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帝师
作者:因曲而铭 | 分类:历史 | 字数:55.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四十三章 土地
大槐村,简单粗暴的地名,得自村口那颗几百年的老树。
村子里百十来户,有五百多人,是比较大的一个村。
因靠着长安,村里人口的流动性相对偏远地方要大,有许多人外地人在这里落户。
于是,以何姓为首的当地人住在村东头,外姓人住在村西头。
虽说不同姓不同源,但大家都在一个村里过活,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关系也还过得去。
最起码,平时有个事,大家都能够搭把手。
村民见何顺领着一群人进来,比较好奇,纷纷驻足观看。
何顺简单说明了情况,就把他们领到了村长家。
此时,村长家里还有一位精神不佳,半躺在椅子上的老人。
“贵客临门,何进有失远迎。”
“老哥,是我父子二人叨扰了。”
相互见了礼,何村长引人进屋。
“这是我大伯,今年八十多了,因为担心地里的事,这才一直在这。二位,别介意。”
皇帝摆手示意不打紧,“得见如此高寿的老丈,算是我等的运道,能沾点福气。秦某这厢有礼了。”
何村长脸上露出笑容,语气也真诚了许多,“您这话我爱听。大伯一辈子都在这个村,为村里做了许多事,确实是我们的福气。诸位请坐,我给弄点水。”
见他离开,皇帝打量起屋内的摆设。一村之长,住木屋瓦房,墙上有少量的砖块,这个条件算是平常。
韩铭则是觉得这里的房子还不错,至少屋顶都是瓦片,不用担心漏的厉害,也不会被大雪压垮。
忙活了一阵,何村长端着几碗水进来,“各位别嫌弃,穷人家没什么好招待的,喝点糖水。”
听到糖这个字,皇帝和韩铭对视了一眼,随即错开。
“有劳。”
“听八弟说,您是来买地的?”
皇帝放下大碗,点了点头,“是这样的,我闺女今年成亲,我就想着置点地给她当嫁妆,也让她在婆家有些底气。”
何村长冲他做了个了不起的手势,“老弟真是个好父亲啊。”
“谈不上好父亲,她自幼丧母,而我又忙着生意,这些年着实亏欠不少。”
“做父母哪有不疼孩子的,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啊。老弟现在能想着这茬,当得起好父亲。不过,您大概要买多少,对地的品类有要求吗?”
皇帝思考了一会,才说道:“我刚与何顺老哥聊了一阵,知道一些情况。我见老兄也是个实诚人,就交个底,品类可以不限,但数目要够。”
何村长心中一惊,这个口气,怕是一个不小的数啊。但村里除了急用钱和那些外地人,根本不会有人卖呀。
“那可能要让老弟失望了,地乃是我们的根本,普通人家不遇上性命相关的大事,肯定是不会卖的。若是您买个十几二十亩,我还能有办法,多的就帮不上忙了。”
对于这种情况,皇帝早有预料,问了一句,“老哥,我不是压价,可以按去年的价买。就是心中有些不解,今年你们不是肯定会亏的吗?干嘛不把差些的地卖了,让家里好过些。”
如果不是他提前说可以按去年的价格,何村长都要骂他奸商,开始赶人。想到族弟说的,这人刚回家不久,心里的那丝不快也就散去了。
“老弟有所不知,若是往常年节,今天卖地的定会不少。可架不住咱有个好皇帝啊,这税少了一半,六十往上的还能吃朝廷的奉养,咬咬牙就过去了。不就一年吗,明年会更好的。”
看到皇帝发自内心的笑,韩铭感觉怪怪的。这大佬不是专门为了听人夸自己,才过来的吧?
皇帝受到夸赞面不改色,反而很感兴趣地问了一声,“老哥,这六十老人可拿朝廷的奉养,是怎么个弄法?我外公和这位大伯年纪相当,我也想去弄一个。”
韩铭扛不住了,这都敢拿沈老开玩笑,也真是胆大。
也不知道那位老人家真领到银子,会不会直接杀到皇宫里去。
何村长见他问起这个,顿时来劲了,“老弟,这么大的事你都不知道?你不是做生意的吗,不应该啊。”
皇帝见对方怀疑,轻描淡写地说道:“我在关外待了好一阵,不久前才把人手迁回来的。”
“那老弟的买卖可不小啊,都跑关外去了,难怪您这一说买地就不少。”
“小本买卖,勉强糊口罢了。”
何村长对他的印象又上了一层,在关外待的,那不知道最近的事也属正常。
他顿了顿,笑着开口,“老弟,去年陛下寿诞之日,亲口许诺,六十以上的大盛子民,都可受朝廷奉养。我们村符合条件的有十多个,都是我去办的,简单的很,只要拿好户籍,找理正做个保人就行。”
“这告示下来没几天,大家都去办了,还真别说,那些个差役上官的,一点都不敷衍,客客气气就办完了。不像以前,总得送个三瓜两枣的。这回啊,死都不肯收,奇了怪了。”
皇帝心中暗笑,问了问数额,“你们拿到钱了吗,一人有多少?”
