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贤
作者:南元 | 分类:古言 | 字数:14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69章 干着急
孟庸说着说着,还是忍不住的担忧北征的女人了。
能不操心么?
战场啊!
虽然她天天回来跟自己说没有危险,鬼信啊?
就看她那段时间累的那个半死不活的样,他都胆战心惊的,生怕那边的她出了问题。
他干着急都没办法。
“那边还早呢,父皇如今斗志昂扬的,将士们也都雄心壮志的,我们反正跟在他们身后。
这几天我们得空了,不仅仅我们自己的力量空出来了,还有不少的伤员不能上阵,也跟着我们。
我带着的两百妇人,看到那么多死掉的牲畜,就积极指挥伤员帮忙剥皮制作皮毛了。
顺便,我也带着人做肉干,一场战争下来,敌我双方一起,真的是死伤无数。
死掉的人,我们没办法,只能就地掩埋。
死掉的牲畜,我们这一支的女人队伍万分的眼红,舍不得浪费了,没几天,我们这一支队伍就搞出来差不多十万件的皮毛跟几万斤的肉干。
就这么一下子,父皇跟将士们竟然都不怕挨饿挨冻了,也不知道他们想在草原上转悠多久,他们现在势头强劲的很,都恨不得一口气横推干净了草原才好。”
张玉蓉说起来另外一边,也是无语的很。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也从来只有立场,没有对错。
她们在古代横推的民族,一部分正是现代世界里的自家人啊!
她能说什么么?
什么也不能说,只能闷头治病救人,其余的她都不插嘴,一句话都不会说的。
女人不干政,这个条件摆的好啊!
她难得的干了两回政吧,都没有好事!
她还是做个最纯粹的女人,或者是纯粹的大夫也好,总之,切记切记,不能干政!
一周后,张玉蓉在丽水老家村子免费看诊的摊子铺的更大了。
从周二到周末,张玉蓉都在丽水老家免费看诊,不管什么毛病,只要你敢进村求诊,那就要抱着被人实验的态度来。
因为,张玉蓉带人实验了。
虽然是带着人实验,但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跟着张玉蓉学习的,特么的竟然全是各大中医院的主任大咖啊!
这种免费治疗,这种实验性的治疗,实际上也是从前连专家号都挂不到的啊!
当地都积极安排配合事宜,万万不能发生伤医行为,上次张玉蓉就因为疲惫休息了三个周末,真被骂上了三周的热搜啊!
将自家地盘上的这个村子定位免费中医实验治疗地点,实际上太有利于本地发展了。
不夸张的说,这个地方,一定会成为寸土寸金的好地方。
但,四周不能给房地产商开发,张玉蓉一行人要求,村子四周保持淳朴的农村样貌。
最多可以休整成为农家乐场所,可以发展旅游,就是不能让房地产商建设楼盘,破坏了他们心目中的老传统。
好吧,即便是这样,全国这么多人要过来求诊,本地的民宿,酒店,土特产也得好好搞起来啊!
另外,大力扶持中草药店,这边的诊脉免费,针灸免费,唯独开方的中草药,需要患者自己到药店购买,自己煎熬。
这个生意,不仅要做,还得要做好,绝不能以次充好,坏了各位专家们的名声。
村长带着更多村里的长辈们,将继续维护全村求医秩序。
村里的老人正好也多,五十岁以上的,统统被村长组织动员起来了。
“规矩就是规矩,从前玉蓉都照着我们村的规矩看病,如今来再多人,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并且不能坏了规矩。
每天的看诊的人,必须先经过我们村子的关卡,拿出来他们的病例,身份证,别随随便便放进村里搞事的人。
看着心术不正的,两眼乱飘的,病的再重,都请他们去大医院,别祸害我们村的玉蓉。
开口闭口一嘴脏话的,动不动甩一沓钱砸村里人的,一概不要。
反而是穷的叮当响的,穿的便宜的旧的,看着老实的放进来,不老实的穷的也不用放进来。
进村里,人品第一位,两句话一说就不对劲的请出村子,该上大医院上大医院去。
还有,这一次村里各处安置的摄像头,要看好了,谁故意破坏村里摄像头的,这种人,有多远请多远。
另外,各家村里的亲戚朋友,托关系找上你们的,怎么围你们人情,你们心里都应该有数,别坏了村子的名声。
如今各家各户,几乎家家户户都添盖了新房,做了民宿,开了饭馆,卖起来自家做的土特产。
拿我自己家做例子,我家去年一年靠民宿饭馆土特产,就挣了纯利润三十万。
家里的儿子儿媳妇根本都不要出去打工的,在家靠着玉蓉,就轻轻松松挣了这么多。
各位想想,要是玉蓉觉得我们村子名声坏了,她还肯留在村里给人免费治病么?
玉蓉要是走了,你们各家各户的民宿饭馆土特产,也都彻底歇了。
所以啊,好好珍惜全村人的名声,什么歪门邪道的都别想,各家大人管好儿子孙子。
管不好的,不需要玉蓉出面,我这个村长就直接不给你们面子了,一旦被剔出我们这个审查团,谁的脸面都没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村长如今对玉蓉更是心疼,更是折服。
所以维护起来玉蓉,也更是不怕得罪人的。
好在全村人对玉蓉的维护,都是自发的行为,但他也还是担心,有个别人家的不肖子孙,会经不住外面人的诱惑,坏了村里的名声。
谁敢坏了村里名声,谁家就不要给自己推荐任何亲戚朋友了。谁家也不要再开饭馆民宿卖土特产了。
没有相应的约束,外面的诱惑太容易坏了村里的规矩。
“张主任,我一直到现在才发现你们村子形成的这样规矩,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北京来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专家,叫钱先。如今也跟着玉蓉学习,到了玉蓉老家的村子。
在见识了村里的风气规矩之后,不由得连连赞叹,难怪张玉蓉坚持要回到这个村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