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作者:楼枯 | 分类:历史 | 字数:101.6万

第306章 我不伤心

书名: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作者:楼枯 字数:2707 更新时间:2025-02-01 02:16:34

“事情有些不大对劲啊,总管。外面发现了很多陌生的面孔。”

“怕是走漏了消息,撤!”

“那他怎么办?”

“能怎么办,打昏算了。”

张腊喜的地位决定了没人敢随随便便的黑掉他。苏廉也不敢,因为黑掉张腊喜的后果会很严重。

所以张腊喜最终逃过了一劫。

……

“义父,义父,儿子该死,儿子该死啊。”

鹿城磕头如捣蒜,痛哭流涕。

张腊喜却大度地摆了摆手,这事鹿城是有错,那个女子八成是有问题的,一个处子上了床却比荡妇还浪,这正常吗,这明显是有问题的。

但说到底主要责任不在鹿城,他的对手下了血本算计他,谁也阻挡不了。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啊,这是没办法的事。

“抓到的那个人呢?”

“关在牢里,嘴硬的很。”

“是吗,有多硬,比老子的嘴还硬。扶我起来。”

“义父,您老人家要保重身体啊。”

“滚开!”

张腊喜厌恶地踢了鹿城一脚。

年轻人可以办错事,可以出纰漏,但不能蠢。

自己的身体当然要保重,皮都让人剥了能不要保重吗,但这是什么时候?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候!自己能躺在床上好好地保重身体吗?笑话。

天可怜见,那帮算计他的人在撤退的时候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因此被他们拿住了一个活口。

这个人就是突破口啊,一定要撬开他的嘴。

张腊喜气冲冲地来到刑房,看到架子上捆的那个血人,忽然觉得有些眼熟,那个人肯定也认识他,他的眸子透出的是惊恐和绝望。

张腊喜凑近了,用手抹去了那个人脸上的血渍,顿时欣喜若狂:

“是你?久违了,苏协理。”

……

“什么,苏廉被抓了?怎么回事?”

“他们来的太突然,我们来不及撤退,苏协理为了掩护我们,所以就……”

“蠢货,蠢货!真是一群蠢货。”

苏霜现在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李轨给的压力让他崩溃,张腊喜的嘴更让他崩溃,现在好了,苏廉又来个神补刀!

苏廉是他的得力助手,就算他咬死了什么都不说,这事也能牵扯到他的头上!

没办法那张脸张腊喜认得,贺喜祖更是认得!

而且,苏廉也不是什么硬骨头。

为了保命,问一答十的可能性都有。

怎么办?怎么办?

苏霜独自徘徊,心焦如焚。

他是内军厅的创始人,是它早期的绝对灵魂和领袖,但现在,这个组织已经膨胀了几十倍。可爱的小萌虎成长为嗜血的猛兽,再面对它时,他已经变得茫然无措,他正渐渐失去了对它的控制,挣扎于风雨飘摇的边缘。

如果这个时候再出事……

苏霜想到了隐退,但他知道这是痴心妄想,于是他叹了口气,对侍从说:“备马。”

没办法了,只能跟他们妥协了,服软,认输,装王八,还能怎么办?

小弟弟让人家逮着了,只能装孙子。

……

“……经查薛启此人道德败坏,早在入太学之前就已经声名狼藉。他十四岁强奸表姐,十六岁诱奸表妹,又和他父亲的妾侍长期保持通奸关系。

“……他们是在两校组织学术交流会时认识的,杨氏为人单纯,禁不住他的哄诱,所以开始跟他交往……。他得知杨氏即将毕业,担心日后不得再相见,故而使用诱骗的手段将她约到郊外,企图强奸并抢劫她的财物。杨氏性情刚烈,宁死不从,二人因此发生扭打,事情被地方告发,然后四柳门就介入了。”

苏霜字斟句酌地报告了自己对薛启、杨玉环一案的调查结果。

发现额头、脊背上全是虚汗。

这是公然欺君啊。

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他们答应跟自己和解,但前提是得拿这篇谎言去回李轨。

糊弄君王,岂是好玩的?

