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聊斋逍遥仙
作者:一眼云烟 | 分类:仙侠 | 字数:67.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二七章 书山
第127章 书山
如果以术与道来论证儒家心法与神通的关系,心法是道,神通是术!
董仲舒离去之后,王蠡依然闭目瞑思,老实说,他进入状态了。
说成悟道或许过份,但绝对理解了去止之法的要义,识海中,灵光蒸腾,若论知识面之广,怕是圣人也不及他。
前世读过的文章,今生阅读的典籍,多数涌现出灵光,又因灵光数量太多,竟团团层叠,在身体里形成了旋涡。
文界是以神魂进入,身体即为神魂。
这在别人身上,是不可能有的异像,但是王蠡身具阴德、龙气与两种山之内气,全部炼入了神魂,这是旁人所不具备的优势。
而在文界身体即神魂的状态下,阴德、龙气、两种山之内气、文气,甚至神魂中的剑气进入了二次淬炼状态。
如果把第一次的融合视为水和油,是通过类似于搅拌的旋转将水油混合在一起,是物理变化。
而第二次淬炼,是改变水和油的结构性质,是化学变化。
不仅仅是神魂在蜕变,一点灵光就代表一个知识点,那点点灵光,连王蠡自己都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知识量太多了也是个麻烦,好在尚未超出他神魂所能容纳的极限,索性也不理会,只按照董仲舒传下的心法自行去止。
所有人都知道,进入文界的机会难得,如果考不中举人,这就是最后一次,没有谁为私人恩怨去惹事生非,均是静心参悟。
哪怕重术而不重道者,也借着去止之法推衍神通。
在文界演化神通要比人间便捷,毕竟文气浓郁,能反哺心灵。
不时就有人兴奋的大叫,演化出某某神通,惹来周围一阵恭贺,然后归于沉寂。
王蠡没有刻意去演化神通,他很享受灵光旋涡围绕神魂旋转的状态,有时灵光碰撞,会迸发出新的灵光。
这等于两个知识点的融汇贯通。
不觉中,三天一晃而过,当董仲舒再来的时候,人人精神矍铄,状态好的出奇。
“看来诸位皆有所得,既如此,老夫废话不多说,都随老夫过来!”
董仲舒一一扫视,笑着伸手指过。
每人脚底,再次涌现白云,跟随董仲舒向前飞掠。
别看书山就在眼前,可是过去尚有数百里之遥。
真到了山脚,那才叫震撼,说成蚂蚁面对大象都没法形容,或可理解为一贾之于沧海!
王蠡身边,一名紫宸书院的读书种子道:“诸位可知书山从何而来?乃诸圣先贤,大儒宗师将自己一身所学托寄于此,进而演化出文界。
换言之,书山是文界的根基,凝聚着先辈的学识,我等能来此参悟先辈之学,实是生平之幸啊!”
又一个种子选手接过来道:“此言甚是,不仅仅是文界,仙界也是仙人以灵台合出来的,其余佛界、魔界,多是如此。”
“那阴间是何来历?”
有人问道。
那人道:“阴间天生地养,所谓有阳就有阴,阴间伴随阳间而生,不过仙佛魔文四界梳理了原始阴间,才有今日之阴间。
其中最奇特的是耶界,此界颇为取巧,凝聚下界万民的信仰而生,他日若信仰坍塌,必至崩溃,故而耶教中人,被严格管控,他们把不同的思想称为异端,经审判过后,上火刑烧死,我听书院的老师说,每年都要烧死几百上千人,可仍有人前赴后继的去做异端。
想来耶教百姓也是可怜的紧,否则哪有那么多异瑞,还是我大郑的百姓逍遥自在。”
“是啊,我等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哎,皇上就是太仁慈了,近几十来年来,耶教在我大郑渐渐蔓延开,我等不如给朝廷上书,禁绝耶教,维护我华夏正统!”
众人七嘴八舌,王蠡也听的津津有味。
“诸位!”
这时,董仲舒又唤道:“此山,便为书山,文界越壮大,书山便越雄伟,但学子攀登起来,也越发吃力。
最初,有张良、诸葛亮等诸贤攀至山顶,自韩愈之后,日渐稀少,朱熹之后,唯王守仁耳,而王守仁之后,别说攀上山顶者,能走半途亦极为罕见,可有人知其为何?”
“学生知道!”
卫若兰抢着道:“皆因攀上山顶的先辈,都成了先贤大儒,将自己的道烙印在了书山上面,致使书山越发沉重,也越难攀登。”
“不错!”
董仲舒看着卫若兰,赞许道:“攀书山,不唯文气,尚有心气,毅力,与去止,要懂得取舍,虽然王守仁后,再无人能攀到山顶,但老夫仍预祝诸位中能再现奇迹。”
众位学子被说的热血沸腾,哪怕明知道自己不大可能登上山顶。
董仲舒伸手一指,又道:“书山,有四条径,分别是尺径、十尺径、百尺径与千尺径,进入径道之后,会有文气化作的罡风袭来,尺径越大,罡风就越猛烈。”
有来自于京师的学子问道:“请问董公,当初武候、朱子、阳明公等先贤从何孔径登山?”
董仲舒道:“千尺径!”
“学生不才,也欲效仿先贤!”
那京师学子重重一拱手,迈步钻进千尺径!
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着,却是不片刻,那学子骨碌碌从里面滚了出来,衣衫都凌乱了,狼狈万分。
他本人也是窘迫之极,胀的面红脖子粗,还待不死心的再进去,却似有一层无形的屏障拦住了他。
董仲舒道:“每人只能登一次书山,离开判出,由千尺径登上山顶者,有先贤之姿,由百尺径登上山顶者,有大儒之姿,由十尺径登上山顶者,有宗师之资,诸位量力而行。
不过由尺径登山,并非绝对,勤亦能补拙,自王守仁之后,虽无人能登上山顶,但大儒与宗师也常有出现。”
那人懊悔不己,一时自大,竟狂妄的冲进了千尺径,结果浪费了机缘不说,还成了笑料。
是的,自己何德何能,敢与先贤比肩?
其余诸人也是议论纷纷,暂时没人进去,都在观望风向。
毕竟尺径不用说,分明是庸人之姿。
能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考中生员,谁也不会承认自己只是庸人之姿。
千尺径有些好高骛远了,就拿最近的两位先贤,朱熹和王守仁来说,谁敢与之比肩?
考虑的多是百尺径和十尺径,可这两径也需登上山顶才有宗师或大儒之姿。