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作者:我欲归去 | 分类: | 字数:51.3万

第一百零八章 七擒孟获没了

书名: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作者:我欲归去 字数:3554 更新时间:2024-10-29 20:29:57

贾成在太学的讲话代表了他办学的理念,“去伪存真,务实去虚”这八个字既是他一贯以来的作风,也是他寄予太学生们的希望。

长期以来,五经博士所教授的施、孟、梁邱、京氏《易》,欧阳、大小夏侯氏《尚书》,齐、鲁、韩氏《诗》,大小戴《礼》,严、颜氏《春秋》,这十六家学说占据了太学所有课程。

但是皓首穷经研究这些课程并不能给就学的太学生们带来任何实际学问,形而上的学说对治国无益。

贾成没有取消这些学问,只是把它们归类到初年级外舍基础课程上,并且加入了《物理》、《工程》和《基础数学》三门课程。

贾成擅长于潜移默化,而不是粗暴的改变。所以他决定降低难度,五经当中任一经都可只选一门学说,粗通即可考核合格。五经加三门新学科全部合格即可升入中舍学习。

到了中舍,便只需在这八门学科中选一科深造,直到上舍毕业。

而且若是选择五经,便只能在九卿中的太常属下任职。

当然,太常作为九卿之首,其下任职还是有很多重要职位,比如太常丞,秩俸千石,铜印黑绶,掌凡祭祀及行礼之事,总署曹事,典诸陵邑。赞飨,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掌赞天子。

礼官大夫,千石至六百石,散职无印,是太常礼仪顾问。太常掾,秩俸四百石,铜印黑绶,助太常丞。掌故,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主政事。

还有太史令,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掌天时,星历。太史丞,秩俸四百石,铜印黑绶,辅佐太史令。

侍诏,秩俸二百石,分掌星历,龟卜,请雨事。治历,主历法。太常掾,秩俸四百石,铜印黑绶,助太常丞。掌故,秩俸二百石,主故事,掌历史上国家祭祀,丧娶事。

大典星,掌星历。望气佐,主望气。明堂丞,秩俸二百石,铜印黄绶,掌守明堂。灵台丞,秩俸二百石,铜印黄绶,掌守灵台。灵台侍诏,分掌星,日,天象,钟律之事。

太乐令,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之事。太乐丞,秩俸四百石,铜印黑绶,太乐令助手。

太学祭酒,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主教育。博士,秩俸比六百石,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但是这些官职看似众多,其实也就是礼仪、文书、教育工作,全部加起来不过百余职位,还需要五经学问顶尖之士才能就任。

而《物理》、《工程》、《数学》这三门说对应的职位就多了,不仅仅除太常以外所有部门都需要,还有各地郡县长官将来任职都需要这几门学问。

况且这些都是新设学术,比发展了数百年的五经通过考试要容易的多。只要脑子不进水,学生们做出的选择显而易见。

如今贾成更是将“去伪存真,务实去虚”作为太学以及他的学术理念推广,以贾成那么高的声望,汉中朝廷学术发展自然按照这八字理念来进行和深入学习。

在太学讲话后,贾成还走下高台,与学生们一个个面对面的交谈。

中舍队伍,李严激动的看着贾成一步步来到他的面前,笑呵呵的拍拍他肩膀:“李正方,你在太学中学了三年了,怎地还在中舍不愿毕业?”

李严涨红了脸,努力不让自己说话走音:“回大司空,学生觉得尚未学完三门新学,即便毕业为官,尚不足以真正牧民,像大司空那样为百姓谋福,也不足以提兵讨伐不臣。故此不能毕业,为朝廷效力,追随大司空马后。”

贾成哈哈大笑,对陪同在身侧的刘备道:“玄德,李严李正方你应该也有所耳闻,荆州少年名士,其才足以治理一方。不过依然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弃官就学,可谓深得“去伪存真,务实去虚”治国之道。像方正这样头脑清醒的少年英才在我太学尚有许多,朝廷拥有这么多的少年人才,才是最大的财富啊。”

刘备深深的看了一眼李严,他如何不知道李严之名,这可是当初益州牧刘焉赖以立足的重要势力东州军首领。

要不是自己阴差阳错,当过一任徐州牧,李严的名气绝不下于自己。

即便如此,当初李严手下兵力大部分时候还是远远多过自己。

可就是这样的人物,还是在贾成这边放弃官位,进入太学就读。而且明显不是受贾成逼迫,应该是他自己心甘情愿进入太学读书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贾成绝不是因为幸运或者得到别人相助才达到如今的地位。

而是他有足够的能力实现现在这一切,所以才能让这位心高气傲的一方首领沉下心来研究他的学问。

“能得李方正倾心学习明公之学,足以说明大司空乃天下所望。”

