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作者:我欲归去 | 分类: | 字数:5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四十五章 法正献策
盩厔城。
贾成率大军终于赶到城中。
此时贾成方在盩厔一线总兵力已经接近九万。
而袁绍因为后方长安吃紧,幼子袁尚请命回援长安。再加上先前攻城已经损失了三万多人马,如今袁绍大营中兵力也已不足二十万。
看上去袁绍这边还占着绝对优势,但他大军远征,迟迟不能攻下斜谷道,进入汉中。甚至连斜谷道第一关斜谷关都没见到,就在盩厔城损兵折将,使得袁绍军中士气日益低落。
何况武关失陷,大将淳于琼被阵斩,长安已经暴露在徐晃兵锋下,一旦三公子袁尚守城失利,数十万大军断了后路,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袁军内部逐渐分成两派,以郭图、逄纪为首的一方强烈要求袁绍撤军退回长安。
他们认为长安和洛阳两都在手,足以威震天下。
就算汉中一时难以攻下,但是袁军已经势力范围已经扩张到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兖州、豫州、徐州和扬州一部,以及两京关中、京兆一带,天下泰半都在自家手中。
唯有益州、荆州和南方的交州、东南扬州江东六郡尚未平定。
这些地方也就荆州、益州实力尚可,一时难以攻取,暂时放一放也无妨。
以九州半的地盘,只要徐徐图之,不出数年便又能聚集起百万大军卷土重来,何必非要现在与益州死磕。
再说了,如今以袁绍的实力,两京在手,根本不需要顾虑天子在谁的手里。只要他愿意,随便挑一个皇族子弟登基为帝,又有谁敢叽叽歪歪。
若是嫌麻烦,袁绍本人跳过那个步骤直接登基都没问题。
当然了,袁绍此刻登基后患非常大,很有可能引起天下士族反感,步上他兄弟袁术后尘。
不过相对来说,撤军退回长安不失为稳妥之计。
但以田丰、沮授为首的一方却反对这个建议。
他们旗帜鲜明的指出,如今袁军以太后遗诏之名攻打益州,又广发讨贾檄文号召天下诸侯共同出兵。
若是袁军推却,撤回了长安,则将引起诸侯猜疑。
曹操、刘表何等精明,就连江东的孙策也是一时之选。
还有辽东公孙渊,徐州陈登父子,泰山臧霸,蜷缩在黑山的褚燕等等大小割据势力定然判断出袁军并非不可战胜。
若是贾成率军反扑,袁军极有可能面临这些大小诸侯的蚕食进攻。
袁绍也就大本营冀州在手里经营多年,统治基础比较扎实,其余地盘占据时间并不多,一旦主力被贾成军缠上,大好形势将毁于一旦。
况且关中残破,洛阳只剩下残垣断壁,袁军在这片地区得不到一点给养。
就算退回长安,也没有足够的物资守住这座空城。
只能一退再退,最后退回关东。
到那时候,袁绍便大势已去,平定天下就是奢望了。
唯有奋起一击,趁着手里还有兵力优势,一举击破贾成主力,攻下盩厔城。
其后就算还有险关坚城,贾军主力尽失之下也不足为惧了。
两方争执不休,每次军议定然争相说服袁绍支持自己的建议,有时候甚至争的面红耳赤,恨不得老拳相向。
搞得袁绍头疼不已,不知道如何选择。
有时候他觉得郭图这方说的有理,自己占据九州之地,况且正值壮年,有大把时间等得起积蓄实力,何必选择这个对己方不利的地方与贾成决战。
他又担心幼子袁尚能力不足,抵挡不了徐晃大军攻城,丢了长安断了自家大军后路。
这样一想,他便觉得撤军是最好的选择。
可有时候他又觉得田丰他们说的有理,数十万大军撤退可不是简单说说的。
他深知一旦撤军,若是稍有不慎,便能引发全军溃败。
而且对面贾成面打满算也到不了十万人马,若是撤军太不甘心了。
眼下只是稍有挫败,根本算不上生死存亡的时刻。甚至据信使回报,荆州大军已经西征进入巴郡,而曹操也派了手下头号大将曹仁率军两万启程前来关中。
另外各路诸侯纷纷表示会集结兵马,只要他袁绍愿意提供粮草,很快便能出发,前来前线效命。
若是他一旦决定撤军,贾成必然率军追击,将他牢牢拖在关中一带。
这时候除了荆州军远在千里之外,其余各路诸侯兵马可都在他袁氏地盘之内。
袁绍就算用脚想也想得到,这些虎狼之军在他空虚的后方会怎么做。
他不敢赌,也赌不起。
袁绍为此彻夜不眠,翻来覆去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也不知怎么的,或许几天没睡好,抵抗力下降,他竟然感染风寒,一病不起了。
这下袁军没了能决定战略的强力人物,一时间攻也不攻,退也不退,只是紧闭大营,僵在那里。
这边厢,贾成率大军来到盩厔城,一进城便召集众将议事。
他先肯定了黄忠、张飞、魏延等人在盩厔城守城功绩,对他们的表现大加赞赏。
随即询问众人接下来该如何作战。
张飞昂然道:“启禀丞相,末将出城数战,袁军短兵交接都不是我军对手,末将以为袁军不足惧。既然丞相大军到此,俺们就摆开阵势,堂堂正正灭了袁绍老贼。”
魏延跟着道:“翼德将军说的对,袁军作战能力不足,土鸡瓦狗罢了,远不是我朝廷大军对手。只要丞相下令,末将愿为先登!”
