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文盲帝师

作者:因曲而铭 | 分类:历史 | 字数:55.3万

第一百零二章 商业现状

书名:文盲帝师 作者:因曲而铭 字数:3243 更新时间:2024-11-16 21:43:07

对于某些事情了解的越深,韩铭越能体会到那种差距。

宦海沉浮几十年的老狐狸,绝对不是仅凭一点后世的眼光,就能轻易对付得了的。他们政治经验丰富,眼光独到,走一步看三步,个个都是心思深沉之辈。

如果他想要真正立足于朝堂,与这些人去掰手腕,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就如同皇帝告诫他的一样,统治者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无限放大。皇帝只有一个,官员却有无数个。从某种程度上说,官员和皇帝是天然对立的。

一方不希望自己的权力被分走,但又要依靠官员去管理国家,做具体的事,不得不给他们一些权力。

另一方作为国家机器的代表,政策的执行者,自然希望自己手上的权力越来越大,做事更容易。

因此,双方进行博弈就是一个常态,很少出现一方完全压过另一方的情形。

除非,这个皇帝过于强势,能完全镇住朝堂,比如朱老板。又或者,皇帝连自己都保不住,只能做个吉祥物,这样的皇帝有很多。

能和官员打个有来有回的皇帝,就能算是优秀的水平,属于皇帝之中的佼佼者。毕竟,官员人数众多,结个党啥的司空见惯,最善于抱团。

皇帝再聪明也只有自己一人,而且为了防止别人篡位,连亲兄弟都得防着,属于真正的孤家寡人。

以韩铭自己的认知,皇帝在孤身一人,觉得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找帮手可就太正常了。

宦官身体残缺,属于义理缺失之辈,夺天下是不可能的。在规矩众多的封建时期,谁都不会认可阉人去坐上那个位置。

按照先皇那种作死的模样,如果不是现在的皇帝坐江山,大盛基本在下坡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了。

皇帝虽说为了自己的目的,在很多事情上都在给文官集团让步。但最重要的军权没有放手,虽说也可能被渗透了,但大体上还是掌控住了全局。

照韩铭这些天的了解,皇帝要做的事,一件件都慢慢做到了。

比如税收,大盛虽说税的种类不多,比例看起来很低。可是各项加起来,百姓还是难以负担。

皇帝多年努力,把农民的税收改为田租、丁税、徭役三项,可一家的丁税就要占据田地收成半数以上。很多时候,交完税能不饿肚子就不错了。

后知后觉的他,到现在都不明白,韩家是怎么过下来的。就三百亩地,每年交的丁税都快要两百两了,这一大家子怎么还能有存款,以前的家底吗?

然而,即便是皇帝做了诸多努力,明年新政策的结果,也仅仅是把百姓的丁税降到了一半。

为此,还在这十多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某些物品的专营权。

专营,指的是某些东西,只能由特定的商铺去经营买卖,一般人不能接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食盐和铁器,这是历来的封建王朝,除税收以外的主要收入来源。

一般的封建王朝,只会管这两项。因为这两项关乎统治,是一个王朝的命脉。

而现在的大盛,除了这两个以外,茶叶、丝绸、瓷器等这个时期的特色产品,都被文官集团后面的世家大族所掌控。

这里面的暴利有多少,稍微想想就知道。

而朝廷每年能有这么多税收,除了丁税,这些也是重要的来源。

普通的商税是二十税一,而上面几项则是达到了五税一,百分之二十的地步。

这个税率也是韩铭最佩服皇帝的地方,这些给你们去卖,但是我要抽重税。虽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税钱最后肯定还是要转嫁给买家。

但是,皇帝给出的物品,赚钱是很赚钱,却和普通百姓无关。这些东西,并不是生活必需品,老百姓一般也买不起。

好的茶叶二百文一两和三百文一两,对他们来说也就听个新鲜,做个谈资而已。至于丝绸,能不光腚就不错了。

大多数种地的人,活着的时候,都没穿过除粗麻以外的布料。只能在被放进棺木之时,享受一回,走得体面一些。

这就是社会现状,现在的百姓还在为了填饱肚子而努力,生活品质和他们无关。

皇帝就是想要这种结果,管你们是不是狗咬狗,总归是你们有钱人之间的事,我的税可不能少。最好,你们能出口,卖到国外去。这样,我还能再收一回关税。

可能也有部分百姓受到影响,去高价买这些东西,人情往来肯定是有的。但只要大多数百姓没有影响,这个就是值得的。

此外,这个专营制度,皇帝还留了一条后路。那就是,皇室成员,并不在这个限制里面。

文官集团也怕皇帝玩花样,要真是皇室成员,那范围就大了去了。大盛开国近百年,这不得好几万人,随便推出几个人出来,那这一条不等于废了?