“这么说,真是朕错看了她。一个巴掌拍不响,自古男女私奔,总得有男女不是?一个清清白白的女孩子……。你辛苦了。”

苏霜听了最后那三个字,神情一阵恍惚。

他在心里微微叹息了一声,君王岂是好糊弄的?

圣心如烛,体察一切,什么事能哄的过他?

只是王心似海,有些事表面不**澜罢了。

苏霜没有绝望,他已经麻木了,像一块朽木。

李轨目送苏霜转身离去的背影,只是摇了摇头。他的心一点也不痛,做了皇帝之后能看清很多东西,多愁善感绝对是灾难。

他现在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杨玉环的死,多好的姑娘啊,真是可惜了……

这件涉及到许多人生死荣辱的大事其实就发生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局外人那里没有任何的波澜。

李轨必须要将它们暂时搁置起来。

他现在需要全力应对一件事:刘备在成都遇刺身亡,灭亡蜀国的机会出现了,他应该如何应对?!

蜀国人肯定认为他们皇帝的死与李轨有关,因为蜀和大卫是死敌,自上次蜀国皇帝北伐汉中失利后,整个蜀地都笼罩在恐惧的阴影下。

李轨占据着汉中和陇右,他随时可能会杀过来。

一旦李轨杀过来他们当如何应对?

谁都知道李轨养着一支神秘且强悍的刺客组织,他们存在的意义不就是不停地杀人吗,蜀国皇帝虽然难杀,但不是有那句话吗,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

一旦被他们列入暗杀目标——这几乎是肯定的——那皇帝就危险了。

左右,早晚,总有那么一天的。

蜀人对刘备的感情并不深,这个外地户在蜀地未施任何恩惠,尽顾着折腾老百姓了,但蜀地人也不喜欢李轨。

因为刘备这伙外来户给他们的印象实在太差,他们相信李轨也不会是个好东西,他们剥皮割肉好不容易喂饱了一匹狼,难道还要请一匹老虎来吗?

这不是犯贱吗?

因为恐惧,蜀地百姓在暗中积极备战。

不是为他们的皇帝报仇,而是为看护自己的家园。

所以李轨的意思是暂时不要出兵,再等一等。

等这波哀伤、恐惧的紧张气氛过去;等成都的老爷们凶狠地压榨地方,民怨沸腾时;等到蜀地的皇族集团和诸葛亮集团为争权夺利而起内讧时。

那时候再出兵,花费的代价才是最小的。

仗可以以后再打,但准备工作现在就得着手准备了。

蜀地的地形,蜀地的气候,蜀地的风土人情,蜀地的兵力部署,蜀地的官民关系,等等,这些硬情报内军厅方面早就做足了功课。

但另外一些功课就得现在做。

打仗缺不了情报的支持,但这只是战争的一环,仗还得靠人去打。

调兵遣将,运输粮草和辎重。

这些要立即着手,秘密进行,不留痕迹。

灭蜀的大将李轨圈了两个人:

曹仁、张辽。

蜀国虽弱,但地域广阔,非动用十万以上兵力不能建功。

国内有能力指挥超过十万人的大将不多,且老的太老,年轻的又太嫩,另外有些人虽然很合适,但所居地位太过重要而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人选。

所以选来选去,也就这二人比较合适。

李轨更倾向于曹仁,这倒不是因为曹仁的战役指挥能力强过张辽,而是因为张辽更擅长水战,将来灭东吴时肯定是要经历一场严酷的水战的,张辽几乎是灭吴的不二人选。

灭蜀,再加上灭吴,那张辽的功劳就太大了,说他功高震主也不为过。

君臣一场,闹到这一步就会很尴尬,对谁都不好。

众人窥知李轨的心意也附和着举荐曹仁。

李轨也就顺势点了曹仁的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