫生院和县政府的二层楼房的小县城,周围基本都是平房的建筑,鲜少有楼房。
那天,灰蒙蒙的天空再一次飘起雪花,这天对于大多数人家是平凡的一天,可对于贺建国一家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在河县,县城东边不远一个小村里——柳塘村。
贺建国焦急的等在他家那间破旧的砖瓦房门外,听着里屋自己的媳妇的动静。
双方的母亲已经在屋里,已经疼了一晚上的何秀梅依旧坚持等着从十里外赶来的接生婆,原本她的母亲要接生,可是无论怎么按照老方法都生不出来。
我们生活的小县城,从一开始就不是改革开放的先驱,所以在思想上和观念上以及所处的价值上都落后一步。
由于大雪接生婆来的很晚,等到来了,贺建国太过担心,已经推着家里的驴车赶往县卫生院。家里的一头驴因为下雪怎么赶都不上路,所以只能人来拉着走。
那一路,白雪下在贺建国的头上混着散发出来的汗水冻成冰棱,他从来没有如此觉得自己没出息,也从来没觉得生活会如此的难。
他想起出发时,那头毛驴套不上缰绳的时候,他心底而来的着急和痛苦,还有他发抖的手,他想过,如果有个四轮车,他至于这样吗?如果他早点去了医院,不计较那几个住院费,他至于这样吗?
他也从来没有觉得他亏欠她的,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事情难倒过他,他看着脚下的雪,看着周遭鲜少的人家,看着眼前被大雪掩埋的路,看着身后撵下的车辙,感受着自己后背的汗,他顿觉自己心寒,顿觉无助。
一路上,贺建国为自己的没出息而落泪,也为自己不能给他的孩子更好的生活而落泪,他后怕了,后怕他老婆如果坚持不到医院,那他该怎么办,他后怕了,怕他的脚步有一刻迈不动了,那他们一家……还有他尚未出生的孩子。
其实后半程他的腿都僵了,可是他就是一步一步的迈向前,他知道她的老婆在后面,那一次的遭遇贺建国对谁都没说,就像他心里从此开始扎了一个刺,让他迫切想要活出点人样。
何秀梅一路上几乎疼死过去,醒来几次基本都是看着一路的皑皑白雪,却发现自己连活下去的想法都没有了——太疼了。
她有气无力的对贺建国说“当心点。”只是她早已不记得,而贺建国始终记得。
到了医院,贺建国甩了甩自己发酸的胳膊,使劲抱起何秀梅进了医院,那时候河县的医院也不发达,老旧的长廊里回声特别大,贺建国撕喊着“医生,快点。”
只有二层的医院,从楼上下来一位不紧不慢的老大夫,看到何秀梅的样子才着急的喊着楼上的护士“快下来几个人。”
何秀梅被放在架子上推走,而贺建国彻底坦然的坐在地上,很冷的医院走廊里,竟然让他满头大汗。
直到何秀梅生下贺一之,发现肚子里还有一个女孩已经因为缺氧生出来的时候没了呼吸,那时候县医院的技术也落后,当时的生产中的何秀梅什么都不知道,而贺建国却哭的稀里糊涂,赶来的贺建国父母和何秀梅父母一再安慰并且再三嘱咐不要告诉何秀梅发生的事情。
后来何秀梅知道后,也没什么反应,只是淡淡的笑了笑看着贺一之的样子。
贺一之从出生啼哭之后,就很少哭泣,始终很安静。
我家老唐曾和我说过关于贺一之名字的来源,当然不像是我的名字那么草率,贺建国对于贺一之并没有过多的深厚用意,只是希望一之能如他的名字一般简单明了。
很多次回忆和贺一之听到烦的唠叨中可以知道,何秀梅会想念那个夭折的孩子,但也不想念,她都会说那会观念保守,思想落后,技术落后,原本以为没什么事情,也原本以为怀的一个孩子,没想到……
很多事情都糟糕在没想到。
她也说,要是放到现在肯定剖腹产,怎么能让孩子缺氧而死呢。
贺建国从来不接这个话题,而且何秀梅几次提出生二胎的想法都被贺建国打消。
贺建国据理力争的告诉何秀梅这辈子就要贺一之就可以了,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他不能让自己的老婆再遭受这种痛苦,这种生死就在眼前的痛苦他也无法承担。
也从那以后,贺建国对老婆和儿子百般呵护,努力让他们的生活变的更好。
贺建国开始不断的找可以挣钱的事情,而何秀梅也无条件支持。
在贺建国不断跑出去看市场之前,他家里也是一贫如洗,一间破旧的砖瓦房,下雨还有时候会漏雨,我记得很多次下雨都能看到屋顶上遮雨的贺叔叔。
后来,他成了村里第一个种植大棚的人,那时候河县的冬天很冷,基本上很多人冬天吃的菜都是菜窖里储存的几袋土豆还有冻得发蔫的萝卜。
一开始,贺建国尝试并没有成功,第一年因为一场大雪压塌了大棚,导致所有投入都化为乌有,我妈妈说贺建国的投入是卖了他家里的缝纫机和一辆自行车。
接着,年底的时候贺建国特意去了青城学习,不只是学了大棚种植,还学了土鸡蛋冠名销售。
在村里一如既往的按照传统等着开春播种,等着天气好下地的时候,贺建国围了自己家在后山山脚的一块地,放养了1000多个小鸡仔,据我妈不断告诫我爸人家的成功经验时候我可以了解,贺建国很有魄力而且何秀梅大力支持,这些投放的小鸡仔是何秀梅母亲家里给陪嫁的一条金项链卖掉后的钱。
这一次贺建国没有失败,而是成功的赚到了自己第一桶金。
我们那里的夏天山清水秀,后边的山脚下流着一条小溪,那是天然的一道泉水,贺建国再后来的改造里将泉水引.流给鸡场,让小鸡仔吃的是青草,喝的是泉水。
我记得后来我们村里竖起的大牌子都是“贺家·鸡蛋”,贺建国每次去青城不只是学习人家的先进理念还有发展销售的渠道。
那是我们村里第一个算是文盲走出去学习并且有些成功的人。
贺建国也是第一个我们村里买了摩托车的人,那时候听着村里传来突突的摩托声肯定是贺建国路过。
那时候,我们村里根本没有网络一说,甚至连个座机电话都很少,完全是靠贺建国不停的在各个地方走动才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从那以后我就很少见到我一直叫的贺叔叔。而且据村里人广为流传的故事,贺建国很讲义气和诚信,这或许是河县人普遍的品质。
因为,有一次一个外地来采买鸡蛋的货商,说自己的货款在来的路上丢了,希望能够先订上货离开,回去再将货款打过来,贺建国竟然同意了,那是贺建国第一次见到的货商。
也是这位货商在后来的很多机遇中帮助贺建国做的更大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