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作者:远明不渐 | 分类:穿越 | 字数:175.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82章 崇祯与内阁的震惊
三月十日,下午。
紫禁城,文华殿内。
崇祯皇帝朱由检,与内阁首辅温体仁、次辅吴宗达和大学士王应熊、钱士升、何吾驺等大明最重要的核心大臣。
另外旁边两张沙发式软椅上,也坐着两位德高望重的已经致仕的老者——孙承宗与徐光启(去年徐光启大病一场,为许家庄神药所治愈,但仍比较虚弱,无法参与朝政),今天他们被特意请入宫中,共同商讨着一件大事。
话说是商讨什么大事?
自然是讨论他们每人手上拿的一份《东方时报》,讨论这份报纸的意义和影响,讨论朝廷该如何应对。
至于报纸的内容,他们全都看了,都没有多少的阅读门槛与障碍。
再就是震惊。
无比的震惊!尤其是皇帝朱由检,更是感到羞恼、愤怒乃至恐惧。
这份报纸所描绘的那个小冰期简直太可怕了,什么南涝北旱,粮食全面减产,大明百姓该怎么办?
还有这个世界果真有如此广阔么,世界地图上,大明怎么才占据区区一隅之地?
远在数万里之外的西方列国发生的事,许家庄怎么了解的也这么清楚,连前因后果都能讲个头头是道。
大明的人口、经济、人均寿命、男女比例等数据,为何许家庄能调查的如此详细,比大明朝廷还了解的细致透彻,令人细思极恐,干什么?许家庄这么挖空心思的了解大明,究竟想干什么?有何图谋?
至于大明的海贸商人,每年通过外贸赚取1500万银元,几乎比得上大明的全部财政收入,这让朱由检感到眼红和嫉妒,海禁之策被破坏了个千疮百孔也就算了,为什么那些海贸商人,赚到这么多的钱,一分都不上缴朝廷?完全把朝廷当成空气了么?这种非法商贸行动,还想持续到什么时候?
等等等等。
总之阅读这份报纸的过程中,皇帝朱由检心里涌起无数情绪,好几次都想报纸给撕了,觉得里面全是假的,瞎编的,是许家庄忽悠人的,完全不可信。
但……
朱由检最终还是信了两三分,因为论大明帝国的了解,绝对没几个人能超过他这个皇帝对吧,他都无法从《东方时报》里列出的那些数据,看出太大的谬误出来,反而不断的印证自己脑中的一些东西,又想到许家庄那神鬼莫测的能力,哪怕朱由检想极力否认,也无奈的发现做不到。
因为这叫自欺欺人!
只得叫上几位内阁大臣,连皇兄的老师孙承宗跟博学的徐光启都请了过来,让他们帮忙参详一番,思索应对之策。
“陛下,这个报纸就是在妖言惑众,当立刻禁之!”
首辅温体仁道:“如今大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而陛下英明神武,一代圣主,今年定会风调雨顺,各地都会大获丰收,出现遍地祥瑞之景象,所谓的小冰期乃是无稽之谈,不值一驳,自会证明其是个笑话。”
“不错!”
次辅吴宗达道:“这个报纸就是在制造恐慌,天意难测,一介商人也配窥探天数?就算会有灾难,也是降临到倒行逆施的许家庄头上,大明只会不断向好,陛下只要虚心纳谏,宵衣旰食,专心国事,自然会国泰民安,得到上仓护佑,也只有许家庄这类的无德之势力,会担心什么小冰期。”
“陛下,《东方时报》蛊惑人心,编造谣言,已致大明多地人心惶惶,流言四起,必须全面封禁,焚而烧之,不得再让片纸流传开来。”大学士钱士升道。
“《东方时报》内容虽有些可取之处,但简体字、白话文、标点符号等,与大明格格不入,更无半点的圣人微言大义,若不禁止,日积月累之下,儒门根基定然危矣!”大学士王应熊找到了更重要的攻击点,看出了更深层次的威胁。
“非熊说的没错,不管《东方时报》内容是真是假,但不用我大明标准之文字,就必须禁之!”大学士何吾驺赞同。
听到他们的这些观点。
赞同。
朱由检内心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因为这个《东方时报》的威胁显而易见,他也想封杀了之,哪怕里面有无数的干货。
但真要是有能力想禁就禁,那可就太好了。
因为这份报纸发行前,是征求过他同意的,当时朱由检不以为意,不过一份类似邸报的商业报纸而已,能产生什么威胁?而只要他点个头,以后皇室在《东方时报》上刊载文章免费,还会帮忙宣传皇家的光辉形象,推广皇店中销售的商品,每年会多赚若干银元等,朱由检眼睛一亮的就点头答应了,谁知这是一个套路。
现在他想翻脸反悔,许家庄是吃素的么?随便来点什么惩罚措施,皇室能扛得住么?
而且再又想到温体仁、吴宗达、钱士升他们都在天下通银行存了大笔的钱,都成了大客户,但在这里,却总是反对许家庄那么厉害,有着无数的嘴炮,可他们为什么又要存钱到天下通银行,他们的话可信么?真按他们说的办,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他们会承担责任么?
