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唐朝当皇帝

作者:今年 | 分类:历史 | 字数:156.4万

第47章 长安风云

书名:重生唐朝当皇帝 作者:今年 字数:3721 更新时间:2024-11-16 21:29:41

天宝四年末的一场大雪让长安城一夜之间银装素裹,长安的百姓在大雪中迎来了天宝五年。

此时对于大唐的百姓来说,这个时候除了上元节举行的马球大赛之外,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他们兴奋。

你说边疆又打了多大的胜仗,还有就是那个将领英武无敌,斩杀多少敌酋,朝中那个权贵失势了。

长安的百姓都已经司空见惯了,他们对这些事情只会谈笑一过,然后就转移到了马球和蹴鞠上。

清晨,漫天的大雪已经停了,此时长安的路面上积蓄了厚厚的积雪,但是丝没有影响到长安百姓的出行,市坊的大门一开,行路的,赶车的,走商的就纷纷涌了出来。

长乐坊的大门中此时行驶出来了一辆普通的马车,马车通体都是黑紫『色』,和普通的马车没有区别,赶着的也是一个老车夫,一脸的沧桑,马车边上随行着十几个带刀的侍卫。

在长安城中,百姓们已经见惯了这样的马车,都是清早上朝的官员们。

但是此时从长乐坊出来的这辆马车还是让路边上的路人纷纷闪避,让开了拥挤的大门,让这辆马车和身边的侍卫先行通过。

这辆车中坐的不是别人,正式当初右相李林甫,也是朝堂上最有权力的人,这是长安百姓们对李林甫的评价。

李林甫为人低调,出行也不讲究排场,但是他的马车还是被长安城中的百姓和官吏全部记住了,每到一处都会纷纷让开道路,让李相国先过。

此时,李林甫一身紫红『色』朝服,穿戴庄重,只是在马车中还是有些慵懒,身体放松地靠在身后的软垫上。

这样的生活对于李林甫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但是这几天他的心情有些不好,原因就是太子的事情。

李林甫依靠在软垫上,依旧一副闭幕眼神的样子,但是他没有睡觉,而是在思考事情。

他要算好今天朝廷上可能出现的事情,这些事情是不是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还有皇帝李隆基是否愿意听到这些事情,和对这些事情的想法。

要知道李林甫位列首相十年之久,就是因为他懂得李隆基的心,知道皇帝想要干什么,将李隆基想要做的事情先想到,于是他十年没倒。

此时,车窗外面传来一阵阵的嬉笑声和马蹄声,李林甫微微皱起眉头,这些人打断了他的思绪。

同时李林甫心中也不免有些诧异,他这一路上都是从长乐坊出来,沿途的大宁,兴宁,永昌,十六王府等市坊都是权贵功亲的府邸,路上突然间出现这些嬉笑声是很不常见的。

一般这些市坊中都是沉静无人的感觉,无论是多大的官,他的家奴都不敢在大街上嬉笑,弄不好明天就会被朝中的对手弹劾一本,弹劾管教不严,家奴毫无规矩,在市坊的街道上大声喧哗。到时要是有人再揭发检举,那就不是罚俸禄那么简单了,甚至丢官都是可能的。

李林甫心中好奇,如果是一些乡里小民在那里大声吆喝也就算了,但是外面马匹的嘶鸣声不断,而且人也不少。

于是李林甫撩起车窗上的窗帘一角,一众士绅模样的人出现在了他的眼前,李林甫第一眼就看出了这些人中有很多人都是朝中官员,不是官员的也是一些长安城中有头有脸的名士或者大学者。

看着那些人一个个有些走路不稳的样子,还有一脸睡意的架势,李林甫知道这些人是昨晚彻夜聚会,直到清晨才离开的。

长安的市坊开门关门都是有时间的,但是一些权贵们的宴会往往都是在晚上举行,于是很多人都会错过关门的时间。

久而久之,举办宴会的人都会准备好客房,回不去的人可以直接在客房中休息,于是长安权贵的宴会渐渐地变成一夜狂欢,然后天明之后众人再散去。

李林甫随后看了看这些人出来的府邸,眉头便皱了起来,随后就将窗帘放下了。

李林甫看到这些酒客都是从太子李享的府上出来的,也就是太极宫东面的东宫中出来的。

“太子这段时日可是越来越肆无忌惮了,是不是以为自己要当皇帝了?”

李林甫随后嘴角上闪过一丝嘲弄,但是最近太子李享确实让他头痛不已,原因就是太子突然间不甘寂寞了,开始在朝中发力。

这样的事情李林甫自然是无力阻止,但是李隆基也放任不管,于是牛仙客死了之后,太子的党羽李适之担任了左相。

一个左相还没有让李林甫忌惮,更不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因为大唐从来都是多个相国辅政,两人的时候是最少的。

令李林甫不快的是,太子妃的哥哥韦坚竟然当上了长安令,这个和后世首都市长一样的位置,这令李林甫心中非常不快,长安城这么重要的地方,竟然没有被他掌控。

李林甫随后又将太子的事情放到了一边,因为他还要思考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陇右军上奏的战功文书。

片刻之后,李林甫从怀中取出了一本厚厚的奏折,这是皇甫唯明半个月之前送到长安的,朝中已经有多人看过这本奏折,而且李隆基也看过了。

此时,朝中就要商讨对陇右军有功将士的封赏了,此时李林甫再次拿出这本奏折,依旧仔细地看着。

李林甫从来不会盲目地做一些事情,一本奏折看上好几遍,外人一定会认为这位相国有『毛』病。

但是李林甫不这么想,他看奏折的时候是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此时李林甫将自己当做李隆基,然后以皇帝的心态来看这本奏折,他要揣测皇帝的态度。

……

早朝,李隆基的心情不错,耐心地听着下面百官的奏报。

“李相国怎么看?”

