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自爆穿越,建立聊天群
作者:夏日龙炎 | 分类:历史 | 字数:79.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18章 现大明的首都
第218章 现大明的首都
只不过在两人的对峙结束之后,视频里面倒也发生了其余的变化。
镜头赫然转到了朝堂之上,朱元璋还是年轻时候,目光阴冷的打量着下头文武百官:
“西安旱灾几年了,从咱开国二年起,到如今十六年,旱情共计五次,难道你们都没有一点儿法子?”
“陛下,这个我们也是有心无力呀,从开国之初,因为元末时候的流民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所以……”
“咱不要听所以然的事情,我就问你们能不能与民更始,让他们安居乐业!”
“陛下,夏初的时候,山西刚刚经历了水患,现如今西安又出现了旱灾,我们着实没有办法。”
“哼,允炆现在七岁,都能知道治理国家需要的手段,你们倒是好,那么大的人,年年和咱说一大堆的大道理,却一直解决不了问题!”
原世界的朱元璋自然在洪武十六年的时候,自然还不知道朱允炆一直都在欺上瞒下。
如今看到自己当年如此的器重他,一时间更是咬牙切齿,恨不得找个缝隙下去。
不过,他作为一代天子,自然不会因为这个而承认自己的错误。
也不会因为这个,而觉得颜面尽失。
可现世界那头,文武百官却有些坐不住了。
【(现)礼部左侍郎:哟哟,还不如允炆厉害,也不知道现在回想起自己说了这句话,会不会害羞~!】
【(现)左佥都御史:如果我有朱允炆这样的能力,我想必早早就升官发财了!】
【(现)右佥都御史:这么说,我倒是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现)察合台监察御史:我国有部成熟的刑法……】
【(现)右佥都御史:咱哪都有你?】
【(原)太子少保唐铎:你们阴阳结束了没有,就算我们的储君是作弊,但好歹心里头还是心向百姓,哪想你们的皇帝易风,一心在木工上头!】
【(原)翰林文学博士方孝孺:没错,你们的皇帝整天沉迷奇技淫巧,不务正业,而我们的皇太孙可是整天关心国家大事!这难道还看不出谁才是更英明的皇帝吗?】
方孝孺这番话一出,瞬间引来现世界众人的一阵声讨。
【(现)礼部左侍郎:啊对对对,虚心纳谏,广开言路,这可真是一个好皇帝呢~】
【(现)礼部主事:是的呢,很有宋神宗之风呢。】
【(现)礼部右侍郎:我怎么感觉你们说的这么像是傀儡呢?狗头#jpb】
【(现)大明西京学院:这么关心国家大事,不会也是装的吧?】
【(原)翰林院修撰黄之澄:你放屁!我们皇太孙这是真真切切的的关心民生!】
【(原)翰林院文学博士:我们这些大臣在讨论事情,你一个不知道哪来的野学院有什么资格说话!】
【(现)礼部尚书、大明西京学院荣誉院长方孝孺:哦?我大明第一学院还没有这个资格?】
原世界。
南京应天府。
大殿之内群臣纷纷看向站在一侧的翰林院文学博士方孝孺。
而此时,方孝孺则是一脸懵逼的看着弹幕。
他没想到另一个世界的自己这么厉害。
都已经是六部尚书级别的了。
而自己却还在翰林院修书。
这一刻,方孝孺感到无比的挫败。
但紧跟着,方孝孺猛然抬起头,眼中精光一闪。
他记得现大明中那个易风已经是皇帝了,而另一个自己是礼部尚书。
这说明什么?
说明另一个自己是皇帝的心腹啊!
要不然他怎么可能当上六部尚书!
新皇登基,是必然要有一群人跟着升官的。
这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所以只要皇太孙朱允炆登基,自己也是能做礼部尚书的!
甚至成为丞相都不是问题!!
想到这里,方孝孺鸡动不已,感觉自己又行了。
此时,端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看着弹幕中方孝孺的身份。
却一点也不惊讶。
方孝孺虽说有点迂腐,但是他的才华老朱是认可的。
做一个管管教育、礼制的礼部尚书,是很适合他的。
从这一点上看,那个易风倒是懂得识人之明的。
知道什么样的人,该放在什么位置上。
可不要小看这一点。
历史上能懂得如何知人善用的皇帝,可是屈指可数。
光是这一点,易风就能称为一个明君!
不过,朱元璋现在注意力却在这一点上。
他现在关注的是这个大明西京学院,这几个字分开来他都能看懂。
但是连在一起他就看不懂了。
大明肯定是指另一个他创立的明朝,学院他也看的懂。
就是指民间的一些官府和私人创办的学院。
但是这个西京是什么意思?
听起来怎么像是和南京应天府一样的都城?
该不会这是现大明的首都吧?!
朱元璋眼中惊光闪烁,感觉猜到了答案。
这应该是另一个大明迁都之后的地方!
其实老朱以前也想过迁都,不过当时大明百废待兴。
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而迁都又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说要最后迁都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看到另一个大明已经迁都,老朱此刻非常好奇。
现大明迁到哪里了。
因为光听它这个名字,让老朱感觉现大明的首都在西方。
而西方适合当首都的只有唐朝的旧都长安。
但是长安现在已经不是从前了!
现在的长安连二十万人口都没有,经济更是繁华不在。
而且选长安作为首都的话,粮食就是一个大问题。
因为长安在陕西,而大明最精华之地都在南方。
运十旦粮食从江南到陕西可能就剩下三旦了。
所以朱元璋才将首都定在南京。
这样距离江南等地也近,运粮到南京也快。
完全不用担心耗粮问题。
但是现在看到现大明将首都选在长安,这让老朱万分不解。
自己都能到出的问题,另一个自己会看不出来?
就算是那个易风一意孤行的要迁都,另一个自己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老朱相信另一个自己是不会这么糊涂的。
北平。
燕王府。
朱棣此时也跟朱元璋一个想法,都认为现大明将首都迁到了长安。
但是朱棣很快就想明白,现大明为什么要迁都。
现大明的那个易风皇帝是庶出。
像这样的登基上位的皇帝就会特别想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是一个明君,不比其他皇帝差。
所以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做出成绩,比如李世民。
而最容易获得威望的,就是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