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霸主
作者:tx程志 | 分类:历史 | 字数:433.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99章 难解的难题
第1006章难解的难题
对于魏国军队的的规模,冉明也感觉保持目前的规模是可行的。必竟魏国的人口还是太少了,经过弘始二年(黄帝纪元4795年)的人中普查,魏国目前拥有总人口二千一百八十四余人,其中汉族人口数量为一千九百六十七万余人。如果保持更大规模的军队,肯定会影响魏国的建设发展。
魏国的海外殖民和贸易,虽然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不过这些财富大部分都用在教育和基础建设方面,由于中原经受了数十年的战乱,各地的官道基本上陷入了荒废,光恢复这些道路建设就是一个无底洞,更何况魏国需要做的地方太多了,道路、水利、卫生、医疗、教育,还有更为耗费资金的科技研究,原本这些事情都是冉明拿自己的钱在做,不过在魏国财政收入许可的时候,冉明逐步把这些科研项目全部交给了内管管理,当然了,这样以来,也加剧了魏国财政的负担,魏国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当然,魏国建立了逐步完善的预备役制度,如果遇到战争,还可以进一步动员。魏国目前拥有四十五个步兵师,不过却有八十个步兵师,三十九个骑兵师的编制,其中步兵第四十六师至八十师,共三十五个步兵师都是预备役师,除了拥有一个军官框架之外,兵员不足一成。而骑兵第二十一师至骑三十师,这十八个师同样也是预备役师,一旦战争规模需要魏国动员,魏国总参谋部下属的武装动员部会在三个月内把这三十五个步兵师七十余万人补充完毕,经过一至三个月的恢复性训练,这些原本从正规军军中退役的将士,将可以恢复战斗力。如果战争规模持续扩大的话,魏国将进一步进行战争动员,极限时间可以武装至少三百万军队,当然到了那个时候,魏国也到了生死存亡的紧张关头,魏国的建设生产基本上都陷入了停顿。
冉明听了参谋部的计划非常满意,不过也作出了指示:“对西域作战,一定要注意其他几个方面,首先是后勤问道,由于咱们的高速公路修建工作,在秦岭中耽误了太多的时间,进度一直不尽人心。如今刚刚修至秦州,预计明年可以修通秦州至陇西郡的狄道(今临洮),所以军队补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后勤部一定要尽力满足部队需求。其次是民族问题,西域诸部,都是一群畏威而不威德的部族,对待民族问题上,一定要强硬起来。”
冉明可是站在历史肩膀上的巨人,他可不会做那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不是说冉明特别嗜血好杀,而是魏国特别需要劳动力了,魏国的蒸汽机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蒸汽机试验机预计明年年底就可以通过验证,到了那个时候,魏国肯定需要修建大规模的铁路,光依靠魏国这些人力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把铁路网络修好,所以冉明必须让军队劫掠足够多的免费劳力,西域总体人口虽然不多,这些这些民族体质都还不错,所以是冉明眼中最理想的奴工。
在冉明率领内阁首相和内阁大臣等随员,在离开魏国总参谋部后,又去视察了魏国皇帝科学院。魏国皇家科学院位于邺城东郊的丰乐镇,这些原本有冉明三百倾(三万亩)地,后来建设丰乐书院(现在的魏国帝国大学)用掉四千六百余亩,可是还剩下太多的土地了。冉明也没有给后世制造一个不好的榜样,所以他感觉皇族不应该占据大量皇庄,所以冉明之前的私田,都被冉明用来进行建设,除了帝国大学之外,魏国武器研究院、魏国化学院以及现在的魏国科学院,占据的土地都是冉明的私田。
此时,魏国皇家科学院拥有将近三千人,其中六多名百家学者,还有两千多名学生,正在对各个项目都行研究学习,单单是皇家科学院建立这一年多来,魏国财政部就给魏国皇家科学院先后七次大规模拨款,共资金多达五百多万金。这可是从魏国永兴四年财政收入总和还要多,如果光依靠传统的发展模式,无疑这是无法实现的难题。
不过,这些资金其实只有财政部拨款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资金则是冉明的小金库,不过冉明拥有了太多的专利和股份,所以每年的收益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华夏民族除了现代在科技方面落后之后,在历史上都是世界科技的领跑者,当然冉明却没有自满,而是致力拉大与世界的距离。解除独尊儒术的禁令,那些隐世的百家人才也渐渐走出了深山老林,他们尽管在这个时候仍没有完全信任冉明,既然出仕的人才,也只是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不过随着双方戒心的消除,这些隐世人才也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魏皇家科学院。