经过唇枪舌剑,几番交锋之后,双方各退一步,皇帝的直系后人可以经营。说白了,就是三位皇子,三位公主不受限制,与其他皇族无关。

那个时候的秦忆茹十岁出头,另外几个皇子刚会走路,两位小公主还是奶娃娃。

双方各自达到目的,这个专营制度也见渐渐运行起来。

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皇帝对这些店铺的账目,查得那是突出一个勤快和仔细。一旦有漏报、瞒报、隐瞒收入的各种行为,那对不起,这间店铺姓秦了。

在这件事情上面,皇帝寸步不让,态度尤为坚决,每年都能收获几间地段上好的铺面。

据秦忆茹回忆,她的八方居,前身就是长安首屈一指的绸缎庄。为了以示公平,作为国家的财产,不能随意赠给他人,皇帝象征性地收了自己闺女一两银子。

而且,他还把这件事,让史官记下,表明自己的程序合理和法。

如此做派,自然是把文官集团恶心得够呛,可也没有办法,自己这边不占理。

从那以后,他们报税前,自己不把账查个三五遍,都不敢往衙门去。就怕手下的人一个疏忽,几年的辛苦打水漂,连货物带店面白白为他人做嫁衣。

在这个条件下,出口就成为了他们获取暴利的重要手段。而皇帝雁过拔毛,出关收钱,进关也收钱。一来一回,等于给朝廷打工,赚得是不少,可心疼啊。

于是,就开始了走私。可走私风险太大,被抓了就不仅仅是一家店铺,而是连老窝都会被端。

一番斗智斗勇之后,世家大族在明面上和暗地里,都有一套严明的经营模式。

这就是大盛目前的商业现状,普通老百姓经营的都是些自己的农副产品,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世家经营奢侈品,垄断上层物质,双方泾渭分明。

都是做买卖,但皇帝对双方的态度,天差地别。

没有店铺,流动作业的小摊小贩,连税都不用交。因为皇帝他老人家说了,一年卖不到四十两银子,是不用交税的。

而有固定摊位的,如果一年卖不到这个数,也只需要交一点摊位管理费而已。

真正要按二十税一交税的,是那些有正规铺面,条件稍微好点的商家。这个税率对他们来说,还是很低的。这也算是,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贫富差距。

了解的越多,韩铭就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皇帝这个人。这个大佬,他一辈子也赶不上,无论是毅力还是手段。

就如这次提议组建官方商队,给世家划了一个饼,直接就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要组建成规模的商队,路引这事你们得先给我解决了,其他的以后再谈。

等轮到谈的时候,商队给不给你们那就不好说了,朕可没有承诺商队是由你们负责。

至于你们说的经营许可,长安快要嫁人了,总得攒点嫁妆吧。这不是,正好有一个练手的机会?

韩铭能想象出来,官员集体吐血的场景,那真是会被活活憋死。

“这样一个人,真的活不长久吗?”

他微微叹息,开始打起精神,计划着赚钱的事。

皇帝既然当面提了商队,那么必然是希望他能去争一争的,以此来打破世家的垄断格局。

甚至,把人想的伟大一些,他都可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方便下面的老百姓。

争取商队,必须具备足够的实力,钱财、人脉缺一不可。还要有熟悉关外的向导,和周边的邻居打好关系,最后是保证自己有稳定的货源。

世家做这个这么多年,优势是无比大的。

皇帝只能给他提供一个竞争的环境,能不能成还是靠实力说话。被这么多人盯着,公然偏袒行不通。

按照韩铭现在对皇帝的理解,这应该只是一次练手,接触朝事的机会。在对方心中,并不认为自己会成功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脉这一点应该不用担心。想到瞒了自己这么久的太伯公,还有在草原上搅风搅雨的天火军,是时候请求场外援助了。

现在唯一要担心的,就是钱。组建跨国商队,贸易的周期很长,无论是付给商家的货款,还是应急的那部分现银,都不是小数目。

那么,收割一波就势在必行。此时也管不着,是不是良性产业了,能从有钱人身上掏出银子,就是好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