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
作者:满天风雪莫愁 | 分类:历史 | 字数:71.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2章 进击南高碑
侯平想也不想,马上就抱紧了吴天华这条粗大腿:“那个联络点的位置,本地土话叫南高碑,就在中山大道民众乐园后面,大约距离2里路远……”
魏大勇对于汉口不熟悉,听得满头雾水,但是吴天华知道南高碑所在之处,听到这个名词,不由得皱了下眉头。
南高碑是一大片的贫民区,里面的道路错综复杂,七拐八绕的尽是些无名的巷道,外人没人带路根本就找不着地方。
如果侯平只是去过一次,没有人带路,很可能进去就迷路,根本无法带着别人找到目的地。
侯平看出了吴天华眼里的担忧,赶忙说道:“吴老大是担心我找不到地方吧?不要紧,我进出那里的时候,多了个心眼,一路上都留下隐秘的暗记。顺着这些标记,我有十足的把握,找到那个地方。”
看来侯平不愧是贼骨头出身,的确机灵过人。
吴天华这才放下心来,又问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除了今日我们看见的人之外,那个联络点本身有多少人在里面?”
侯平略想了想,答道:“那是一栋带小院子的三层小楼,上上下下足有十几个房间,我们被安排在楼下靠近后门的两个房间里,不得随意走动。联络点除了出面接待的一个糟老头子之外,我只见过一个瘦高个的男人。当时我借上茅房之际偷偷查看了一番,其它各处房门紧闭,也不知里面究竟藏了多少人。”
吴天华又问了一些关于联络点里里外外的具体问题,侯平一一回复。
吴天华听完以后,面无表情,也没有言语方面的表态,而是慢慢地踱回自己的太师椅坐下,身体舒展地往椅背上一靠,眯起了眼睛,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在吴天华与侯平正面交锋的时候,魏大勇一直没有说话。
他明白吴天华的江湖阅历丰富,远胜常人,自己无须插嘴,只要在一旁认真观察,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不少东西。
只是现在侯平既已服软,又吐露出实情,这个时候要及时采取行动才是,为何吴天华丝毫不为所动?
魏大勇有些想不通,不过他相信,大哥这么做自然有独到的用意。
故此,他也一言不发,一双虎目死死盯住侯平。
侯平此刻已经打定主意要投靠吴天华,反正原本的大哥梁一龙是个喜怒无常,寡情薄意的家伙,弃之如敝也不觉如何亏心负疚。
既然如此,他就顾不得梁一龙的死活了,一心要给吴天华献上一份大礼作为投名状。
这份大礼,当然就是吴天华颇为关注的鬼子联络点。
岂料侯平竹筒倒黄豆说得一干二净,对方反而坐下来闭目养神,也不知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侯平有些沉不住气,鼓足勇气期期艾艾地问道:“吴老大……”
吴天华抬手示意他闭嘴,尔后叫人进来,把他带到隔壁房间去,严加看守。
侯平出去后,屋里又只剩下魏大勇和吴天华二人。
吴天华问道:“二弟,你怎么看,有没有下一步的盘算?”
魏大勇回答:“这还用说吗?既然侯平能够找到鬼子的情报联络点,那我们还等什么,叫侯平前头带路,带一帮人连夜摸过去,直捣巢穴,一锅端了它不就结了?”
吴天华却没有这么乐观:“连夜赶去吹灯拔蜡砸锅掀灶,这事自然要去做。不过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我来分析给你听听。”
“刚才侯平所说的那块叫做南高碑的区域,我略知一二,的确是鱼龙混杂之地。我们青帮在汉口的势力虽大,不过一则那里是穷人集聚区捞不到什么油水,二则很多过江龙都混迹其中,所以帮内的兄弟平日也极少涉足该处,对里面的情况了解不多,在敌暗我明的情况下,贸然进去风险很大,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此外,梁一龙他们逃走,他们应该不知道有没有手下被俘,也不知道万一有人被俘会不会供出他们的落脚点。但是,他们都是老江湖,绝对不会放松警惕和防范。以我之见,他们极有可能已经放弃这个据点。我们就算以最快的速度赶去,也无济于事,有可能白跑一趟,所以时间方面,不差这一时半会儿。”
“还有一点,对方个个拿枪,而且枪法都还不错,而且听侯平所言,里面人数不明,相当棘手。再说那里地方狭窄,威力更大的长枪之类施展不开,只能是短兵相接。最为关键的是,即便双方交火,警察也会姗姗来迟,没多大指望,这就意味着一旦动手,就要靠我们自己解决一切问题。”
说到这里,吴天华叹了口气说道:“这种贴身近战,我的保镖和堂口的兄弟,都不堪大用。可惜我的护庄队还在远郊,若是派人传信,一来一回,要耽搁到天明时分。不然的话,他们的武功底子深厚,会更适合近战。”
魏大勇略一沉吟,说道:“大哥所言极是,不过既然时间上不允许,我们就只能依靠现有的人力排兵布阵了。事不宜迟,咱们趁热打铁马上出发。现在是夜间,人多了反而容易误伤自己人,依我看,就由我和真远打头阵,大哥带人随后跟进,封锁现场。我相信有我和真远相互掩护,又有大哥的人马随后协助,一定可以大功告成。”
吴天华想不出更好的方案,只好点头答应。不过在随行人员的挑选上,他费了一番心思。
吴天华吩咐了三条命令下去。
一是从车马行调集七八辆马车,停在“吴记粮行”后门备用。
二是从保镖和堂口里,精心挑选了十几个人,一色都是二十岁上下,眼明手快,头脑灵活的年轻人。
吴天华是个精明能干之人,平日里就多方考察自己的部属,对他们的嗜好、秉性和能力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评估,这会儿遴选合适的人选,不费吹灰之力。
这些入选的人,彼此之间也是相互熟识的,以便在行动时可以更好地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