黄忠脸一沉,对魏延喝道:“文长休要胡言!启禀丞相,先前攻城的乃是李傕、韩遂等部,非是袁军主力。末将以为袁军主力未出,恐怕不是决战良机。”
他不敢直面反对张飞,但是魏延是他手下,说几句没有关系。顺便也是告诉贾成,袁绍没有派遣主力攻城,他嫡系部队不出来,决战还是很有风险的。
贾成欣慰的点点头:“汉升将军老成持重,胜不骄败不馁,我心甚慰。不过两军对峙非长久之计,徐公明大军北上,致使巴郡空虚。听闻荆州发兵西来,纵使严颜将军善于守城,巫山、夔关易守难攻,然巴郡兵少,时间拖的长了难保不失。唯有早日击破对面之敌,把袁本初赶回关东,才能保住益州,进而出兵征讨不臣。”
其实贾成有点后悔让徐晃离开巴郡,带兵北上攻取武关。
当初手下谋士们也提出了如果徐晃北上,巴郡空虚,很可能给荆州刘表可乘之机。
不过他过于相信史书对刘表的描写,说这人不思进取,只会守着荆州这块地盘,从不肯派军攻打别人。
哪知道袁绍只是送了份檄文过去,刘表便抽风般派出手下亲信大将蔡瑁率领大军西征,明显就是趁着益州空虚,占便宜来了。
他却是忘了,历史上刘表的确不想进攻益州,尽管刘表与刘焉不和,还经常向朝廷打小报告说刘焉有不臣之心。
可是那时候益州南部遍布穷苦的蛮族村寨,就连那几个郡城都找不出看得上眼的财物军资,与荆州相比不吝于天壤之别。
与蛮族人作战损兵折将不说,拿下了这些地盘非但得不到一丝好处,还得投入海量的资源维持统治,刘表脑子进水了才会派兵占据这些地盘。
但是如今的益南却是另一番景象,有钱有粮,资源丰富。任何一座县城财富都令荆州人垂涎不已。
趁着益南兵力空虚,刘表派兵一占,所得好处比得上他在荆州奋斗十几年。
就算刘表再不思进取,到嘴边的肥肉不吃,他刘表还能坐稳荆州之主,堂堂一方诸侯吗?
不过事已至此,贾成也只能将错就错,利用有利形势,先将大BOSS袁绍干掉。
只要短时间内干掉袁绍,以刘表谨慎的性格,即便攻取了巴郡,甚至益南数郡都落在他手里,贾成也有把握这老家伙乖乖的吐出来,还给自己。
参军孟达进言:“丞相,在下以为刘景升不足惧。益南数郡虽无朝廷正军,其郡兵也抽调出来与公明将军北上。不过益南蛮族数十,数十万青壮男子一呼便成大军。且巴郡多盐铁矿,其矿工何止十万。益南汉蛮百姓皆受朝廷恩惠,无不以为朝廷效死而荣。荆州军攻不下巫山、夔关还则罢了,若是其军攻进巴郡,在下可断定荆州军定然有进无回,恐怕都要留在我益州了。”
孟达在益南多地为官,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吃尽了苦头。
而且他在贾成身边学习多年,对发展经济很有一套,往往能够因地制宜找到当地特有的发展方式。
因为他与张浪关系不错,只要找到当地特产,或者一些矿产,便很快就有商队上门求购,支付足够的金钱和粮食。
所以他在荆南名声很大,深受当地百姓敬爱。
同样,像他和法正差不多的年轻官员在荆南几年时间里,以点带面使荆南汉蛮百姓过上了富庶的生活。
朝廷派出的这些官员,几乎各个都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和敬爱。
还有朝廷推广的百城千道计划,使得商品流通不再受到阻碍,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可能。
由此带来的,便是益州百姓更加拥护朝廷,决不允许受到外地入侵。
再说了,还有二十等爵位制,这可不仅仅只针对军中将士而言,凡朝廷治下所有人都能因功受爵。
孟达没有明说,但他可以很自信的说,只要荆州军一旦进入益南,那在益南百姓眼里就是赤果果的军功和爵位。
若是官府号召令一下,所有人都会兴冲冲的放下手中工作,从家里取出各种武器前去围剿荆州军。
他不用想也知道,这几万荆州军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益南竟然这样凶残了吗?几万大军入侵都不需要正规部队出动,光靠那些地方百姓就能把敌人消灭?
贾成被孟达说的一愣一愣。
他自然知道孟达不会虚言诓骗他,人家在益南辛辛苦苦干了好些年,政绩斐然,当然有发言权。
他也知道这家伙政绩是真的实打实做出来的,不管是考核数据还是内卫安国营查访的报告,都能证明这家伙之益南这么大的名声不是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