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无人驾驶帝国

作者:无人车来也 | 分类:科幻 | 字数:168.7万

第五百二十四章 从世博看30年后生活(《梦想充电站》梦想未来)

书名:无人驾驶帝国 作者:无人车来也 字数:2341 更新时间:2025-01-21 02:10:47

无人车来也新书《梦想充电站》上演“变形计”,求收藏!

——————

晚上,沈笑夫和王立志、李长河一起聊天。

王立志首先说:“我们从世博来看一看30年后的生活吧!2040年,我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变化?”

李长河连忙说:

“好啊!好啊!

人类生活方式,在30年间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对未来作出一些假设:哪些是即将出现的,哪些是即将消失的。”

李长河笑着说:

“报纸不复存在!

2043年第一季度,当最后一个精疲力竭的读者扔掉最后一张皱巴巴的报纸,那一刻将是新闻纸在美国的末日。

2005年,米国学者菲利普·迈耶(PhilipMeyer)用这个‘幻象’说明了他的‘报纸消亡论’。

他预测,到2015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趋势线将触到0点;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也将归于零。

日本《每日新闻》原总编歌川令三则明确指出,报纸消失的日子是2030年。

这些预言让报人们不爽,但情况的确很不妙:英国全国性报纸的发行量普遍下滑,日本的主流大报经营出现赤字,米国的报纸发行总量和广告收入双双下降,多家报纸停出纸质印刷版……

不过,在传媒大亨默多克看来,未来媒体大有发展且注重电子互动,读者将通过网络与记者和编辑进行讨论。

随着手持终端能力的提高和无线网络功能的进一步强大,电子出版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发行到客户手持设备的终端上,报纸的‘纸’可能不在了,但信息流转却加快了。

等到报纸消失的那一天,《华国青年报》仍将出现在您手中——确切地说,是出现在镶入您掌心的LED屏里,为您奉上精彩报道。”

沈笑夫道:

“我预计石油消失!

93号汽油已经涨到每升6.92元,而且看不到降价的希望,因为剩下的石油不多了。

2009年8月,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向国际社会发出警报:‘全球石油枯竭速度已超出预期,未来5年全球可能面临石油供应紧缩的危机。’

这并非专家们的第一次警告,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有关石油总储量和可开采年限的预测已经多次被推翻。

统计显示,频繁发现大型油田的年代已经过去,欧佩克国家也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产量,之后全球每年生产的原油会越来越少。

提起石油危机,人们首先想起的是燃料问题。

其实不必担心汽车‘趴窝’,科学家已经找到了石油的替代品,包括煤、天然气、太阳能、核能甚至是水。

仅海底的‘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就够人类使用1000年。

石油枯竭真正影响的是石化行业。

现存用石油做原料制成的产品超过5000种,包括润滑油、石蜡、沥青、化肥、杀虫剂、人造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在的人们称呼石油为‘液体黑金’,显示其质态和地位,那么,未来这一地位将由谁来取代?”

王立志接着说:

“我预测30年后将是一个零垃圾世界。

垃圾围城是当下城市生活最大的顽疾之一。

除了一些可循环利用的垃圾会获得再生之外,其余废弃物都是通过填埋或燃烧的方式进行处理,难免会造成再次污染。

塑料袋、饮料瓶被埋在地下,几十年都无法消解。而且,全世界的城市里垃圾的产生速度要远远超过垃圾的处理速度。

在未来,这个问题也许将不复存在,因为所有生活废物都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理和再利用,且这个过程在家庭就能实现。

并非遥不可及,已经有人开始尝试这一设想。

沪上世博园内的垃圾处理模式是,垃圾被丢进垃圾箱之后,会自动依次进入处理管道,在气力输送下到达压缩站,然后经过分离、压缩、过滤、净化、除臭等,最终排到制定地点。

在反对垃圾焚烧最激烈的北京阿苏卫地区,有的社区已经开始自建堆肥装置消化厨余垃圾(还有一种方式是养蚯蚓),将其转化成高质量的有机肥,用于小区绿化。

垃圾在未来,也许就是‘有机肥’的代名词,用于改造全世界的沙漠。”

李长河笑着道:

“我设想到时候是立体交通系统。

就像上汽-通用汽车馆看到的电影,每次碰上堵车,人们都能够给车装上几个螺旋桨,然后悠然升起,在完成几个悬停、倒飞、翻跟头之类的夸张动作之后,绝尘而去。

30年后,你完全有可能看到这种到处飞车的景象。

实际上,2009年米国某公司就已经研制出一款时速185公里的飞行汽车,而且该车配有各种高端科技装备,司机根本无须掌握像飞行员那样高超的驾驶技术。

下一步,飞毯、飞椅都该出来了,一套空中立体交通管理办法也相应出台,比如飞毯只能行进在第几百米到几百米的高空,飞椅该怎么左转,什么速度飞,都有规定。

公共交通则完全是类似流水线或传送带的样子,遍布于城市各层高空的干道,换乘时启动升降系统。

有人或许会担心,到时候恐怖分子岂不是只要召集一个车队就可以撞掉摩天大楼?

这完全是杞人忧天。

第一,到那个时代,人类还需要挤在在摩天大楼里办公吗?第二,遇到危急情况,楼早就飞起来躲开了。”

沈笑夫道:

“我预测30年后记忆芯片植入人脑。

10年前,电影《骇客帝国》曾引发无数人的遐想,当男主角需要学习生化、格斗、枪械等知识技能的时候,只需要把一根棒子插入他的后脑勺,传输一段数据,他立马就学会了相应的本领。”

王立志接着道:

“是啊,发明一个可植入人体的记忆芯片,把这些知识存入人脑,人需要什么就存什么,那多省事儿。

事实上,有机物质分子早在2005年就已开始进入电脑集成电路系统,相当于10万分之一硅片集成电路的蛋白质集成电路,据说运转速度已远快过人脑的思维速度:

电脑生物元件不仅密度比大脑神经元密度高100万倍,信息传送速度也比人脑思维速度快100万倍。

看起来,让生物体成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完全有可能在未来实现,就像电影《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的生物可以借助‘接口’传递信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