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天下寻珍

作者:披雪楼主 | 分类:都市 | 字数:63.3万

第四十三章 三老鉴宝(三)

书名:天下寻珍 作者:披雪楼主 字数:2392 更新时间:2024-12-21 11:35:25

听李肖劝说管凌海不要入手这只“宣德炉”,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

向北寒、管凌海和管彤的反应是炉子不真,杨起荣和邓伟伦的则是没想到自己的老伙伴能这么直截了当地撬行。

几个人里面最按奈不住的是赵勇,乘着入手五百万的兴而来,却要败着一文不值得兴而回,他心里怎么能够接受呢!

“哎!我说老爷子!您可瞅准了,这炉子可是我和小北看准了真儿真儿的宝贝,才下的手。管先生也是很看好,想要入手。您这一句话可就全白搭白了。”

赵勇急的脸都要绿了。

“小勇!别瞎说。听李老师讲完。”

向北寒的心里虽然也犯起了嘀咕,但表面的涵养功夫还是能做到位。

看到赵勇急的冲自己吼了起来,李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呵呵一笑,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口茶,说道:“年轻人要沉得住气。我又没说这只‘宣德炉’是假的。”

“不是假的?那你怎么不让管先生买呢?”

赵勇楞呵呵地问。

管凌海也瞪大了眼睛看着李肖,等待着答案。

一边的杨起荣呵呵一笑,说道:“老李!你就别卖关子了。这只炉子我是看真的,但你是这方面的权威,我可不敢在你面前造次。”

另一边的邓伟伦手抱着香炉,用专业的放大镜对着底款仔细地观察。嘴里说着:“我也看真。这底款是手工錾刻的,刚劲有力,笔触清晰,不是一般清仿(清朝仿制)能够达到的水平。”

李肖点点头,面色一整,认真地说道:“杨老和邓老说的非常对,这只‘宣德炉’是明宣德本朝官造的‘蚰龙耳圈足炉’真品。而且是宣德炉五等色中级别最高的佛经纸色。”

听到李肖这位享誉国内古代铜器鉴定界的专家,如此肯定地确认了炉子为真品,在场的几个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赵勇更是腾地站起身来,兴奋地大幅度地挥动了一下手臂。

“真的,太好了,我就说小北的眼力不会出错。管先生!您就准备好钱,收货吧!”

用得意忘形来形容此时的赵勇再合适不过了。

知道炉子不假是真,向北寒也不由自主地笑了一下。但同时他也被另一个问题困扰住了。既然是同种方法铸造的“宣德炉”,怎么能出现五种不同色彩呢?

“李老师!请教一下,这炉分五色的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在李肖说出鉴定结果后,身边邓伟伦两只眼睛就一直盯着向北寒观察。在确认炉子是真品后,向北寒虽然面露喜色,可并没有欣喜若狂的表现。反而是拧紧了眉头,像是有很大的疑问。

果不其然,向北寒提出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这让邓伟伦心头一动,暗想“这孩子有着超乎他年龄的沉稳,是块材料。”

向北寒的问题一出,三位古董文玩鉴定专家相互一对眼神,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都感觉自己这身能耐或许终于有了传人。

听了向北寒的问题,李肖和杨启荣笑而不语,转脸看向了邓伟伦。

在场的三位专家在古董鉴定上各有所长,杨起荣长于瓷器,李肖长于铜器杂项,邓伟伦则是长于书法绘画,还有玉器。而三个人之中,唯有邓伟伦对古代历朝历代的正史古籍有着深厚的研究。对向北寒的这个问题,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看着两个老伙计看向自己,邓伟伦也就当仁不让地接过了问题。

“宣德炉的特点:一是原料多,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二是炼次繁,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

“相传,明宣德皇帝在位时,宫内的佛殿失火,金银、铜像都混成液体,烧结在一起。看着疙疙瘩瘩的一坨废铜,宣德皇帝命令将其铸成铜炉。当时,宣德皇帝询问铸工说,铜炼几次才能精纯?铸工回答说用六火炼铜,就会现出珠宝的光彩。于是宣德皇帝命令炼十二火,把铜做成条。再用赤火熔化铜条,置于钢铁制成的筛格上,把先滴下的最精纯的选取出来制成铜炉,把仍存于筛格上的取出来制成其他的器物。”

“小伙子!你提出的炉分五色这个问题,是在宣德中后期才出现的。宣德中期开始,筑炉的工匠开始模仿宋代筑炉的技法——烧斑(俗名铁锈花,在铜香炉黄红地上套以五彩斑点),掩盖了炉的本质。铸工就用一种当值国外进口的卤液浸润、擦拭、薰洗,把色彩变为蜡茶色。到了宣德末期,则更加显示它自然色泽,着色更淡。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就出现了大致五种颜色。后人评论说,宣德炉有五等色:栗壳、茄皮、棠梨、褐色,而以佛经纸的色泽为第一。”

等到邓伟伦讲完,李肖接过话题,说道:“传世的宣德炉很少很少,且价格也是天文数字,非常昂贵。因此,明清两朝历代皇帝都纷纷仿制。现如今很多仿品充斥市场,无论到哪个旧货市场或古玩店,有铜器的点基本都能见到‘大明宣德年制’款的宣德炉,然而如果想从这里找到真品宣德炉简直是大海捞针。”

一直没有说话的杨起荣,开口了:“老李!你这话说的有点绝对了。河里有水就总会有鱼,宝贝总归是能遇到有缘人的。这只炉子不就是被这两个小伙子遇到了嘛!难得,难得呀!”

“宝贝是要讲缘分的,不过也得有那个本事。就说这只炉子,不知道过了多少手,不都没人看真吗?其实,这古玩中最容易鉴别的就是宣德炉,因为真伪之间相差太悬殊了。通常认为不易鉴别的,是因为没有见过真的宣德炉,一旦见过真的宣德炉,真假优良就一目了然。尤其是这底款,真宣德炉的款识有一、二、四、六字款,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结构严谨,字体规整。而假宣德炉一般为‘大明宣德年制’的六款,随意书者为多,字体不规整。”

杨起荣专注瓷器研究,他最讲究的就是物件的底款。

听了三位专家的讲解,向北寒终于把心里的疑虑弄清楚了。现在回想起来,自己这次捡漏纯属侥幸。要不是赵勇提醒自己香炉的三只底足泛金黄色,很可能他就下了这是一只清仿宣德炉的结论。

也在这个时候,困扰向北寒多年的一个死结,豁然打开了。眼力归眼力,本事归本事,想要在古玩行里做出成绩,只是凭着眼睛的异能存储记忆古董文玩信息,也只能做到辨识真假,不能做到有理有据。

和眼前的三位专家比,向北寒知道自己欠缺的不是一星半点儿,看来这学校课堂的知识必须把它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