更加恶趣味的是,冉明把相当一部分墨家学者放进了都察院,充当监察百官的御史。要知道墨家和儒家可是向来不对付的,墨家学者监督儒家官员,肯定不会徇私舞弊,甚至会横挑眉毛竖挑眼的。而且墨者可都是一群真正品德高尚的人,虽然他们的口号没有儒家那么高大上,可是他们才是一群最务实的人,这些官员即使想收买墨者,估计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999章 难解的难题
冉明一直对魏国皇家科学院的的科研事业非常关注,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前来视察一次,同时,冉明也在要求皇家科学院进行一些重点项目,首先是动力技术研究、其次是飞艇技术研究,金属材料科技。
让冉明非常无语的是中国早在秦朝时期就有了记忆金属,而且还有先进的防止氧化工艺,可是随着战乱和先后三次的神州沉沦,这次先进的技术全部都失传了,到了明朝时期,中国的技术已经开始落后世界了。特别是材料科技行业,在后世中国产品,给人最大的印象不是功能不够先进,而是质量太差。说到质量(本人从事将近了八年的质检工作),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材料不行。首先是钢材,现在电子科技产品中,相当一部分金属微型原件,中国都无法制造,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圆珠笔笔芯中的滚动钢球,中国出产的与世界上仍有不小的差距。
当然造成这种原因,其实和制度有关,在大集体时期,一旦哪个企业有了一个发明,其他同行业企业都会前去取经,根本没有什么专利费之说,在这种普遍的搭顺风情况下,有发明专利的企业,非但享受不到专业带来的好处,反而会承担相当大的接待费用。久而久之,就无人愿意在科技方面进行投入了,结果老本吃光,整个国家科技都完全落伍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悲剧。
冉明自然不会让这种悲剧重演,对于魏国的各种发明,任何人不得侵权,一旦专利拥有者状告,侵权者轻者大受损失,重者倾家荡产。当然这仍无法保证专利拥有者的利益,魏国官府还承担一个作用,那就是维护专利拥有者的利益,一旦企业需要专利技术,官府会从中牵线,从产品中获得一定比例的专利费用,这个专利费的使用期限最少是二十年,当然由于在这种重利的刺激下,无数工匠也把自己的绝活拿出来换钱了。
特别是一个叫崔石生的青州人在冉明曲辕犁的影响下,改进了加以改进和完善,使犁辕缩短、弯曲,减少策额、压镵等部件,犁身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活,耕作效率也更高。这种犁其实已经接近了畜力犁最完善的方式,工作效率也高上不少。所以魏国各地大规模改生产这种新式犁,虽然这只是小小的改动,可是魏国整体生产的新式犁每年多达数十万具,仅仅专利费收入方面,这个崔石生每年就收入数千万钱。让他从一个最赤贫的工匠,转眼间变成了中等殷实人家。
所以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崔石生的刺激下,魏国也涌现了一大批新发明,还有一个叫贾世贵的兖州铁匠,他本来经营一家非常小的铁铺,主要产品就是普通的菜刀。剪刀或柴刀,由于他无意间改进了淬火技术,让他生产的刀具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在其专利申请之后,大匠师魏猛出面以大魏朝廷的名义买下了贾世贵的淬火专利,从而让魏国的横刀、陌刀以及各种武器装备都明显提高了质量,这个贾世贵也从而获得了万金家资,从而成为魏国的风云人物,连续三期登上魏国各大报纸的头条。
当冉明抵达魏国皇家科学院的时候,皇家科学院的院长早就在门口等候冉明了。皇家科学院的院长,是由朝廷任命的,等级设的也比较高,甚至从国子监、太学祭酒还高一级,为从三品官员。要知道这个级别可是魏国各部侍郎的级别了。可想而知冉明对皇家科学院是有多么的重视。尽管,他不是科研人才。但是,他主要是为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提供后勤保障的,堪称科学院的后勤大管家。整个科学院,防御和安保工作有魏国禁卫军负责。
事实上不光是科学院,而是包括魏国帝国大学,魏国武器研究院和科学院的安保工作是有禁卫军的一个步兵团负责,甚至直接进驻到科学院一个步兵营里面。另外,禁卫军的一个骑兵营距离科学院不过十里而已。一旦科学院遭到进攻。他们在一刻钟内就能够赶到。任何敌对的实力,想要再二十分钟内攻破魏国一个步兵营防御的科学院。那无疑是不可能的。除了军队之外,还有皇家特卫的安保人员,皇家特卫负责针对科学院的阴谋。整个科学院,完全处于最严密的保护之中,警卫级别不比冉明的皇宫低,除非是出动军队,否则休想攻入其中。当然,在这里在邺城的近郊。也不可能出现别国的军队。如果别国的军队都打到这里来了,那帝国就真的离灭国不远了。
“陛下,几个项目的负责人都做好了准备!”
