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瞳
作者:丫丫不学语 | 分类: | 字数:297.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百五十六章 诡异道袍
她慢慢地转头看向了我,我不由得感叹崔明丽的心思缜密,肯定被她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否则,她断然不会这么笃定,正在我想继续了解的时候,忽然传又有一个带着白手套,带着口罩儿的警察提溜着两件衣服走了过来。
“刘队,您看,这是在一楼的柜台里面发现的……”他的话音刚落,大家的目光顿时被这两件衣服给吸引了去,我眯缝起了眼睛,刘队则示意小警察把这两件衣服给平铺在地上,以免大家好好查验,我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我看到了那两件衣服的时候,却仍旧忍不住大吃了一惊。
“奇了怪了,这两口子怎么让人觉着神神叨叨的……”刘队不由自主地感叹。
我也好生奇了怪了,这分明就是两件道袍,但是单看着道袍的外形又好像和一般的道袍尤为不同,刚刚发现了两枚“发丘天官”的印章,这又有两件道袍。
崔明丽蹲在了这道袍的一边,仔仔细细地看着,但是她却被那带着白手套的小警察给推到了一边,“您好,你先让一下,请让一下,以免上面有病菌……”
“这两件道袍有些奇怪……”我嘀咕着,听到了这句话,刘警官转过头来看着我,脸上写满了惊诧,而后,他朝着我慢慢地走了过来,眼光上下打量了我一番,之后便开始问我,“小伙子,难道你看出了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吗?”
崔明丽拉了拉我的衣袖,但是我却冲着她点了点头,蹲在了这道袍的旁边,指着这道袍开始解说了起来:
道教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以上服装,均取肥大宽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断尘凡之意。又取直领,以示潇散。道教道袍承传有序从未断代为道袍之正宗。
其中,大褂为大襟,长及腿弯,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是最普通的一种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长及于膝者,称为“中褂”。现在多为窄袖,以便日常作务。皆为蓝色,代表法天之意。《陆判手卷》云:“道士常服青”。
而第二种道袍为得罗,通体蓝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一尺八寸以上,袖长随身。冠巾之后成为正式道士,方可着用此衣,为参加宗教活动之礼服。
第三种道袍为戒衣,是黄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二尺四寸以上,袖长随身。黄色属土,土可化育万物,戒衣采用黄色,除了示以庄重之外,寓有“道化万物,参赞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着用此衣。从前道教传戒制有“三衣”,以供领受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真戒的道士分别着用。现在传戒是一次授完,所以仅用此种戒衣。
第四种为法衣,又称“天仙洞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有金丝银线绣的各种道教吉祥图案,如郁罗萧台、日月星辰、八卦、宝塔、龙凤、仙鹤、麒麟等。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道场为主的高功身着此衣。方丈在举行隆重祭祀时穿着此衣,则为紫色。传言道祖老子骑牛出关时“紫气东来”,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来的皇帝,亦多赐给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花衣,又称“班衣”。亦属法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面亦有各种绣花图案,但较天仙洞衣显得简洁,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众经师着用此衣。也有黄色不带图案者,为做一般道场的经师穿用,称为“经衣”。
而最后一种则为衲衣,亦称“衲头”。大襟,长及小腿。多层粗布缝制,显得笨拙厚重。过去云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时穿用,以御风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数道士还保存着过去代代相传的衲衣。