李隆基听完一个官员的奏报之后,然后朝着李林甫问道,此时李隆基已经六旬之多,心力不胜当年,很多事情都不想去过度费神,只要不是威胁到他皇位的事情,他一般都会交给李林甫。

于是百官也就习惯了刚才皇帝的那句话了,李林甫随后就会迅速站出来,然后将处理的办法说出,李隆基往往都会频频点头,然后再说道:“此事就按照相国说的办。”

一众小事完事之后看,李隆基的精神还很好,看到精神不错的李隆基。

于是李林甫才站了出来,朝着李隆基说道:“启禀陛下,陇右军大胜吐蕃白狼卫两万人,立下大功,不日陇右军众将就要来到长安,兵部对于封赏之事一直都没有定夺,还望陛下明示。”

李隆基自然是没有忘记此事,皇甫唯明的奏章他看了也不只一遍,心中大喜。

今天心情好,听了李林甫的奏报之后,李隆基决定就把这件事情定下来。

随后李隆基说道:“这件事情全部交由李相国去办,兵部按照皇甫唯明上报的奏章上面的军功大小,制定封赏事宜,至于皇甫唯明的封赏,酌朕再好好想一想。”

像杨成这样的小人物的封赏兵部就可以完成,至于皇甫唯明的封赏,那是李隆基的事情,兵部根本管不到。

“臣遵旨。”

李林甫心中吃了一颗定心丸了,他已经明白李隆基的态度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

这时,一直沉默的左相李适之突然开口道。

“相国有何事启奏?”

“启禀陛下,臣认为陇右军封赏众人中应该去掉一个人。”

李林甫听到这里,顿时心中一寒,同时他敏锐地观察到了李隆基的表情也有些不悦。

“陛下,亲勋翊卫羽林郎将杨成不顾鄯城上万百姓生死,一把大火焚毁鄯城,并且烧毁上百仓粮食,虽然消灭了两万白狼卫,但是过失严重,为将者当以守土安民为任,但是杨成所为已伤天理,不仅不应该封赏,反倒应该查治杨成的罪,以儆边将滥杀之风。”

李适之的夸夸其谈,说的理直气壮,但是李隆基的脸『色』已经铁青了。

李隆基自然知道杨成这一仗是怎么打的,但是在他看来就是几万百姓吗,还有上百仓的粮食,这些都不重要,能够打败两万白狼卫,让吐蕃屈服,这才是最重要的,况且李隆基也能够体会到杨成当时的处境。

皇甫唯明在奏折上写的清清楚楚,没有丝毫的隐瞒,就是让长安朝堂来定论的。

皇甫唯明也拿不准杨成这一仗报到了长安之后,会是大功还是大过,所以他就没有把自己加上,将这个战事的过程写的清清楚楚上报。

如果是大功,那么就是杨成一个人的,如果是大过,也是杨成一个人顶着,和他皇甫唯明没有关系。

此时皇甫唯明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小小的杨成而承担任何风险。

李隆基心中很是不悦,这个李适之和之前的张九龄一般,虽然才学无人能及,博古通今,但是他们两个总是反对自己的想法,最后还要『逼』着自己退步才可以,然后满足他们正臣忠义的名声。

但是李隆基又不好意思发作,他知道朝中一定要有像张九龄和李适之这样的人,而且李适之还是太子的人,这一点李隆基非常清楚。

太子已经四十了,已经不在安分地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了,李隆基完全可以理解,于是任由太子折腾了一阵子,将李适之推到了左相的位置上,然后又让太子妃的哥哥韦坚当上了长安令。

这些都在李隆基的掌控之中,他知道也该给太子一些施展的机会了,同时也可以考察一下太子的识人用人的能力。

但是眼前的这个李适之虽然气度和才学都出众,但是李隆基不是很喜欢,这样的人不适合宰相之位。

可是太子阅事太少,更是没有治国经验,所以很容易被像李适之这样的文人夸夸其谈所『迷』『惑』,对他们的才学倾慕不已。

李隆基心中不免有些担忧起来,李享虽然忠孝,但是从他这两年举荐的人来看,倒是没有一个佐政之才的人,都是一些浮夸之辈。

“这事改日再议,朕乏了,散了。”

李隆基随后说道,然后就起身离开了,其实他的心中已经对杨成的事情有了决断,李隆基欣赏杨成这样的军人,冷酷果断。

……

“陛下,贵妃娘娘要陛下过去一趟。”

李隆基一下朝,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宦官就朝着李隆基说道。

“大将军,华清池修建的怎么样了?”

宦官名为高力士,身材不高,高力士开创历朝先例,掌控禁军,于是李隆基习惯称呼他“大将军”。

“陛下,老奴这两天就过去督查进展,一定保证在上元节之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