“呵呵,每人每月一钱银子呢。哦,还有刚出生的娃娃,每月也有贴补,不过这个数额还没定下来,只是暂时做了登记。”
“那这也不算多,不够用吧?”
何村长一听就知道对方见惯了大钱,肯定不会把这点小钱放在眼里。
可是在他们看来,一文钱都是恩德,毕竟这代表这朝廷的重视。
“老弟,话可不能这么说。陛下体恤我等百姓,我们自然要知道感恩。一年一两二钱,这个数目可是不少。庄稼人,一年除了买点盐和油,也花不了多少。再说了,这大盛百姓这么多,给多了朝廷也负担不了啊。”
皇帝显然很高兴,把话头转向了地上面,“多谢老哥解惑。照老哥的意思,我想买个千八百的地,就没办法了?”
何村长吓了一跳,这都快赶上他们村所有的地了。这人还真是豪气,一买就是如此手笔。
韩铭倒不觉得皇帝是真想买,认为他在吹牛,身上都没带钱,我也可以说买全部的。
他们刚才打听了下,这里几百人的村子就有上千亩的地,比起临水村那可是好上太多了。
“老弟,你这数目别说我们村,就是隔壁的最大的旺福村,也不可能卖的。而且你买地,肯定是希望连成一片的吧,这根本办不到的。”
听到这个答案,皇帝表现出疑惑,“那为何那些世家大族,动不动就是几万亩的买?我就是打听过了,才以为这几百亩地随便都可以买到。”
这时,一直默默听着对话的老人家,冷笑了一声,“这位后生,你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是个厚道人,是真想买地的。现如今啊,像你这样讲规矩的厚道人,不多咯。”
皇帝转过头,对着老人行礼,“老丈,这是怎么说的?”
老人坐起身子,拐杖点了点地,“呵。如果你在京里做买卖,不说达官贵人,小吏总识得几个吧。只要花点钱,给那些人说说,被他们缠上的人,为了过安生日子,能不卖吗?”
“这个方法,算是下策。高明一些的,哄着人家,说给他们家的儿女安排个好去处,做工什么的。我们庄户人家,一听这个谁不心动?就这样,留下几亩糊口的地,剩下的都卖了给后人谋前程。”
“等过了几个月啊,人家随便寻一个错处,就可以把你打发回来,你找谁说理去?这种事年年有,直到手上的地不能再卖了,才停下。几十年了,人越来越多,地嘛……”
过了这么久,韩铭终于知道了皇帝的意思。这位大佬拐弯抹角,就是为了引出这个事。
土地兼并!
这是任何时候都避免不了的,也是王朝走向末路的信号。
普通百姓没有足够的地养活自己,碰上天灾或者战时征重税,活不下去自然会反。
而手握大批土地的士族豪绅,都有人为他们说话,有的是手段不交税。
这个问题,不下重手基本无解。而现在皇帝关注到了这个,是要出手的意思吗?
看见他的神色,皇帝心底表示满意,有这个意识就好。
“老丈,买你们村土地的,都有谁啊,是同一个人吗?”
老人擦了擦眼睛,说道:“我们没那么蠢,要是同一个人早就怀疑了。不过依照他们的手段,差不离都是姻亲什么的代买,就算知道了也没啥用,人家白纸黑字,过了契的。”
皇帝站了起来,弯腰在老人身边,“老丈,能告诉我你知道的人吗?我家在长安还有点关系,我干脆直接从他们手里买得了。”
“嘿,这个法子不错。我看你比看那些人顺眼多了,只要你能买到啊,下回过来我请你吃饼子。”
“那敢情好,我这回去肯定尽力。”
“嗯,我想想啊,有姓赵的,也有姓王的,姓李的也有。对了,有一回啊,是被京兆府的人引过来的,否则我们也不会卖。”
得到这个信息,皇帝开始笑了,“老丈放心,都是老熟人了,您下回指定能看见我。”
从村长家出来,韩铭觉得皇帝又要有动作了。
“陛下,您这是准备敲打敲打他们?”
“朕都被他们逼到改祖制了,总要找回场子吧。”
“收税?”
皇帝挑了挑眉,“你记住,现任户部尚书是朕的人,暂时可信。去年三月修订律法的时候,我让他在不起眼的地方加了一条,至今没人发现。”
“是关于什么的?”
他没有回答,而是背着双手,像是巡视自己的土地一样,查看起来。
六安忍着笑,凑到韩铭身边,小声说道:“凡藏匿、私瞒名下土地,偷逃田赋,按最近一次买卖的地价,等价处罚。不纳罚金,土地充公。”
韩铭差点喷血,狠还是大佬狠,这真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