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好甜
作者:时光曲 | 分类:仙侠 | 字数:9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十五章 仙婢入山
眼看王母寿辰之期不足十日,天庭负责教习礼仪的仙婢,昨天早些时候已然奉旨入住逍遥山。
知月他们昨夜回来的太晚不便引荐,清风和明珠怕失了礼数,天一亮就催着知月起床,沐浴更衣妥当,几个人连早饭都没来的及用,便一同往宾至堂去了。
其实刚刚在明珠为知月梳头的空当,清风就叮嘱过了,这教引的仙婢可小看不得,天庭向来律法森严,稍有不慎便会获罪受罚。
据说当年,某卷帘大将仅仅失手打破了个琉璃盏,就被贬去流沙河,日日承受万箭穿心之苦。
还说现如今知月只是个凡人,能有机会踏足天宫实属不易,何况又是顶着逍遥掌门弟子的名头出赛,更是要谨言慎行才好。
知月昨日折腾的有些乏了,才躺下没几个时辰,又被明珠从床上拎起来,眼睛还都强睁开呢,听着清风的唠叨早已昏昏然了,哪还会记得了那么许多。
宾至堂是逍遥山的待客之所,就建在离山门不远的地方,以便上山的访客出入。从仰尊殿出来,知月一路吹着山风倒也清醒了不少。
边走边琢磨着,上得天宫,只要跟在师父身边也不会有什么闪失,明珠他们也未免太小题大做了,那仙婢来此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这般郑重其事地拜见,真有必要吗?
“这教引的仙婢若是用心指教,表面上虽然未必对你用什么大的裨益,可要是她有心让你出丑,只须将天庭的规矩少知会你一两条,也就成了。”
似是瞧出了知月眼中的不解,野火怪笑着在她的后脑勺留下一记爆粟。
“是呀!是呀!别的不说,就你那舞技,若不跟仙婢好生学着,恐怕头一关就要出局了呢”,明珠不等知月反应,赶忙接过野火的话茬。
“天呢!你不提,我倒险些忘了”,知月用手揉了揉脑袋,狠狠地瞪了野火一眼,又立刻跳到明珠身前截住她的去路,嘎巴着嘴陷入了沉思。
那参赛细述上写的明白,赏心赛总共有三关,第一关便是群舞。
真要说起来,舞蹈什么的,她!她!她跟本就是一窍不通啊!
原来忙活了一大圈,却把这最重要的给落下了,还好剩下这几日有仙婢可以教她,要不然那几套干-娘精心为她挑选的赛装,可就没有见光之日啦!
依那册子上所说,第一关为了公平起见,所有的参赛者,皆要穿着相同的舞衣一同起舞,这样才能让观赛的各路神仙,一眼就分辨出姿容之优劣,择其佳者继续下一关。
所以自备的赛服是二、三两关才用的,也就是说,要想不辜负干-娘她老人家的心意,这第一关是万万不能有失地。
“你们快些吧,莫让仙婢久候了”,清风不耐烦地催促着互相嬉闹的三人,自己也明显的加快了脚步。
他心下是不愿让月儿参加这无谓的比赛的,且不说美与不美的都是各花入各眼,就算是月儿容倾四海、艳冠八荒,又与那些千八百岁的老头子何干呢。
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也只得处处帮衬着知月,只当是月儿跟着师父上天玩玩儿,至于其余的什么,最好还是能免则免吧。
四人进得堂中,见一青衣女子周身泛彩,仪态端庄,面上看来也是有些年纪的,目光波及之时倍感祥和之气。
“晚辈野风、清火、知月、明珠,给仙使请安”,四人顺次躬身下拜。
“仙徒无须拘礼,我乃王母跟前九婢,名唤锦束,奉旨前来授礼,愿供仙徒差遣”,锦束恭敬还礼。
多年行走天宫的历练,锦束心中自是明白的,眼下之人现在是凡人女子不假,但几日之后就难说了,若得机缘,成了位份尊贵的某神某仙之妻,便可跳入仙班,这差使她当然马虎不得。
“仙使修贵资深,又是我们的长辈,若是不嫌我等身低微,来日方长,仙使之称未免显得生分,不如我们就尊您一声‘锦姨’可好?”清风上前一步,扶锦束归座。
“仙徒说的在理,既是如此,我也乐得自在些,日后便也直呼各位仙徒的名讳了”,锦束心中不由得高看清风一眼。
从前去别处教习,因着仙凡有别,这称呼上总归让双方心存芥蒂,相处下来也多是客套敷衍。
没想到此番逍遥之行,才一见面,这孩子三言两语就能说到她心里去,可见逍遥上仙教徒有方啊!
见几人都点头称是,锦束接着问道:“不知二位姑娘是哪位参选呢?”目光扫过二人停留在明珠身上。
“知月不才,悉听锦姨教诲”,知月起身回话。
锦束向知月招了招手,示意她过来,方才觉得知月娇小了些,便以为明珠才是正主,现下仔细端详才发觉,原就该着这丫头入选才对。
眼前这少女楚腰纤细,柳眉桃腮,肤光似玉,由其一双妙目更是弱水含波,让人见而忘忧、心生向往,就连那樱桃小口竟也是未涂自朱的。
抬手轻附于知月头顶,片刻之后锦束满意的点点头,便让她回去坐好,自己则轻车熟路地讲起天庭的故事来。
知月他们自然以为,这是仙婢鼓励知月而做出的亲近举动,实际上锦束是在借些机会查验参选者是否真的不通法术,只有先过了这关才有资格参赛,这也是仙婢下凡的使命之一。
锦束所讲的一切,像是一出出好戏一样浮现在他们眼前。
四个人完全沉浸其中,时而眉头深锁,时而大笑开怀;一会儿为戏中人不能两两相合而扼腕痛惜;一会儿又为礼法与道义之间,熟轻熟重而争辩不休。
直到太阳西沉,几个人脸上还挂着意犹未尽的表情。
也不知是为什么,那些无关你我的故事,从锦束的口中传入他们耳里,仿佛有种魔力,让受教之人虽未阅尽苍桑,却也能感同身受,戏中人的喜怒哀乐、功过情由已经深深嵌入他们的脑海,怕是想忘都忘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