想到此,朱由检只得把询问的目光,放在孙承宗、徐光启这两位今天特意请来的顾问身上。
“孙先生,徐阁老,不知你们如何看待?”
“陛下,这份报纸说的一定是真的,我们今年必须做好应对防灾抗灾之准备,全力避免大饥荒的发生。”
孙承宗开口就令众人吃惊,他道:“这两年我在高阳县老家没做别的事情,就是专门研究建奴与许家庄,发现建奴虽然凶暴,但绝不是许家庄之对手,便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研究许家庄之上,发现该势力的三大特点,极其值得学习借鉴,乃是可让大明富强之秘诀。”
“其一是务实,许家庄极其务实,格物到了极致,不论做什么都会全力搜集数据,从而做出精准的决策,如同兵法之中的知己知彼,而数据情报上远远领先,故而许家庄不管做什么都是无往而不利,极少出现应付不了的情况,这便是务实带来的好处。”
“其二是未雨绸缪、未卜先知,许家庄从一开始便无比重视粮食的安全,这几年的发展重点,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粮食,还大力的发展畜牧业,大搞海洋捕捞,以肉类作为重要补充,去年更是在江南地区,吸储了够一万万人吃一年的粮食,以许家庄商人之本性,倘若不是提前预知到了危机,又为何做出如此大的动静,万一今年风调雨顺,这么多粮食岂不是砸在了手里?偏偏许家庄还是做了,投了近亿的银元进去,难道就是为了开个玩笑么?”
“其三便是执行力强,许家庄的《三年十万里修路计划》,说实施就实施,每天上百文钱的工资,包两餐伙食,不限制人数的招募修路工,目前已至少招募了百万青壮,这人数可是比隋炀帝修运河的民夫还多啊,但许家庄不仅顺利招到了百万青壮,还管理的井井有条,毫无纰漏,这等组织力、执行力,令人恐惧,朝廷不可匹敌啊。”
“陛下,这份《东方时报》,草民认为不仅不能禁,反而是能让人开眼看世界之物,是如何学习许家庄最佳之窗口,若一味的排斥抵制,封闭眼耳,若干年后,面对全新的煌煌大势,只剩被碾压扫除一途了。”
孙承宗跪拜在地,椎心泣血般的劝道。
朱由检则赶紧让太监将他扶起。
“陛下,孙先生的意思,也是我想说的意思。”
这时徐光启也颤巍巍的开口道:“尤其是小冰期之说,老臣查阅无数资料之后,只能得出一个“正确至极、毛骨悚然”的结论,望陛下重视起来,不要再听信什么“天人感应”之说,天灾乃不可控的常有之事,许家庄竟能找出其中规律,乃是开天辟地之举,更是人定胜天之开始,朝廷今年若能提前抗灾防灾,保住粮食产量,救下更多百姓,定能争取无数民心,重树朝廷之威信,于陛下也是大好之事。若许家庄不幸言中,朝廷却无所作为,定会引发无数怨怼,朝廷威信大大受损。”
听到这话。
朱由检悚然一惊,不得不点头道:“有理,阁老言之有理!朕马上就下达圣旨,要求各地提前做好防灾准备,不得松懈怠惰!”当然主要的目的,是避免朝廷的毫无作为,结果让许家庄赢了民心。
见皇帝果断采纳了两个已经致仕的顾问的建议,无视他们这些真正内阁大臣的提议,温体仁、吴宗达等人自然十分不爽,当即拐弯抹角的,进献了两位老大人或许已被“许家庄收买”“已背离了儒门大义”的谗言,这种杀伤力巨大的言论,搁平时一定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这次朱由检只是摆摆手,完全没把他们这些话当一回事。
至于要不要封杀《东方时报》,这个话题也逐渐不了了之下去,即便文官们都意识到了任由这份报纸影响力扩散下去的严重性,但封杀容易,许家庄的反击能承受得了么?放在天下通银行里的存款不想要了么?
不仅封禁不了,《东方时报》出了新刊后,他们手中也会很快出现一份,看完之后都会严厉批判,每一期都不落。
……
许家庄那边,则在发行了第一刊后,自然没有偃旗息鼓,而是趁热打铁,继续发行新一刊的《东方时报》。
三月十一日,第二刊《东方时报》也印发了一百万份,在大明各地发行,这次的头版头条是【论许家庄“以众为本、以人为宝”之理念】。
三月十四日,第三刊《东方时报》的头版头条新闻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论大明为何要对外扩张】。
三月十七日,第四刊《东方时报》的头版新闻,继续上一刊的话题,发表社论【西方列强殖民足迹已至大明门口,该睁眼看世界了!】
三月二十日,第五刊《东方时报》的头版头条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些人还活在梦中!】,连续第三期探讨同一个话题,全力抨击某些群体,甚至直言儒门思想的局限性。
三月二……
此后许家庄发行的这份《东方时报》,以每三天发行一刊的速度(暂时做不到每日一刊,成本也吃不消),迅速在大明的舆论场,占据了不可挑战的主导生态位,且影响力越来越大,每次发行一百万份,都被飞快的抢光,乃至出现了专门的黄牛群体,养活了无数茶馆的读报人……
为您提供大神远明不渐的崇祯欠了我十亿两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182章崇祯与内阁的震惊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