“嗯。走到先去飞艇部!”冉明最关心的还是运输飞艇的研制工作,此时魏国西征马上就会展开,可以想象魏国提出的条件,绝对不会被西域各国接受,那么战争是不避免的。对于遥远的西域,运输是最大问题。大唐时期,军队战斗力并不比魏军此时差,可是依靠大唐的国力,他们在安西仅能保持两万五千军队,没有办法,军队再多了运输跟不上。
可是重型运输飞艇就可以完全无视河西那些几乎废弛的道路,在后世那种重则载重几十上百吨的载重飞艇冉明不敢奢望,不过能研制出数吨,或者十数吨载重量的飞艇冉明就心满意足了,况且飞艇每天可以飞行三四百里,这也可以大大加快魏国运输能力,也可以支撑着安西更好的完成征西大业。
墨家对于飞天,有着近乎病太的执着。公元前五世纪初,正是我国春秋、战国交替的时代。那时候,学术很发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特别是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铁制工具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了;机械学、物理学、军事工程学的初步原理,也被一些人掌握了。在这个思想和物质的基础上,出现了墨子制造的会飞的木鸟。关于这件事,我国很多古书里都有记载。有的说:“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坏)。”有的说:“墨子削竹为,飞三日不下。”有的称赞那只木鸟,说它反映了当时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有的讥笑墨子,说他浪费三年时间造出一只飞了一天就坏了的木鸟。
可是这个木鸢对墨家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像显宗的杨铮,一直想制造一个会飞的木鸟,哪怕历经百千次失败,他仍不气馁,继续实验。就当杨铮等无数墨家几乎绝望的时候,冉明的热气球升天了,所以这些墨家开始转而向蒸汽球领域进行研究。
可别说,经过墨家研究他们还真的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冉明制造的热气球,充其量只能勉强算后世的微型热气球,因为载重能力还不足千斤,实用效果不大。可是经过墨家学者的反复实验,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制造出了可以载重万斤的热气球。
“陛下,这是我们目前制作的最大的热气球,载重能力已达一万两千斤,只不过体积太大了,而且我们无法在空中随心所欲的转向!”负责飞天项目的正是墨家当代巨子魏午。
冉明点点头道:“已经测试过了吗?安全性能怎么样?”
魏午道:“回禀陛下,已经经过测试了。我们进行了五次试飞,可以载重一万两千斤货物,不过,现在的热气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一是体积太大,需要的燃油太多了。二是燃烧耗费太快了,装载三千斤燃油,飞行距离太近,三则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操控不易,我们在运输的时候,风向不一定会随我们预定的方向,所以这个仍需要大规横改进。”
对于这个操控问题,冉明也没有办法。另外,此时魏国虽然发明了硫酸,也可以在试验的情况下获得一定的氢气,只不过氢气虽然质量轻,不过却不安全。冉明倒是知道后世为了飞艇的安全,大部分国家都放弃了使用氢气,而是采取更为安全的氦气,不过对于氦气,冉明仅仅知道一个名字,具体怎么来的,还需要大力研究。更何况操控问题仍是制约飞艇发展的最大问题,这个时候必须发明出来功率较高的内燃机,可是如果能解决内燃机的问题,冉明就可以直接制造原始的螺旋桨飞机了。
此时,魏国别说内燃机了,就连蒸汽机还才刚刚看到曙光,不过冉明却安慰魏午道:“不必灰心,朕希望尔等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庞大的蒸汽机肯定无法搬上飞艇,不过只要我们可以制造出动能大,重量小的机器,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了。当然魏卿也要重点关注一下蒸汽机的研究,一量研究出成果,魏卿即使想不青史留名都难。”
王简也趁机道:“简虽然不懂技术,不过魏大人放心,无论研究中需要财、物或人才,简一定想方设法满足魏大人的一切需要,绝对不会在这方面拖后腿。
听到冉明与魏午的交谈,总参谋籍罴更是眼前一亮。自从冉明发明了热气球,他就意识到了热气球在军事中的应用,当然,原始的热气球效果有限。原镇西将军,现魏国总参谋部作战部长谢艾上将曾在成都之战进行过热气球突袭试验,效果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