刘备不由得微微躬身行礼,感慨的说道。

他半生颠沛流离,几次起落到最后一无所有,只能率几个兄弟和千余残兵狼狈逃窜。最后发现,唯有朝廷才有他的立足之地。

到了郑都之后,他得到了大司空贾成的热情相待,日日带在身边讨论天下大势。

刘备从未有过受到如此礼遇,而且是朝廷第一重臣贾成的礼遇,自然挖空心思迎合贾成。

在交谈中他惊异的发现,贾成区区二十出头的年龄,便做到如今的地步,绝不是侥幸使然。

贾成博闻广记,天文地理随口粘来,就连他老家逐郡的一些风俗习惯他都了然于胸,似乎亲眼所见一般。

贾成熟知民生疾苦,对大汉有极深的感情,所作所为无不印证他匡扶汉室绝非虚言。与很多曾经见过的割据州牧口口声声说要匡扶汉室,其实就为了自己割据一方完全不同。

就连他刘备自己,当初被推举为徐州牧时,何尝没有割据一方的想法。

可是贾成却似乎从未有过这个念头,时时刻刻把自己当做汉臣。尽管他逼的天子不再亲政,闭门读书。

但刘备还是从贾成话里话外听得出来,贾成是希望天子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国政时愿意再度让天子亲政。

刘备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有贾成的胸襟,会甘心把朝中大权再度拱手相让?

毕竟他听说先前贾成已经让过一回,险些让天子把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但他心中其实还是隐隐有些不满,天子听说他来到郑都,亲自让人把他请进深宫设宴款待。

与贾成承认他是汉室宗亲不同,天子居然让人在籍册中查出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第七代玄孙,按辈分乃是当今天子的叔叔,于是当场认他为皇叔。

有了天子的亲口认定,刘备的身份骤然间高贵道无以复加的地步。

如今汉中朝廷除了天子刘协和成都的益州别驾刘璋,就剩他大汉皇叔刘备在天子身边了。

贾成架空天子的行为,就是赤果果的在打皇族刘氏的脸,尽管贾成承诺将来还会还政与天子,可是他这个皇叔刘备在啊。

为何贾成依然只是给他豫州牧这个虚职,不让他参与朝政呢?

这个想法就像一颗种子,深深的种在刘备心中,每当深夜,刘备想到这里,这颗种子便慢慢的开始发芽、成长。

但他又明白这样想或许不对,让贾成发觉自己的想法一定会引起他的猜忌,甚至可能会借故杀了自己。

所以他只能把这个不满和想法深深埋在心里,连身边张飞、关羽两个好兄弟都不敢说。更不要将如今已是少府丞,助少府孔融掌山河池泽之税,以供皇室之用,做官做的如鱼得水的大舅哥糜竺了。

无权、无兵,只有张飞和关羽陪伴在自己身侧,幼时好友简雍不要说了,早就成了大司空贾成身边宾客,就连孙乾也被派到成都去做功曹了。

还有许褚,闷罐子一个,到了郑都后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与他们三兄弟并不太亲近。

刘备又怎敢有一丝异动,只能怀着矛盾的心理待在郑都,期盼着贾成有一天能用他,期盼着将来天子亲政,他这个皇叔能够崛起于朝堂。

贾成却不管刘备怀着怎样的心思,带着亲切的笑容走过一队队学生阵容,每到一处总要和学生们交谈几句。

聊聊课程,聊聊学习情况,聊聊他们的伙食和业余生活,仿佛回到了前世自己读书生涯。

当他来到外舍甲班,一眼见到站在队列前那几个熟悉的面孔,贾成拍拍其中一个少年郎,笑着问道:“嗣宗,听说你们两兄弟不但在外成绩最优,家中道学也没拉下,会不会太辛苦了?”

张广清瘦的脸上闪过一丝傲然之色,向贾成行了个学生之礼道:“不敢当大司空垂问,学生读书甘之若饴,不觉辛苦。”

“嗯,还是要注意身体,少年人须得有健康体魄,将来才能学以致用。不然空有一身学识却缠绵病榻,与国与家何益?”

“学生谨记大司空教诲。”

贾成指着其他甲班学生道:“你们也一样,我听说外舍课业最多,你们甲班学生大部分都想一年便通过考核升入中舍。作为你们师长,我希望你们劳逸结合,增加一些身体锻炼课程,莫要揠苗助长。大汉需要人才,需要你们去振兴,但未来时间还很长,更需要你们有健康的体魄和更长时间的效力。我希望你们将来能成为拥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大汉臣子。”

听到贾成谆谆教诲的言语,这些十五六岁的少年无不心潮澎湃,觉得贾成就像一个亲切的长者,和爱护自己的兄长,对自己既寄予了厚望,又有着浓浓的关切。

不由得齐声回道:“谨遵大司空教诲!”

贾成一边说着,一边又来到后排几个看上去有些营养不良的学生面前,只扫了一眼,便看到他们在学生儒服下面尽力掩藏,打着补丁的鞋面。

以他的经验,当然判断出这几个学生家境并不好。

他脸上没有露出一丝怜悯之色,依然微笑着询问姓名和学习情况。

其他几个学生见到贾成只是涨红了脸不敢说话,唯有一个高瘦少年从容回答道:“学生张嶷,尚能勉强跟上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