现代道教的“道袍”作为宗教服饰,虽与世俗社会的传统服饰道袍同源,但由于部分结构有所区别,如三清领、内摆结构等,因此两者不能等同
随着流行变化,道袍的衣身长短、袖子宽窄经常变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经发展到有些夸张的地步,衣短才过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道教产生之初,道衣曾以氅也就是鹙鸟羽毛拈绒,然后编织而成,称鹤氅。其制法早见于汉武帝时方士栾大穿着的羽衣,无袖披用,展如鸟翼,取神仙飞升之意。南朝宋代陆修静定道服有披、褐两种。
披即披风类衣物,如讲法师披于肩背的霞帔,也是一种绣云霞花纹的短披风,已于元代之后消失,褐即今所说的道袍。以上服装,均取肥大宽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断尘凡之意。又取直领,以示潇散……
我刚刚讲到这里,便被刘警官打断了去,“小伙子,请问您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我点了点头,便告诉了他,自己家里面其实也是道教世家,所以对这个东西了解的肯定也会比其他人多了一点点。
此时,我却感觉出嘟嘟在我的胸前古玉当中大笑着,“呵呵呵,猪鼻子插葱装大象!”这个小兔崽子,若不是他躲在了胸前的古玉当中,我当真是要是手撕了他。
刘警官的眼睛里面竟然迸发出了两道赞许的情绪,他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接着往下说下去,我点了点头,便又伸手指向了那两件道袍:
道袍的形制为通裁制,上下通直,不别衣裳,直领,右衽大襟,内襟多为直领断衽,袖型窄袖大袖皆有。领子常镶白色或素色护领,收袖口,以系带系结,衣身两侧开叉,从外襟左侧和内襟的右侧开叉处分别接出一片布,打三道死褶或不打褶,纳入后襟至中脊处,谓之“暗摆”。
并且道袍的特点有二:其一是“不与俗移”,也就是说不管社会上的人穿什么衣服,道士都保持自己的衣冠不变,这其实也是道士特立独行的人格的表现;
其二是“不异服”,穿的都是黄帝所制之衣冠,也就是汉族服饰,不穿其他的服饰。所以道教服饰千百年来,其实变动是不大的。
虽满清剃发易服,而道士以方外得以幸免,而汉人衣冠亦藉僧道之徒,得以留存至今。这也是道教对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
也正是因为如此,古代的文人雅士才会对道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虚白之室,可以居住。华骨之庭,可以步武。岂无青紫,宠为辱主。岂无狐貉,骄为祸府。重此如师,畏彼如虎。旌阳之孙,无忝于祖。
可是地上的这两件道袍却和一般的道袍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两件道袍的颜色,却是实实在在的赭色,而一般的道服一般都是取青色,主要是由于:凡全真服色,惟青为主,青为东方甲乙木,泰卦之位,又为青龙生旺之气,是以东华帝君之后脉。有木青泰之喻言,隐藏全真性命双修之义也。
“那如果这道袍做成了这赭色的话,是代表什么含义呢?”刘警官一副有些不甚理解的意味,我则点了点头,慢慢地向他讲了起来。
赭色,是中国传统色彩名词,具有大火的热度,并有固体质感的颜色。古语有云:赭从赤从者,赤在甲骨文中从大、从火。但是若是拿这东西做成衣服的话,则是一种大大的忌讳,一般情况下,只有罪人的罪衣,才制成了这个模样。
并且在这两件道袍之上,这些花纹也是有问题的!我指着其中的一件,毕竟在这件道袍之上,竟然纹绣着十七个小人。
道教传承始自太上老君李耳,其后为白云上真,白云上真再传东华帝君王玄甫。道教五祖有南北二派。据吕祖全书仙派源流云:“大道之传,始於太上老君,而盛於吕祖。盖少阳帝君王玄甫,传正阳帝君钟离云房。钟离祖传孚佑帝君吕纯阳。吕祖传海蟾帝君刘成宗;又传重阳帝君王威”。按此系为北派五祖,系出少阳祖师一脉传承者也。
为道教所供奉的十七位仙真。五祖,有南北二宗。南五祖为紫阳真人张伯端、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七真为长春真人丘处机、无为真人马玉、蕴德真人谭处端、长生真人刘处玄、玉阳真人王处一、广宁真人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不二。
刘警官听到之后,不由自主地点着头,“做我们这一行的,有些时候碰到的案子当真是五花八门,我们就以为自己涉猎的只是比较广泛了,但是没有想到,我们才是实实在在的井底之蛙,有些时候,所欠缺的东西,压根儿不是一星半点儿,这次听你这么说,我才真的是长见识了……”
“所以……”我停顿了一下,“这十七人韦道门祖师爷,但是历朝历代真正的道士则不会把祖师爷绣在衣服上,那样只会是‘大不敬’,是尤为忌讳的。”
刘警官听到我的这句话,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我想他肯定明白了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